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洪·司拉吉丁 海米拉古麗
(新疆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49)
音樂藝術是人類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及手段。我國旅游業之所以獲得了快速發展,其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對旅游業的影響具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文化旅游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因為它是旅游的精髓所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民族風格和特色魅力。地域音樂文化能夠在旅游業中不斷地得到升華和充實,同時也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更高的需求。對少數民族民歌的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從而形成形成音樂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間相得益彰,一方面旅游業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為旅游業帶來了活力和地方經濟的增長,文化旅游互動,二者各得所需、和諧統一。
地方傳統音樂與地方文化旅游的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國吐魯番民歌就是個代表之一,大家知道吐魯番這個葡萄之鄉。正是這種獨持文化資源的魅力致使他鄉的游人紛紛而來,留連忘返。在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旅游者更好地體會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地方文化的神韻。重要的是通過當地的傳統音樂與文化旅游結合發展的現狀,了解它們相互所產生的作用,能更好地挖掘與保護傳統音樂音樂遺產,使其得到中國國傳統音樂延續井健康發展。
中國新疆是多種文化并存的一塊寶地,這些給新疆歌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養分,同時也使新疆歌舞文化呈現出五彩繽紛,璀璨奪目的景象。新疆吐魯番市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麗城市,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旅游資源,主要由文化、自然風光、生態綠洲、濃郁的地域風情等類型復合而成。這些資源在盆地心央聚集,豐富多彩、相得益彰,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在吐魯番地區旅游資源比較集中。①吐魯番素有“歷史文化”名城,還有著“歌舞之鄉”的美稱。吐魯番歷史悠久,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風格是絕無僅有,自然風貌、特色文物、目不暇接。這里有著豐富多彩的西域文化,也有古色古香的中原文化,各種民族文化在吐魯番和諧統一之中呈現出多民族風情異彩。
吐魯番維吾爾族民歌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的最璀璨的明珠。吐魯番維吾爾民歌種類多,有各種民歌近百首。部分常常演唱民歌有《美麗的維族姑娘》、《大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你送我一支玫瑰花》、《納孜爾庫姆》、《情人》、《美麗土地》、《阿拉努爾汗》、《水一樣清》等。在吐魯番民間藝術家中歌民手比較多,在民間歌舞聚會上, 稱為“乃額米其”(意為歌舞樂手),他們自彈自唱、自歌自舞。吐魯番維吾爾民歌的歌詞多為嚴整的格律詩。以四行一段,每行7 音節者居多。每行7 個音節的有4+3 和3+4兩種基本音步類型。押韻方式以尾韻為主,閉音節相押時,除了元音相同或相近外,末尾輔音若不相同則必須相近。以四行一段為例,常見韻式有:雙韻(jup kapiy)xxyy;三韻(q kapiy)xxyx;偶行韻(ara kapiy)xyzy;全韻(tutax kapiy)xxxx;交叉韻 (aImax Kapiy) xyxy 等。襯詞在吐魯番民歌中會經常使用例如:“yaray”、“way-way”等詞匯,起到加強語氣、升華情感、活躍氣氛等作用。
吐魯番民歌的類型比較多,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等,其中有情歌最多。吐魯番地區演唱的民歌氣氛十分濃烈,鮮明的節奏激動人心,用以伴舞的歌舞樂民歌表現出開心、娛樂、暢酣的特有氛圍,表演形式以獨唱,齊唱,對唱、跟唱等。
《阿拉木汗》作為吐魯番地方民歌,在各種歌舞活動中演唱的比較多,用漢語版本的《阿拉木汗》這個歌曲國內也很流行。這首歌曲的歌詞:
1.阿拉木汗什么樣?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彎月,她的身腰像綿柳,他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發抖。阿拉木汗什么樣?身段不肥也不瘦。
