楊 雄,謝春霞,趙 彪,陶彩麗,嚴紹萍
(大理州農業科學推廣研究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馬鈴薯是大理州常年種植的作物,是高海拔地區人民的衣食之源,是冬早和小春馬鈴薯種植區薯農的致富之寶。近年來,隨著新品種的引進、脫毒種薯的大力推廣和市場需求的增加,大理州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 2.07 萬 hm2左右,其中:大春 1.2 萬 hm2左右,早春、冬早、小春和秋馬鈴薯合計0.87 萬hm2左右。但馬鈴薯品種結構單一,品質不夠理想,缺乏優良品種,適應不了馬鈴薯主糧化的發展需求;為了加快大理州馬鈴薯新品種的更新,篩選出適宜的優良品種,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適應馬鈴薯主糧化的發展需求,2019 年大理試驗站承擔了云南省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體系多點試驗大理點的試驗,進行馬鈴薯新品系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和品質鑒評。
參試品種(系)7 個,分別為 S13-421、云薯 3 號、C23、會薯 20 號、鳳薯 11-14-12、麗 12H11-3、合作 88(CK)。
S13-421、云薯3 號和C23 為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選育;會薯20 號為會澤縣農技中心選育;鳳薯11-14-12 為大理州農科院選育;麗12H11-3 為麗江市農科所選育;合作88(CK)為大理州農科院繁育。
試驗設在洱源縣牛街鄉大松坪村,海拔2650 m,東經100.0312°、北緯26.2881°。年均降雨量1100 mm左右,年均氣溫9.4 ℃,無霜期約120 d。土壤為上等肥力的砂壤土,微酸,耕層深厚,氣候冷涼,天然隔離條件好,傳毒媒介極少,交通運輸便利,適宜大春作馬鈴薯種植,是理想的脫毒馬鈴薯生產和種薯繁育基地。試驗地前作為玉米,地勢平坦,前作收后深耕翻曬。
試驗采用隨機排列,3 次重復,露地單壟單行栽培模式,3 行區,小區行長4 m,行距85 cm,株距20 cm,行播20 株,小區共播60 株,小區面積10.2 m2。
試驗2019 年3 月14 日統一播種,種薯都采用50~60 g 的小整薯,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22.5 t·hm-2、三元復合肥(N ∶P ∶K=15 ∶15 ∶15)75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種肥 1 次施用。6 月 26 日中耕除草、培土1 次,同一措施均在同1 天內完成,不追肥、不灌水、不作任何病蟲害防治,10 月25 日統一收獲。
根據區試方案調查參試品種生育期、植株性狀、塊莖性狀、病害情況、產量。數據用Excel 2010 進行統計分析。
從表1 可見,參試的7 個品種中會薯20 號、S13-421、C23 和鳳薯 11-14-12 到 10 月 25 日收獲還尚未成熟,故不能統計其生育期;云薯3 號生育期最短為76 d;合作 88(CK)的生育期為 99 d,麗 12H11-3 的生育期為104 d。

表1 生育期調查
從表2 可知,參試品種的葉色除麗12H11-3 為深綠色外,其余6 個品種均為綠色。莖色除麗12H11-3 和合作 88(CK)為紫色外,其它5 個品種的莖色都為綠色。花冠顏色除麗12H11-3、S13-421 和C23 為白色外,其它4 個品種的花冠顏色為紫色。參試品種除合作88(CK)和C23 天然少量結實外,其余5 個品種都天然不結實。植株最高的是會薯20 號為103.1 cm,其次是鳳薯11-14-12 為98.0 cm,合作 88(CK)為 85.8 cm,其它 4 個品種都比合作 88(CK)矮,植株高度在70.0~81.5 cm。植株莖桿最粗壯的是會薯 20 號和合作 88(CK)均為 1.4 cm,其它 5 個品種均比合作88(CK)細,植株莖桿粗細度在0.9~1.3 cm。

表2 植株性狀調查
從表 3 可以看出,合作 88(CK)、C23、云薯 3 號和會薯20 號的薯形為橢圓形,S13-421 的薯形為扁圓形,麗薯12H11-3 的薯形為長條形,鳳薯11-14-12 的薯形為扁橢形。所有參試材料表皮光滑。除S13-421 的頂芽深度中等外,其它品種的芽眼都淺。C23 和合作88(CK)為紅皮黃肉,S13-421 和會薯20 號為黃皮黃肉,云薯3 號和鳳薯11-14-12 為白皮白肉,麗12H11-3為紫皮白肉紫彩心。云薯3 號結薯分散,合作88(CK)結薯集中性中等,其余品系結薯集中。會薯20 號和C23 田間爛薯分別為2.1%和1.6%、麗薯12H11-3 的田間爛薯率達7.5%,其余品種沒有田間爛薯。所有參試品種只有會薯20 號和S13-421 出現大薯空心,且大薯空心率達10%。綜合來看,云薯3 號和合作88(CK)商品率較低,麗12H11-3、會薯20 號和C23 田間爛薯較多,會薯20 號和S13-421 大薯部分空心,鳳薯11-14-12 的綜合商品性狀較好。

表3 塊莖性狀調查
從表4 可以看出,除云薯3 號的晚疫病抗性比合作88(CK)差外,其余品種的晚疫病抗性都比合作88(CK)強;其中 S13-421、C23、會薯 20 號和鳳薯 11-14-12 到 9 月 26 日晚疫病也才 4~5 級 (國際 9 級記錄標準)。所有參試品種早疫病抗性均較強。所有參試品種除云薯3 號中感花葉病和卷葉病,其他品種輕感花葉病,不感卷葉病。

表4 主要病害調查
從表5 可以看出,參試品種除云薯3 號比合作88(CK)減產48.67%外,其余5 個品種都比合作 88(CK)增產,增產幅度在 79.56%~172.22%,合作 88(CK)的產量為14713.2 kg·hm-2。產量最高的是鳳薯11-14-12,產量達 40052.7 kg·hm-2,比合作 88(CK)增產 172.22%,麗 12H11-3、會薯 20 號、S13-421 和C23 產量 在 26418.5 ~31813.4 kg·hm-2, 比 合 作 88(CK) 增產 79.56%~116.22%。鳳薯11-14-12 與麗12H11-3 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與其余品種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麗12H11-3、會薯20 號、S13-421、C23 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4 者與合作 88(CK)產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合作88(CK)與云薯3 號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表5 產量結果分析
從各個參試品種的綜合性狀表現來看,鳳薯11-14-12、麗12H11-3 和會薯20 號表現較好,出苗率高,抗病性強,苗勢好,結薯較集中,商品性狀好,產量高,可進一步在大理高海拔地區示范種植。其次是S13-421 和C23 表現一般,抗晚疫病,結薯較集中,塊莖整齊度一般,商品形狀好,產量一般,商品率較低,可再進一步進行小面積示范種植。云薯3 號產量太低,綜合性狀不理想,不適宜在大理高海拔地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