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榮珂
(江蘇梆子劇院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戲劇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它需要借助表演者的語言與形態動作等進行情感的表達,借此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將形體語言運用在戲劇表演當中,可以使戲劇所傳遞的感情更加的細膩與深刻,還能夠提高戲劇表演的整體藝術效果。
語言最為一種信息傳遞與表達的工具,雖然被廣泛應用在人際交往與情感表達中,但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人們的日常交流受到了影響。而為對這種局限進行有效彌補,人們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利用形體動作,進行表達與交流,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形體語言。形體語言的出現,不僅使人們的表達方式得到完善,也使表達藝術獲得了豐富[1]。形體語言,也可稱其為肢體語言,它是人們通過身體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或感情交流的一種活動,同時也對人內心情感、態度以及內心需求進行真實地展現。形體語言作為體現情感、態度與內心需求的方式之一,它也同樣是展現個人氣質、特點的主要形式,并更具有明顯的視覺感染力。由于存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歷史人文背景,所以便造就出了不同的社會全體,這使得形態語言在情感表達的方式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并具有一定的社會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遷,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日益豐富,其表現力也得到加強。
1.情感語言
情感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最為廣泛,同時也最難以被掌握。情感語言能夠對整場戲劇表演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并可以在讓觀眾體會到戲劇情感變化的同時,使表演者的演出也得到升華。表演者的神情與面部變化,是情感語言的主要表達形式;表演者的表情變化、眼神變化等,都會對一定的情感進行表達,比如可以用炯炯有神的雙眼表達激動或喜悅的心情,或用嚴肅的表情展示沮喪或憤怒的情緒。如果表演者能熟練掌握并控制情感語言的表達,就會使戲劇表演的效果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2.空間語言
作為形體語言的一種,空間語言是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社會屬性等,對人們的交流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日常生活中,個人會對交流空間具有一定的要求;當交流空間過大時,會產生空虛感,而空間過小則會缺少應有的安全感。所以,與情感語言相比較而言,空間語言更具有群體性。在進行實際的交流時,空間距離與空間語言兩者息息相關,只有當交流空間得到平衡時,才能進行良好的情感傳遞[2]。在戲劇表演中應用空間語言,可以借助空間距離展示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同時也能使故事情節的發展走向得到有效推動。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對空間語言進行正確的運用,可以使戲劇更具感染力,從而在增添藝術效果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引發觀眾共鳴。
3.形體語言
戲劇表演中的形體語言是指,表演者根據情節,或人物個性做出一系列的動作。作為語言表演的補充與輔助,形體語言也是戲劇表演的重要組成內容。在進行戲劇表演時,運用合理的形體語言可以使表演者的演繹更能打動人心,并使角色更加生動,所以形體語言的流暢表達,是判斷戲劇表演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
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形體語言是人際交往中的主要工具之一,而通過對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親密。戲劇表演是極具靈活性的,如果表演者只會機械性的背臺詞,表情木訥,身體僵硬,并缺少應有的形體語言,那么就會使戲劇表演空洞、死板,并缺少戲劇應有的張力。所以,為合理把控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可以對表演者進行科學化的指導,從而可以使形體語言得到更好發揮。
形體語言是利用肢體的動作,向外界表達心情、想法的活動,因此交際性是形體語言與生俱來的特征,例如通過面部表情體現的生氣、悲傷、喜悅等,就是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形體語言,成語“手舞足蹈”就是指通過四肢的動作,對人物的內心情感進行展現。與語言表達相比較而言,形體語言表達的意思、情感等更加明確,并能夠對人物特點進行更為直觀地展現。
此外,形體語言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能夠對劇中人物的氣質、性格、地位等作出更好地表達,從而使戲劇表演的整體藝術效果得到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傳遞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而信息可以通過語言、視覺、觸覺以及聽覺等方式獲取與傳遞,其中形體語言則是視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而這些形體語言包括了動作、表情以及神態等內容[3]。在戲劇表演中,可用形體語言展示的信息內容就更加豐富、多樣,而可視性的特征,則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僅僅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站立,就可展現出很多的信息,挺拔的站姿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莊嚴、年輕的感覺,而前傾或駝背則會使觀眾產生一種萎靡、年邁的感覺。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可以充分展現形體語言的直觀性。
