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長會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商丘476100)
膀胱結石為臨床泌尿科常見疾病,其發生多與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膀胱異物、梗阻神經源性膀胱、 營養不良等因素密切相關, 老年人群為多發群體,患者臨床多表現為疼痛、血尿等,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1~2]。 臨床針對膀胱結石多采用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進行治療,其原理是通過壓縮氣體來產生能量,進而驅動子彈體將結石擊碎,雖具一定療效,但由于術中需反復取石,易對患者尿道造成損傷,增加應激反應[3],因此,在臨床中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在老年膀胱結石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6 例老年膀胱結石患者,按手術方案不同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觀察組男32 例,女16例;年齡61~78 歲,平均(69.52±3.01)歲;結石直徑1.4~4.6 cm, 平均(3.03±0.55)cm; 體質量指數19.3~27.4 kg/m2,平均(22.45±1.16)kg/m2。 對照組男33 例,女15 例;年齡60~77 歲,平均(69.05±2.97)歲;結石直徑1.4~4.5 cm,平均(2.97±0.48)cm; 體質量指數18.9~27.6 kg/m2, 平均(22.73±1.04)kg/m2。 兩組基線資料(結石直徑、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X 線平片、B 超等檢查確診為膀胱結石;年齡≥60 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肝、心、肺功能障礙;術前合并泌尿系統感染;合并其他部位結石。
1.3 手術方法 兩組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取截石位。 且兩組術后均常規留置三腔導尿管, 并予以抗感染、止痛等基礎治療。
1.3.1 觀察組 接受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腎鏡經尿道于膀胱插入,探查、確認結石數目、大小;取出腎鏡,改良電切鏡外鞘和鞘芯于膀胱中置入,退出鞘芯,以電切鏡外鞘為操作通道,并插入腎鏡至膀胱;氣壓彈道碎石機探桿經腎鏡通道置入,確認結石位置,并以蟲蝕法擊碎;脫落結石以生理鹽水沖洗,以電切鏡外鞘引出碎石;清除完畢后,檢查膀胱,若確認無結石殘留,退出設備。
1.3.2 對照組 接受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置入氣壓彈道碎石機探桿,并連續沖擊碎石,較大結石分塊切割,取石鉗取出,小結石(<3 cm)以蟲蝕法擊碎,視野受到影響時,采用Ellick 沖洗。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圍術期指標,包括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2)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術前、術后3 d、術后7 d 疼痛程度,共10 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輕。(3)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 d 血清炎癥介質水平,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 反應蛋白(CRP),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4)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道狹窄、膀胱穿孔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組別 n 住院時間(d)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對照組48 48 7.06±1.58 42.41±6.82 91.02±13.73 7.27±1.69 58.62±6.54 89.81±13.52 t P 0.629 11.886 0.435 0.531<0.001 0.665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3 d、7 d 兩組疼痛評分較術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 n 術前 術后3 d 術后7 d觀察組對照組48 48 5.82±1.39 3.12±0.37*1.51±0.32*5.65±1.37 3.83±0.42*2.37±0.36*t P 0.604 8.664 12.370 0.548<0.001<0.001
2.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血清TNF-α、CRP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d 兩組血清TNF-α、CRP 水平較術前明顯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CRP(mg/L)術前 術后1 d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TNF-α(ng/L)術前 術后1 d 48 48 t P 5.47±2.05 5.01±2.14 1.075 0.285 16.85±5.24*21.31±7.23*3.461<0.001 3.38±1.95 3.03±1.87 0.898 0.372 9.64±3.97*14.82±4.21*6.202<0.001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出現尿道狹窄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8%(1/48);對照組出現尿道狹窄2 例、膀胱穿孔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25%(3/48)。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261,P=0.610)。
膀胱結石指膀胱內形成的結石,好發于老年男性,除營養不良因素外,引發膀胱結石的因素還包括上尿路梗阻或下尿路梗阻、感染等,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產生極大影響[4~5]。 因此,臨床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為臨床治療膀胱結石的常用手段,可有效改善病情,但術中擊碎結石后需分步取出,易導致術野模糊,進而延長手術時間,同時易對尿道造成一定損傷,影響預后效果。與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相比, 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具有以下優勢:(1)建立電切鏡外鞘為操作通道, 方便出入水通道, 進而保證膀胱充盈,同時,電切鏡位于外鞘頂端,呈平面,更利于固定結石,且無須間斷放水,從而提高碎石效率,進而有效縮短手術時間[6];(2)通過鏡鞘通道擊碎結石、沖洗、 取出碎石可一次完成, 進而有效避免反復出入鏡,從而可有效減少對尿道產生的損傷,降低應激反應,減輕術后疼痛感[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老年膀胱結石患者在縮短手術時間方面更具優勢。本研究中,術后3 d、7 d 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術后1 d 血清TNF-α、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老年膀胱結石患者更能有效降低應激反應、 減輕術后疼痛感。此外,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兩種術式均具有較高安全性。 但需注意, 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不適用于合并尿路急性感染、 膀胱壁多發性腫瘤、窒息、膀胱陰道瘺、復雜尿道畸形、膀胱直腸瘺等患者。
綜上所述, 老年膀胱結石患者接受改良式經電切鏡外鞘輔助腎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 能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感,且手術時間短,應激反應小,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