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焰
(武漢紡織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430073)
我國傳統的壁畫藝術為各種歷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時至今日,壁畫等公共空間藝術形式的文化建設潛力已被各界所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型公共壁畫群應運而生,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是一種公眾自由選擇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公共建筑的開放空間環境中得以展現。它可以包括公共空間環境設計中的所有公共感性表達藝術,以及景觀設計藝術、觀念表達和公共行為藝術。公共文化藝術必須具有公共性,或者只有這樣才具有公共性質,為廣大社會公眾服務的公共藝術作品才可以稱為公共文化藝術。城市公共文化藝術既是反映城市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現,又是城市整體精神風貌的載體。一個城市的地理和文化環境、生活方式以及歷史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到該地區城市公共空間藝術風格,形成不同的藝術風貌。
城市生態文化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進入一定歷史階段的一種歷史文化產物。它是城市居民在長期的城市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城市生態環境、生活方式和城市風尚。城市景觀文化建筑是城市的文化靈魂,它不僅賦予城市一種動態和諧的特征,而且還通過人與物、人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園林。城市歷史文化品牌建設是要深化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內在文化價值意識,豐富城市優秀的歷史人文精神,弘揚城市固有的文化價值觀。公共文化藝術與城市傳統文化的推廣密切相關。
公共文化藝術與現代城市公共文化設施互為補充。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藝術是公眾文化藝術創作的重要藝術來源,制約并直接影響著我國城市大眾文化的發展趨勢。不同類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傳統和文化內涵,可以孕育出不同城市的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藝術的建設必將受到新的城市文化藝術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新的公共文化藝術作品將進入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為城市增添新內容和新的藝術文化色彩。公共文化藝術可以在一個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環境中展現自身特色,并充分體現該城市的傳統文化、藝術精神、文化習俗以及本土文化的審美情趣。將地方本土的文化性與藝術性結合起來,共建美好城市、美麗城市。同時也是通過公共文化藝術對生活在美麗城市中的市民群眾,營造一種能廣泛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藝術相融合的獨特城市文化,并以此充分展現我國各民族悠久的地方文化及未來美好城市乃至建設美麗中國的夢想設計。
公共文化和藝術作品的缺乏,往往導致整個城市文化缺乏藝術個性。區域文化傳統是由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和歷史人文環境三個自然因素構成的。這三個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決定了傳統文化在城市社區中的長期傳承與繁榮。區域性城市公共藝術的主要目的是準確反映不同地區市民公共生活狀態。作品的內容應更多地反映該地區市民生活文化和社會群眾生活的主要特征。然而有些城市在藝術領域卻有很大的差異,盡管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廣場,以及相應公共環境,但城市主題文化意識薄弱甚至模糊不清,這些城市公共文化藝術的風格相似,存在盲目復制,偏離了城市藝術區域自身特點,城市文化建設的概念趨于一致,沒有城市藝術自身的地域性和藝術性。
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有其獨特的文化歷史以及發展的文明軌跡和脈絡,即所謂的“城市語錄”,是城市自然人文歷史的發展變化過程,是人與自然環境,人與社會,人與城市,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歷史演變中形成的不同區域的城市文明。城市的歷史文化與文明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它應該是城市歷史文明的自然延伸和可持續發展。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能完全割裂和削弱城市的歷史和的城市文化。然而,我國在大規模城市化進程中,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嚴重制約,現代城市的發展起步較晚于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平衡,導致許多大城市面臨諸多問題。
城市形象評價是一個國家城市歷史文化的外部形象。它是對城市經濟實力、外交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具體形象認知,是包括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和社會五個方面在內的公民綜合素質評價。塑造和豐富城市特色的人文內涵,提升群眾的審美文化形象,是城市多元文化發展對城市現代化的新要求。然而,一些公共文化藝術作品沒有充分考慮特定城市的公共性文化內涵和公共藝術文化素質,缺乏高水平的公共藝術修養,審美價值低,物質形式選擇不當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嚴重損害,對具體城市公共文化建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中國是一個擁有豐富城市資源的大國.每個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傳統習俗文化傳統,應該有自己的文化發展史。因此,在我國公共文化藝術工作的研究和創作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傳統文化在這一領域的傳承。自然環境與公共生態藝術作品的完美結合,體現了不同地區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不同特點。
湖北省潛江市是中國小龍蝦的故鄉。小龍蝦是潛江的支柱產業,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潛江小龍蝦經營規模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因此,當地的蝦莊和店面設計,以及美食包裝等都具有濃郁的蝦文化特色,尤其是潛江小龍蝦雕塑,造型獨特,形象鮮明,而且給人帶來強烈味覺刺激,并逐漸形成一種符號和城市名片,因此,在公共藝術的創作中,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環境,了解地方的地域文化,充分展現地方民俗風情,用地域特色的視覺符號和元素來表現城市獨特的文化。
城市優秀的歷史文化脈絡是城市傳統文化的基礎,而公共文化藝術更是要體現城市歷史,也是一座城市的藝術載體,公共文化藝術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地方優秀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發展保持同步。城市優秀的歷史文化經過長期的沉淀與積累,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公共藝術作品進行展示與顯現,讓其逐漸成為一座城市的靈魂,并能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如,武昌首義廣場走向共和群體景觀雕塑,就是通過公共藝術作品顯現一座革命城市某一段重要歷史,讓人們在公共城市環境中悠閑生活時也銘記那段輝煌的歷史。所以,公共藝術也承載著城市歷史文化脈絡的傳承、走向與可持續發展,為城市文化建設展現藝術魅力。
公共藝術的首要作用是美化城市的公共場所和生活環境,從而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的整體文化形象和藝術素質。在公共藝術的設計與創作中,需要運用獨特的公共文化空間資源概念來設計、美化和建構城市公共文化氛圍,提高城市市民的文化審美意識和文化欣賞藝術水平,理解重要的精神文化內涵,使藝術成為大眾化的信息平臺。例如,著名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以盧浮宮為背景,精心設計和建造了玻璃圓錐形的金字塔。他沒有直接借用中國古代埃及玻璃金字塔的整體形狀,而是用大量現代玻璃作為材料,完美地展現了巴黎美麗的城市風景。這個彩色玻璃體金字塔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現代建筑藝術的風貌,便充分應用了現代科學的信息技術,是中國當代藝術與巴黎現代城市古典美的完美結合。公共藝術作為傳播城市傳統文化的載體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不僅促進了城市公共空間結構總體設計的美學建設,也是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有效手段。城市整體空間的自然美不僅體現在城市空間優美的生態環境中,也體現了城市經濟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美的本質與人類在生活實踐的創造中所獲得的自由息息相關。”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城市公共藝術創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一些公共藝術作品創作者對地域文化特點不進行深入了解,又缺乏當地城市的傳統人文背景,采用單一的藝術形式,怎么可能創作出有較高審價值的藝術作品。優秀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創作不僅要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能傳承當地優秀的歷史文化,還應具有高品質的審美價值,這樣才能促進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