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文化互聯網化傳播的時代,文化的影響力也在更大程度上地滲透進人類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活動和思想塑造。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精英則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自覺主動地接受奧林匹克精神的熏陶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適逢2022年冬奧會來臨之際,本文對奧林匹克文化在高校中傳播現狀進行研究,厘清相關問題提供基本方向及思路。
本文編制了一份《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在高校中傳播現狀調查問卷》,問卷采用網上小程序問卷星,分為三部分: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知識調查、現代奧林匹克文化認知調查、個人信息調查。
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知識調查部分共有21道客觀題,主要考察高校學生對于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關注程度;現代奧林匹克文化認知調查部分有8項量表題在內的9項題目,量表題均為五級李克特量表(A——完全同意;B——同意;C——說不清;D——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這一部分主要調查高校學生對于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的認知以及其在高校中的傳播情況。
本問卷共回收309份問卷,填寫對象均以中國地質大學學生為主。在對所回收問卷進行查看及評定后,認定32份問卷可靠性不高,決定刪除這32份問卷,共有277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44位,女生133位。
為直觀地獲知調查樣本中的277位大學生對于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知識了解程度的總體情況,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綜合正確率除了“奧林匹克三大支柱”為54.15%,其余題目均小于50%。
通過問卷整理后發(fā)現高校學生對于奧林匹克文化基礎知識并沒有很好地掌握,更多的學生對于這類知識還是處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狀態(tài)。
奧運會相關知識的題目在時間和空間上均有很大的跨度。冬季奧運會題目最差的一題總體正確率為26.35%,男生平均正確率40.06%,女生平均正確率38.63%。
從調查結果來看,高校學生對于奧運會相關知識的了解呈現出整體欠缺且失衡的態(tài)勢。性別上,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對奧林匹克文化和奧運會的關注和了解的熱情和興致更高。整體上,高校學生對于奧運會相關知識的了解不均衡,這反映出冬奧運動在我國較低的普及率和關注度。
表1可知,高校學生對第一屆奧運會舉辦地為希臘雅典比較熟知,對其他 5道問題的正確率較低,這也再次驗證之前高校學生普遍對于冬奧會知識和歷史知識了解和關注的缺乏,但像金妍兒、武大靖等冬奧項目運動員得到了大眾的關注。高校學生對“2026冬奧會舉辦地”正確率相對較高,將近一半的被調查者關注了這一新聞訊息。這反映出雖然冬奧會及冬奧運動在我國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基礎并不好,但高校學生開始關注甚至喜歡上冬奧運動增多。

表1 奧運會相關知識正確率及男女對比
表2可知,“中國夏奧會/冬奧會首金獲得者”兩題的正確率相對較高,這說明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歷史表現相對比較熟知。但“2016夏奧會首金獲得者”和“2018冬奧會首金獲得者”兩題的正確率較低,可知大部分高校學生仍對奧運會尤其是中國隊的表現沒有持續(xù)的關注。而“夏奧會/冬奧會史上獎牌數最多的運動員”主要是為了考察高校學生對于奧運會國際運動員表現的關注和了解程度,從結果來看,高校學生對于這些國外的奧運會運動員還是有一定的關注和了解,也可能與這些運動員知名度有關。

表2 奧運會相關知識正確率及男女對比
此外,本問卷還設置了一道與北京冬奧會相關的題目“2022冬奧會雪上項目主承辦地”。事實上,雪上項目的比賽由張家口市和延慶區(qū)聯合舉辦。從正確率的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學生對于北京冬奧會還未有過多的了解和關注。
圖1可看出,11.55%的被調查者認為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這說明大部分高校學生對于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認知不夠清晰和準確。

圖1
通過“我經常關注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和“我喜歡參與體育運動或觀看體育賽事”兩個量表題進行交叉和相關性分析可以發(fā)現,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既不會經常關注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也不親身參與體育運動。從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我經常關注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和“我喜歡參與體育運動或觀看體育賽事”之間的P值小于0.01,說明兩者相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Pearson系數為0.444,說明越關注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越喜歡參與體育運動。

表3 相關性分析
277位高校學生中有86位被調查者對于所在的高校是否組織過與奧林匹克文化相關的活動是不太清楚的,有108位被調查者表示高校或多或少組織過與奧林匹克文化相關的活動。而對于“是否有必要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掌握奧林匹克文化知識”這一問題,相對于以上兩題,有更多的高校學生認為是有必要的,但也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持否定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
通過上述對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和分析,結合本文主題可以得出的主要結論是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在高校中的整體傳播情況較為糟糕。
針對以上的分析結果并結合作者的所見所感,作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高校體育教學理論實踐應雙管齊下。
首先,通過設立奧林匹克相關文化理論課讓高校學生加深對各項運動的了解和認知,了解體育運動的精神內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堅持理論,用奧林匹克精神來指導課程開展。應該提高對體育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提升其思想水平和奧林匹克素養(yǎng),從而由上至下推進高校中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
(2)如何在高校中培養(yǎng)奧林匹克氛圍及展開教學。
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高校將奧林匹克文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無疑是一個有效的舉措。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相關課程中對于奧林匹克的基本知識和精神進行進一步的闡釋和補充;另一方面這種融合也可以體現在將奧林匹克文化與其他交叉學科結合起來。高校的負責部門應定期舉行并不斷豐富相關的體育活動,并在活動中對奧林匹克精神加以強調,通過切實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奧林匹克文化的魅力。
(3)建構完整的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體系。
高校理應建構一套完整的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體系,確保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在各個階段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如,將學生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素養(yǎng)納入綜合素質評定的體系之內;定期組織院級/校級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活動,例如,演講、講座、辯論、知識競賽、學術報告等活動。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以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為內核的奧林匹克精神仍然煥發(fā)著活力,而大學生群體中對其文化的理解還是比較片面,高校及教育機構應該理論結合實踐,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入奧林匹克文化的詮釋和講解,高校中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需要從學生、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共同發(fā)力:學生自覺、學校保障、社會支持,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推動奧林匹克文化在高校內部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