2.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魯番西三百六②。為她黑夜沒瞌睡,為她白天??人?,為她冒著風和雪,為她鞋底常跑透。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魯番西三百六?!栋⒗竞埂肥且皇琢餍性谛陆卖敺貐^的歌舞曲。在這首歌曲中,所描寫的是一位叫阿拉木汗的女主人公,維族姑娘很多喜歡使用阿拉木汗作為名字,雙人歌舞是《阿拉木汗》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整個歌舞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對阿拉木汗姑娘進行贊美,以致塑造出了一位美麗動人的典型藝術形象,從而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的向往,以及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的精神的贊美。1 小節第一樂句就開門見山地對整個歌曲進行了定調,問阿拉木汗什么樣;2 小節第一樂句又問阿拉木汗住在哪里,然后由問到答娓娓動聽地細細道來,讓人自然沉浸在維吾爾音調獨特旋律之中。整個歌舞曲形成單三部曲式(A+B+A)的結構,歌唱性與舞蹈性相濡交融,豐富的節奏感將人們帶入維吾爾特有的民族舞蹈的歡樂之中,特別是經作曲家謝功成改編的合唱曲《阿拉木汗》已成為我國許多合唱團體的保留曲目并多次出國演出,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旅游開發政策的影響下,許多游客紛紛來到新疆,人們在享受新疆美食的同時,更被迷人動聽的音樂所深深吸引。
吐魯番作為旅游城市,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吐魯番文化旅游產業初具規模,培育了一批叫得響、引得來、有市場的文化旅游名片。每年接待的國內外游客非常多,文化氛圍比較濃郁。新疆吐魯番傳統音樂演出十分豐富,演出內容多為吐魯番歌舞,民歌,鼓吹樂,雜劇等等多種傳統藝術表演。
在吐魯番商業演出時演奏的傳統曲目很多,但是部分作品特點有些變動,出現了一些過于簡單化的問題。筆者重點走訪的吐魯番民歌“納孜爾庫姆”的演唱和演奏,這個作品在吐魯番歌舞表演中是不可缺少的曲目之一,在吐魯番只要歌舞表演或者演奏鼓吹樂時必須聽得見得傳統作品,然而,仔細關注這個音樂的幾次演奏就可以發現,音樂本體上的一些變化。
特別是吐魯番代表性歌舞樂“納孜爾庫姆”中比較突出,在傳統樂曲中的部分樂段拍子本來是8/5 拍,變成了4/2 拍子,本人對吐魯番傳統音樂的調查中比較明顯地發現了這個問題,筆者多次觀看了當地多個音樂班社的各種演出,并做了現場調研。其實,在旅游表演的過程中往往不僅僅只有歌手的演唱,常常出現游客與歌手之間由于歡樂場景而產生即興互動的演唱,也就是歌手與游客互為一方共同表演和演唱, 有可能在旅客中有一些很有音樂修養的音樂家,所以當地表演藝術家千萬不要丟失音樂本體特點,不能隨意改變本體特色。
當代旅游業對我國傳統音樂的保護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和貢獻,在黨的領導下,新疆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民間歌舞音樂從民間文化轉向大眾消費文化的現象。吐魯番地區很多的旅游景點,歌舞文化近年以來得到迅猛發展,歌舞音樂中民歌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體裁。由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當地市民為游客們的旅游消費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如各種娛樂餐飲,舞會、宴會等應運而生,少數民族多才多藝傳統音樂文化的表演,深受吐魯番市民和外來游客的青睞。
通過吐魯番旅游業中的民歌演唱及表演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了當代旅游業中演唱的傳統民歌具有市場化、商業化的特征以及一些傳統民歌特點的變化,筆者認為音樂與旅游業相結合,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民族音樂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了與時俱進的嶄新的傳承、發揚和傳播的形式,當然,所出現的如有些傳統歌曲的基本特征的丟失,缺少優秀的歌舞文藝人才等一些不足之處,相信我們完全有能力克服它,使其不斷得到完善。
筆者對傳統音樂結合旅游業方面提出建議:
第一,要加強政府對傳統音樂繼承發揚的積極引導;
第二,要加強傳統音樂文藝人才的培養,在保護原有的音樂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更新,在曲目介紹方面必須要認真對待;
第三,要努力提高傳統音樂市場化運作的意識和能力。
需要提高對傳統音樂作品的市場化價值重要定位、加強整體性市場策劃。掌握準確推銷方式,要準確的態度傳承和保護傳統音樂文化,傳統音樂才可以在市場中發展得更好。在保留原有音樂特點的基礎上發展傳統音樂,跟新時代的發展結合。在保護與傳承傳統音樂的的過程中不能丟失音樂的特點。
近年來,國內旅游業收入的快速增長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吐魯番地區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比較大的上升,在旅游開發政策的影響下,許多國內外游客都領略了異域風情。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出臺,許多游客不但感受到新疆的美食,更被動聽的音樂所吸引。發展旅游業對社會經濟和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對于實現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李娜.吐魯番地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4.
②指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