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亞韻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610213)
良好的職業基本素養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隨著用人單位發展理念和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也需要高職學生跟隨企業和學情變化,提升和完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需要針對教師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以及反饋機制上進行完善,學校不應僅局限于理論知識層面,還需要全面提升職業基本素養,確立有正對性的可行性措施。
由于高職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在學習思想認知層面存在不足,多數高職學生沒有樹立堅定的職業理想信念,在日常學習中缺少實際能力,對自我約束力較弱,不能有效管理自身的學習與生活。而且高職院校管理并不嚴格,學生又缺乏自制力和行動力,對于學習的長遠發展以及生活中的困難往往表現出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此外,很多高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庇蔭下,奮斗精神不足,滋生了一些負面價值。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加強對學生職業目標、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建立與培養,讓學生擺正心態,激發勞動意識。學校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與職業發展要求,強化學生對職業觀念和基本素養提升的意識,如果思想認知不足,僅僅教授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是無法充分理解本專業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和對實際需求把握的準確性的,學生只會學到淺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應對社會的需求。所以,學??梢蚤_展社會實踐活動,采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發展的方向,通過深入社會實踐,體會不同勞動者的辛苦與信念,樹立職業規劃意識,提升專業技能,以此,才能更好地符合社會人才的標準,實現自我價值①。
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是學生進入社會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F階段,很多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保持懷疑態度,不敢聘用高職學生,往往認為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不足。高職學生在學歷上不占有優勢,如果在職業基本素養與專業技能上也能力不足,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難以展現出自我價值,當良好的機會擺在眼前也會因為素養和技能不足而失之交臂。所以,提升職業基本素養和技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出自我價值,能夠在機遇來臨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外,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素養有助于學生面對挫折時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內心能夠擁有強大的自信,不管是對于生活上的困境還是將來對于工作中的難題,都能夠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綜合素養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學生在學校沒有發展職業素養,而是盲目地應付學習與生活,就無法在社會發展中獲得認同,就會對自我發展產生懷疑,從而降低自信心。職業素養能夠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中不僅不需要知識和技能,還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如果沒有職業道德難以對社會和人們提供更好地服務,無法被企業所認同。職業道德作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中的關鍵因素,關系到學生個體價值能否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的價值。
通過提升學生職業基本素養,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明確職業發展內涵和未來發展趨勢,能夠從職業發展相關層面,不斷努力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為未來就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學生可以從成熟的職業素養中良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困難,從容解決工作難題,使自身不斷收獲工作經驗。所以,高職院校在實際教育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對自身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發展前途②。工匠精神是讓學生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內化于心,形成主觀能動意識,不斷激發自身的工作潛能。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職業素養和技能提升本質上就是為了促進就業,實現自身職業理想。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高職學生要意識到自身的處境,社會中能夠成功的機會很少,優秀的人才比比皆是,如果高職學生沒有過硬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對于企業來說,很難會聘用高職學生。所以,高職學生需要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機會,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樹立良好的職業觀,為未來職業發展累積經驗,做好充足的準備。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基本素養不僅需要學校優化教育體系,還需要促進學生自主養成職業素養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不是一昧的思想教化,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職業發展角度出發,找出職業基本素養提升的內在動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職業基本素養意識。
高職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發展需求合理制定職業目標規劃,并圍繞著職業發展計劃有目的地培養自身職業道德、心理素質、職業技能等,樹立人生發展的整體意識,并細化人生每一階段性職業目標任務,通過職業階段性目標,針對性培養在此階段范圍內的職業基本素養。
與此同時,理論上的素養和技能提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高職學生需要多參與社會實踐,通過親身體驗將所學習的內容內化為自身能力,完善職業基本素養培養體系,在不同社會實踐形式中,體會不同職業的工作性質和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從中了解需要在一份工作中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對待工作的敬業意識和責任意識等方面的職業基本素養內容,逐漸將這些職業基本素養內化為意識層面,落實到具體行動中③。
一般高職院校會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院校會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行業標準以及學生職業發展需求,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以滿足學生就業為目的,將企業用人需求和標準滲透到高職院校職業基本素養教育之中,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基本素養。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構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教育平臺,共同培養與管理符合職業基本素養標準的高素質人才。學??梢酝ㄟ^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學習交流,完善職業基本素養培育體系,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培訓的融合。學校可以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開展與企業的合作,融合企業先進的技術、設備等資源,建設校企聯合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通過模擬真實工作場景,學習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打造符合企業以及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在校企合作全面深化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優秀的實踐案例,比如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外貿類專業,通過學校專家、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的專家等專業人員所組成的“外貿類專業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且高職院校建立和完善職業基本素養培育體系,需要將學校培育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相統一,確保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能夠與企業發展相接軌④。院校只有明確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職業基本素養培養的標準,才能更好地落實職業基本素養培育目標,不會將培育體系流于程式化,也有利學生以企業標準衡量自身能力,有計劃性地提升素養和能力。
很多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基本素養上開設了專業的課程,但是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高職院校對于職業基本素養課程教材的編寫沒有立足于企業實踐,大體是由本院校教師編著的,缺少企業技術人員、專業業務人員的參與,缺少企業實例,沒有充分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同時,很多高職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有理論知識指導,缺少企業交流學習的經驗,沒有專業性指導學生職業發展和基本素養培養實施路徑,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院校課程設置缺少系統性,教學內容重疊,而且不具有針對性,對于職業高素質人才培養計劃沒有實際效果。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高職院校對培養學生職業基本素養并不重視,沒有針對學生職業發展確立教學計劃,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足,難以改變企業和社會對高職學生的看法。
基于此,院校需要良好設立課程內容,首先,是要保障充足的課時,讓學生全面學習和掌握職業技能和基本素養提升的方法;其次,是要聯合企業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教材的編寫,合理樹立職業培育目標;最后,定期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業務人員、管理人員等到學校授課,以開辦講座、主題演講等活動形式,完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
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建立的課程體系為例,將原來的傳統的三段式課程框架調整為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職業能力課和財貿素養課等四類課程,并根據課程作用又進一步細化課程功能。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體現較強的崗位適配度。
職業基本素養是每一位職業工作者所必備的條件,良好的職業基本素養可以為我們抓住人生道路上每一個機會,是職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也是一個人在企業發展中的競爭力的體現。本文通過高職學生提升職業基本素養分析,闡述培養職業基本素養的重要性,并針對高職院校中對職業基本素養培養的發展現狀,探討提升的可行性途徑,以此幫助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強自身可以職業選擇的機會。高職學生要有長遠發展的目標,將企業人才標準內化為自身提升能力的動力,嚴格約束自身行為和意識,明確自身要走的職業發展之路。學校也要積極配合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完善職業基本素養的培育體系。
注釋:
①謝炎,鄭麗霞,何立.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研究與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9):148+128.
②羅湘明.工匠精神視域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性[J].教育觀察,2020(14):16-17.
③單培鳳.立德樹人教育融于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育的途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24):100-101.
④李松楠“.工匠精神”內涵下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J].南方農機,2018(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