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文
(湖北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430060)
在當今時代下,時尚生產所帶來的污染物隨之增多,嚴重污染當今環境,已經成為較為嚴重的污染產業之一。在高度浪費的生產狀態下,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依然成為時尚發展中的常態問題,時尚正以不可逆的方式不斷從自然中汲取養分。
在中文中,就對“時尚”這一名詞進行了具體解釋,時,主要是指當今時代下;尚,即崇尚,風尚,品位。時尚,即當時的風尚;實行的風尚。顧名思義,時尚具有時間性。時尚受表面概念的支配:款式的搭配、主色調的改變、面料的轉換等。然而,時尚使我們可以從個人、地域和全球各層面觀察到滲透在生活中的環境、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的變化。對“可持續時尚”概念進行分析,了解到它是可持續發展衍生而來的產物。
據有關文獻資料可知,可持續發展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其被人們定義為“能夠滿足當今人類的具體需求,同時也不威脅后代人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國家應用和決策中,它也是重要的因素。中國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制定了我國發展的具體規劃,同時也針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明確指出,要將“可持續發展”具體應用到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協調人與自然、社會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探究如何以生態可持續性作為發展的根本來發展。自從經濟發展以來,人們將發展的重點集中到經濟上面,但在如今,氣候以及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其也成為我國以及西方發達國家關注的主要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認識到了在行業內所存在的這種問題,而時尚行業從業者也開始審視自身,致力于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可持續時尚概念就隨之誕生,其也被科學組織定義為是通過可持續的方式來進行科學的創造,或者是以綠色可持續的方式來銷售相應的物件,在這一過程中要重點考慮環境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
2019年,“可持續”成為時尚行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2020年“可持續時尚”更會成為行業的主流趨勢。可持續服裝設計理念的提出融入了當今服裝設計現狀,結合市場走向,從可持續角度分析。在材料中加入了可降解的有機棉花等環保材料。這種材料有一系列的優勢和特點,一方面能夠滿足人們的具體需求,為人們提供了多樣性選擇。另一方面,也沒有對當今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生產出了有較長周期的時尚服裝。時尚行業進行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不僅是對減少浪費,保護環境的公益之舉,同時也是推動行業創新,吸引消費者的商業戰略,適應可持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20世紀80年代開始,時尚對于社會文化的影響力逐步增大,隨著成衣批量化生產規模穩步增長,大型現代化紡織工廠建立,時裝零售業發達,時尚行業更趨專業化,媒體與商業通過明星效應來制造時尚,“快時尚”消費就是這時應運而生,而快時尚產品也成為了當今時代下時尚行業發展的一種主要體現,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樂于接受潮流的事物,因此也將快時尚的服裝推向了市場,帶動了其發展。據權威機構提供了科學的數據,在當今時代下,全球服裝產業每年生產服裝超過1000億件。但其在生產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污染,經過權威數據統計分析,碳排放量在全球排放量比重超過10%,甚至是更多。由此可以看出,快時尚行業在當今服裝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這造成了較大的環境污染。在工業設計中也出現了過度商業化的弊端,這也遭受了設計界以及相應人員的抨擊。一些設計師結合時代現狀,重新認清到自身職責。
20世紀90年代,英國設計師也進行了新一輪的溝通并通過了新的法規。在法規中強調,設計師要認清自身職責,與此同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中,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其中不僅包括環境方面,也包括生物、河流等方面。在分析過程中了解到,“綠色設計”階段其主要強調使用對環境污染較低的材料,在應用過程中采用3R理念,第一階段為減少能源的消耗,第二階段主要是指材料的回收,第三階段是指材料的重復利用和循環利用。應用這三大理念一方面提升了社會價值,此外,也很好地履行了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政策,這一方面也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但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這一理念并沒有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全球自由貿易與“快時尚”的運行模式提高了時尚生產的效率,網購的消費主義也加快了時尚發展的步伐。時尚行業已成為環境危機的巨大推動者。同時,時尚界一批有識之士也開始呼吁要誠實地面對環境問題,并以實際行動推行時尚的可持續發展,面向未來的時尚充滿希望與挑戰。每年會產生19億噸不可回收垃圾,全球每年制作纖維素植物需砍伐大約1.2億棵樹,其中有約三分之一是古老或瀕危的樹木和森林。時尚本身的含義代表著改變,也代表著不斷挑戰現狀與反思自我的能力。綜合分析了解到可持續時尚在面料層面的設計過程中也選用了一定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包括循環利用,與此同時其也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來選擇最為適合的面料。在結構層面的設計上,其選用了多種方法,例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多功能設計,或者是多功能的模塊化設計等。而在情感層面其也有一定的設計方法,其從設計的理念角度出發,在這一過程中致力于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同時增強消費者與品牌的聯系,讓消費者融入到品牌故事中,產生一定的共鳴。在這種條件下能更好的感化消費者,從而推動其購買服裝。有業內人士認為,時尚從另一種角度也體現了人們對于生活的一種追求,在這種條件下也要有針對性地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未來值得尊敬的時尚企業,一定是能夠長遠發展的企業,同時其兼顧可持續發展理念,有較強的適應性。
筆者了解到的可持續時尚品牌以Stella McCartney為代表的,Stella McCartney在疫情防控期間完成了從字母“A”到“Z”的字母宣言,每條宣言都配上了Stella McCartney的一張時裝大片,這個品牌從20年前誕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全方位的執行“可持續時尚”的原則。Stella McCartney與舊金山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Bolt Threads合作,聯合推出了一種以蘑菇菌絲體為基材的皮革,來應對可循環的經濟。蘑菇皮革是利用蘑菇的根纖維開發而成,在材質上做到了與動物真皮的手感相似的同時,兼具柔軟透氣的優點。
目前,一些奢侈品品牌和企業重新定位企業形象,同時也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調整企業實際發展戰略,結合市場環境。未來10年的措施重點應放在探索源于自然、自然開發和用后可回歸自然的自然衍生生物基成分和材質,促進可持續發展上。
尼龍面料一直是Prada品牌的經典象征,2019年品牌推出的“再生尼龍”項目也充分體現了可持續時尚的格局。通過升級再造計劃,最終分離出聚丙烯和尼龍纖維,再將廢物變為新產品。根據測算,每生產一萬噸再生尼龍,相當于節省7萬桶石油,減少57100噸二氧化碳排放。Prada官方稱,為了強調意識和責任的重要性,每一個Prada再生尼龍包的一部分銷售都將捐贈給一個環境可持續性相關項目。Prada通過利用塑料盒循環經濟主題實施專門的教學計劃來激勵學者,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舉動。
作為普通消費,應如何堅持可持續時尚觀念?筆者認為“慢時尚”就可以代表我心中的“可持續時尚”,“慢時尚”標志著在消費上更多留心和有意識,盡管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消費使用起可持續品牌,但我們應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念,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可持續理念不斷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新定位,其采取措施致力于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產品的生產和發展中。由此可見,可持續服裝設計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趨勢,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時尚產業前行。在科技方面,人工智能方面都作出了具體的貢獻。時尚以創造力著稱,它由變化所定義,同時也在規定著變化本身。雖然時尚的發展給自然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但是時尚也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創造力和技術手段,在自然中塑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時尚不僅能取材于自然,也能為自然賦能,就像歷代時尚設計師從不間斷地通過作品向自然致敬一樣,時尚可以引導人們去尊重自然,熱愛自然,道法自然。
結合當前的趨勢來看,除了服裝行業設計師需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應到作用以外,消費者自身也需要堅持正確的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