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杭
(河南省滎陽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 滎陽45019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較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由于外傷、勞損、長期勞累等原因引起[1]。 目前治療主要有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方法,西藥主張手術治療聯合西藥口服,但大多數患者擔心手術治療的風險性,藥物存在不良反應[2]。 因此,需要采取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干預。 本研究選取75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針刺配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的臨床作用與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月收治的75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37 例與觀察組38 例。 常規組男21例, 女16 例; 年齡38~78 歲, 平均年齡(54.64±4.43)歲。 觀察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38~77 歲,平均年齡(54.82±4.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中醫證候為寒濕型,即腰腿冷痛重著,轉側不利,受寒或者陰雨時病情加重,肢體發涼,舌質淡,苔白或舌膩,脈沉緊或濡緩;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由外傷、腫瘤等疾病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者;證型非獨立單一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入組前2 周接受過同類治療者;嚴重原發性疾病者;過敏及特殊體質者;難以堅持服用中藥治療者;病情危重者。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針刺治療,取主穴為腎俞穴、委中穴、關元俞穴、大腸俞穴、氣海俞穴;取配穴為風市穴、環跳穴、懸鐘穴、殷門穴、承山穴、昆侖穴、秩邊穴等。 寒濕型腰痛取雙側風府穴、腰陽關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選風池穴,手法為提插瀉法,針尖微向鼻尖斜刺,深度以0.8~1.2 寸為宜,風府穴為風邪內傳之門戶,與風池穴同用,通過遠端取穴,能夠共同起到奏瀉風除濕作用[4]。 采取平補平瀉等針刺手法行針, 刺激穴位的強度適中, 得氣后留針30 min/次,1 次/d,10 d 為一個療程。 觀察組在常規組治療基礎上配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 獨活寄生湯方劑組成:獨活15 g、桑寄生20 g、細辛5 g、肉桂5 g、黨參10 g、川芎10 g、熟地黃10 g、當歸10 g、秦艽12 g、防風12 g、炒杜仲12 g、茯苓15 g、赤芍15 g、川牛膝15 g、甘草5 g。 患者存在強烈痛感則加紅花、桃仁;病程較長則加全蝎、蜈蚣;存在明顯下肢放射性疼痛則加雞血藤、伸筋草。 每天服用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10 d 為一個療程,規范治療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顯效:患者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等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5]。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兩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0~10 分,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強烈,分數越低,則代表疼痛程度越低。(3)兩組日本矯形外科學會(JOA)評分比較, 采用日本骨科學會制定的下腰痛功能評定表進行評定,最高分29 分,分數越高代表越優,反之則越差。(4)兩組中醫證候量化積分比較,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證候分級量化,分數高則差,分數低則優。(5)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采取SF-36 量表來評定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以及社會功能,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分數越低,則代表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常規組38 37 t P 3.84±0.23 3.87±0.22 0.57>0.05 1.13±0.04 2.41±0.18 42.77<0.05
2.3 兩組JOA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JO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JOA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JOA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JOA 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常規組38 37 t P 22.81±3.08 22.21±3.55 0.78>0.05 10.12±1.26 15.75±1.08 20.75<0.05
2.4 兩組中醫證候量化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量化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量化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中醫證候量化積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中醫證候量化積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常規組38 37 t P 14.06±3.22 14.79±3.32 0.96>0.05 7.26±2.33 10.35±2.65 5.36<0.05
2.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升高,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常規組(n=37)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8)治療前 治療后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生活質量52.24±5.68 51.97±4.87 51.54±5.25 51.37±5.62 52.07±4.85 51.85±5.63 50.96±5.25 52.27±6.14 62.14±6.98*60.56±7.83*62.17±7.12*62.63±7.34*62.27±7.25*62.64±7.18*62.32±7.64*62.54±7.16*52.17±5.25 51.54±4.52 51.49±5.32 51.35±5.58 52.05±4.82 51.82±5.66 50.91±5.13 52.31±6.18 80.24±8.05*#80.33±8.41*#80.53±8.15*#81.01±8.03*#81.11±8.12*#81.29±8.33*#81.49±8.08*#82.32±8.2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痹癥、腰痛”范疇,通常是由風寒濕邪侵襲所造成,容易反復發作,并呈進行性加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6~8]。 針刺能夠對患者經絡所對應的穴位進行刺激, 從而激發經氣,有利于緩解患者諸多癥狀[9]。 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改善局部缺血缺氧情況,從而達到抗炎、鎮痛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疼痛程度、JOA 評分、中醫證候量化積分、 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P<0.05),說明針刺配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的重要臨床價值。 究其原因為獨活寄生湯中的茯苓、黨參、甘草有行氣暢血、益氣扶脾的作用[10];肉桂有驅寒止痛、幫助患者減輕疼痛的作用;獨活、桑寄生有活絡通痹、祛風除濕的作用;杜仲有補肝益腎、強筋健骨的作用;赤芍、當歸有補氣活血作用;秦艽有防風祛濕的作用;細辛有剔寒祛邪的作用[11~12]。 針刺配合獨活寄生湯治療,能夠加快藥物的吸收,有助于藥物治療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 針刺配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提高臨床療效,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