在進行戲劇表演時,表演者要對自身形體的優勢與劣勢進行準確、合理地把控,懂得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因不同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因此表演者在利用形體語言時,要尊重角色的不同性格與特征,并對自身特征進行良好把控,這樣才能對角色的性格、特征作出準確判斷,并選擇適合的形體語言進行表演,而這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與指導獲得提升,因此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對于表演者而言,形體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工具與材料,它能夠恰到好處的對角色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并能夠更好的塑造人物的內在情感與特征進行。
首先,可以在突出人物心理時運用形體語言。在對戲劇表演進行評價時,不僅要判斷表演者是否塑造出具有鮮明特征的人物角色,還要考慮到表演者是否將角色內心活動與變化的情況,準確的傳遞給觀眾。而形體語言的運用則是突出角色心理活動的重要途徑。這是由于個人的言行舉止與其自身的心理活動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即通過個人的肢體動作,能夠對他們的內心變化情況進行側面了解,而人也會在心理活動的影響下,做出某些特定動作[4]。因此,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分析,并對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變化進行精準把握,進而可以根據心理活動設計與之相匹配的形體語言,借此對人物的特征得到凸顯,使抽象的心理變化得到直觀、生動地展現,從而可以使觀眾能夠對戲劇作品進行更好的理解。
其次,可以運用形體語言對人物性格進行塑造。由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時因職業、閱歷以及生活經驗的不同,使得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極大差異,因此每個人都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對于形體語言,由于各個人性格不同,會使形體語言在運用與展現方面,會有著千差萬別。換言之,通過對形體語言的合理應用與分析,對人的特質進行挖掘與總結。在戲劇表演中,需要對形體語言進行合理運用,并借助形體語言的感染力與張力,使角色的人物性格得到更突出的表現。借助形體語言對戲劇人物的性格進行塑造,已成為戲劇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這一應用能夠引導觀眾借助表演者的形體語言,對人物與戲劇進行更為全面地了解,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展現戲劇作品的思想。
形體語言是戲劇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靈活多變的特征,因此常被運用在戲劇情感的表達中,并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比如,在戲劇表演中常用表演者身體的動作,傳達角色情感變化等信息。如果表演者的動作輕盈、靈巧、活躍,則表達角色高興、喜悅的情感;而表演者作出緩慢或心不在焉等動作,則是表達角色悲傷、惆悵等情感。在戲劇表演中運用形體語言對情感進行表現,已成為戲劇情感表達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途徑。
為使戲劇表演的空間環境得到有效營造,可對形體語言進行合理化的運用,這樣能夠對戲劇表演中的環境營造問題得到有效彌補。形體語言通過與音效、燈光的簡單結合,能夠營造出不同的戲劇表演效果,例如通過一定的肢體動作與雷聲或雨聲的結合,可以營造出一種悲愴的表演氛圍,而借助明亮的燈光效果,則可以對人物的喜悅情感進行反映。通過形體語言營造戲劇環境,能夠使戲劇的主題得到有效深化,進而可以使戲劇表演的情感渲染得到加強,進而使觀眾可以沉浸其中,并獲得更深入的情感共鳴。
扎實的基本功是表演者進行戲劇表演與角色塑造的基礎。而表演者為有效應用形體語言進行戲劇表演,首先,應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強度;其次,要對基本功的訓練內容進行科學的訂正,并側重對表演技巧、臨場發揮等方面的培養;第三,注重對表演者的形體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加強演員對肢體語言重要性的認知,使表演者可以對形體語言的運用進行精準把控[5]。此外,表演者應對自身的藝術與專業素養進行必要的提升,從而提高表演者對角色理解與塑造的能力,并賦予角色新的生命力,這樣可以使角色更加立體,并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
戲劇表演者可以通過形體語言,在塑造人物的同時,對故事情節進行有效推動。因此表演者在進行表演前,應對戲劇的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并對角色的性格特征進行更為全面的剖析,同時初步掌握觀眾的欣賞水準,并以此為基礎,對形體語言進行合理運用,使表演更具張力,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可以吸收他人的表演經驗,并結合自身的特征進行改進與融合,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風格。
表演者要在演出后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對演出中的不足與優點進行分析,并能夠在之后的表演中進行改正。同時,表演者要注重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整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閱歷,并將其充分融入角色塑造當中,借此使自身的表演效果更貼近真實生活,以便可以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戲劇的表演效果[6]。豐富的生活與表演經驗能夠使表演者對形體語言的運用更加精準,從而可以塑造出更加生動、豐滿的角色,這對提高表演者的專業能力也有著極大的益處。
綜上所述,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運用是極為重要的,它能夠對戲劇表演中存在的情感缺陷等不足之處進行有效彌補,進而使觀眾得到更好的戲劇觀賞體驗,并能夠保障戲劇演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