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治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中醫院骨科 輝縣453600)
脛骨平臺骨折(FOTP)是由于高處摔落時足部先落地,向側方倒下時,力傳導沿足部脛骨向上,墜落的加速度使重力向下傳導,共同作用于膝部,由于側方倒地產生的扭轉力,導致脛骨內側或外側平臺塌陷骨折。 現代醫學認為,手術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可以固定骨折部位,為骨折損傷部位的供血提供保護和重建,從而加快骨折愈合[1]。 但治療時間較長,易加重患者痛苦。 經臨床實踐發現,中藥湯劑對于骨折方面的治療有明顯優勢,而骨傷復原湯可接筋續骨、消腫止痛,行血祛瘀,主要用于橈骨遠端骨折治療, 但有關其在FOTP 中治療的報道較少[2]。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骨傷復原湯用于FOTP 患者對膝關節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于我院就診的66 例FOTP 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1例;年齡21~61 歲,平均(40.01±1.11)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 例,高處墜落10 例,硬物擊傷7 例。對照組男21 例, 女12 例; 年齡22~63 歲, 平均(40.49±1.35)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 例,高處墜落10 例,硬物擊傷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參照《脛骨平臺骨折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3]內相關診斷標準。 中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內氣滯血瘀證,主癥:骨折,疼痛,腫脹,瘀斑;次癥:口渴,尿赤,便秘;舌脈:舌質紅或有瘀斑,苔黃,脈浮數或脈弦緊。
1.3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依從性良好。(2)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存在精神疾??;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手術治療,采用內固定手術,全麻后C 型臂X 線機下進行復位、固定,翻開劈裂骨折塊,充分暴露出受傷關節面,于該處下方1 cm 向上頂起關節面塌陷部分,恢復關節面,然后用異體骨填補骨缺損部位,手術結束后歸置好引流管,加壓包扎患處。 補充血容量;補充高蛋白;口服諾氟沙星片(國藥準字H23023318)2 次/d,400 mg/次;術后進行復健,手術治療后先臥床靜養,于第2 天訓練股四頭肌,15 min/次, 后根據患者能忍受最大量進行調整;第3 天使用專業功能鍛煉器材引導膝關節活動,30 min/次,2 次/d,活動角度從0°~30°過渡到90°~120°,一直到術后第10 天,同時指導患者屈伸膝關節。 訓練持續到患者出院為止。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骨傷復原湯,方劑組成:骨碎補、川芎、川續斷各15 g,當歸12 g,熟地黃、杜仲、紅花、牡丹皮、白芍藥各10 g,三七9 g,牛膝8 g。1 000 ml 水煎得400 ml 汁液,3 次/d。將藥物殘渣倒入布袋,加清水煮沸,熱敷骨折外部皮膚,20 min/次,2 次/d。 治療3 個月。
1.5 觀察指標 (1)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術后3 個月通過美國紐約特種外科醫院(HSS)[5]膝關節評分對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優:HSS≥85 分; 良:HSS 70~84 分; 中:HSS 60~69 分; 差:HSS≤59 分。(2)兩組凝血功能評分比較,于術后1 d、術后3 個月,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于離心機上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術后3 個月,觀察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例(%)]
2.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術后1 d, 兩組PT、APTT、Fi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PT、APTT 均上升,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兩組Fib 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術后1 d 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PT(s) APTT(s) Fib(g/L)術后1 d 觀察組對照組33 33 t P術后3 個月觀察組對照組33 33 t P 10.56±0.59 10.68±0.81 0.688 0.494 14.67±0.88*11.42±1.16*12.823 0.000 23.51±1.62 23.67±1.84 0.375 0.709 39.31±2.01*31.25±2.22*15.461 0.000 3.22±0.54 3.35±0.57 0.951 0.345 2.02±0.37*2.74±0.82*4.598 0.000
FOTP 多因高處墜落引起, 治療應以恢復平整的平臺關節面,糾正膝內、外翻畸形和盡早活動功能為主[6]。 內固定術可有效清除創傷部分的硬化骨質和壞死的纖維組織,糾正畸形的骨折,且術后進行康復訓練可加速骨細胞生長,提升骨痂生長能力,快速恢復膝關節功能,及時恢復血液供應[7]。 但受固定材料、操作者技術等影響,效果未達到理想預期,故內固定術干預治療后常需借助中醫藥促進骨折愈合和局部血液循環。
FOTP 術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易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并發癥,大量凝血酶原被激活,因此,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對其術后恢復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3 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優于對照組;術后3 個月,兩組PT、APTT 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Fib 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表明骨傷復原湯治療可改善FOTP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調節凝血功能。分析其原因為骨傷復原湯中骨碎補可補益肝腎、散瘀止痛、接骨續筋;川芎活血行氣、祛風定痛;川續斷補肝腎、調血脈,主治腰膝酸痛、肢節痿痹、損筋折骨;三七、當歸主治跌撲腫痛;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杜仲強筋骨;紅花有活血之效;牡丹皮、白芍藥養血止痛、活血化瘀;牛膝強腰膝,引血下行、主治筋骨無力。全方共用有行血祛瘀、續筋健骨之功效[8]。 同時現代藥理學表明,杜仲可以有效加快骨折部位血液循環,提高成骨細胞循環,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促進細胞增殖作用,增長骨質量和密度;川續斷水煎劑能促進骨細胞增殖, 增加堿性磷酸酶的表達及礦化結節的數量, 促進成骨細胞骨鈣素和Ⅰ型前膠原信使核糖核酸的表達;骨碎補能促進骨細胞增殖,提高堿性磷酸酶活性,促進骨折愈合[9]。 此外,骨傷復原湯藥物殘渣可用于骨折部位熱敷,作用于骨折外部皮膚,擴大毛細血管使殘留藥性滲進骨折部位,利于血液循環,調節吸收水腫液速度,促進股骨內外側踝和脛骨內外側踝及髕骨功能康復。
綜上所述, 骨傷復原湯治療FOTP 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調節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