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維佳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很多高校都紛紛開設音樂專業,而理論課教學是音樂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未來在音樂領域的發展將會產生重要影響。但根據目前實際發展現狀來看,個別高校在音樂理論課教學方面仍存在問題,必須要強化教學模式改進與創新,通過新媒體與音樂理論課教學的有效融合,實現了對傳統教學的顛覆,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音樂隸屬于藝術范疇,通過聆聽音樂,能夠帶給人們直觀的感性體驗,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專業,而理論課教學是音樂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發現在音樂理論和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音樂理論與實踐性結合,只是單純的進行理論教學,很難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激發和調動,同時也大幅度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過程既呆板又枯燥,既不利于學生音樂理論素養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后續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其次,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各種各樣的西方文化逐漸傳入我國,歐美音樂也逐漸開始在中國音樂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和沖擊,我國傳統音樂主流文化的地位逐漸被撼動。高校的音樂理論課教學也受到了一定沖擊和影響,例如,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往往更加關注搖滾樂、流行音樂,很少關注民族音樂、傳統音樂等,而這些都增加了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難度,加之學生缺乏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從而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發展與傳承產生了直接影響①。
最后,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也逐漸開始在教育教學領域中進行應用,但縱觀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狀,發現很多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程度較低,尤其是在理論課教學方面,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口頭+板書的方式進行講解,整個教學過程十分枯燥,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比較被動,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音樂理論各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由于個別教師年齡較大,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因此并不能熟練操作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從而直接導致新媒體教學設備閑置的問題,既浪費了教學資源,同時也不能發揮出新媒體教學的優勢和價值②。
在傳播方式方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存在很大差異,新媒體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重要產物,它主要是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傳播,互動性較強,信息傳播速度較快。而新媒體藝術則是實現了光學媒介、電子信息與藝術的有效融合,屬于全新的藝術門類,是對傳統觀念藝術的拓展與延伸,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審美性和形象性,在藝術文化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價值。在高校的音樂理論教學中,新媒體技術應用,不僅能夠對教學的時間領域和空間領域進行拓展,同時也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個教學過程增添了趣味性,同時也能強化了音樂指導,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③。
從本質上來看,新媒體音樂并不能完全脫離傳統音樂的理論基礎,與此同時,新媒體音樂也具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戰結束后,那時人們主要是通過磁帶對音樂進行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信息技術逐漸興起,計算機技術逐漸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進行應用,并實現了與音樂的迅速結合,在全世界范圍內快速傳播,而這也標志著一個嶄新的音樂時代即將到來。新媒體對于傳統音樂的影響更是毋庸置疑,音樂本身具有特殊性,在創作和傳播音樂的過程中,即便是再先進的工具和手段,都必須要滿足有序、豐富、感性等條件。人類創造了音樂,同時也是享受音樂的主體,新媒體技術的產生豐富了音樂藝術發展,同時也突破了傳統音樂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發展局限,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音樂,這對于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音樂理論學科教學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④。
新媒體的范圍十分廣泛,網絡技術是新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工具和手段。在高校的音樂理論課教學當中,通過對音樂理論教學網站進行建設,能夠實現理論課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促進網絡教育資源的優化共享,同時也有效彌補了傳統音樂理論教學當中教育資源不足、理論無法應用于實踐的缺陷。
與此同時,通過音樂理論教學網站,還能夠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網站,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結合自己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選擇,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主要是因為網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無論學生想要了解任何一個領域的音樂知識,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答案,這對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借助網絡開設相關論壇,針對于相關課題進行學術探究,為專家學者、教師、學生的多方交流提供平臺,這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行培養,同時也能拓寬學生視野,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質量⑤。
在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當中,新媒體技術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除了對新媒體課件進行應用,廣大教師還可以對MIDI教室進行應用,以深化音樂理論教學。MIDI 教室能夠承擔很多音樂理論和教學任務,在該教室上課,教師可以借助相關作曲軟件、計算機等,達到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音樂音符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便可以借助MIDI 鍵盤進行彈奏,以加深生對該知識點的認識與了解,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音域和旋律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提高其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自信心。在應用MIDI 教室的過程中,不僅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同時也能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將教材中很多抽象、復雜的知識通過直觀、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質量⑥。
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最突出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傳播方式上,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信息傳播,以確保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但在傳統的音樂理論和教學中,教師會將精力集中在書本知識方面,通過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化講解,來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識,但長此以往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有各種各樣的教學軟件供教師選擇,能夠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例如,多媒體技術能夠為教師提供圖片、音樂、文本等多種教學素材,通過對課堂進行進行設計,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理論和教學產生濃厚興趣。
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軟件進行備課,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反復推敲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出新媒體藝術在理論課教學當中的作用和價值,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理論課學習當中,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幫助⑦。
在對復調課程中,主要內容包括音響、譜子、圖表、文字、結構圖等內容,傳統的板書教學不僅會浪費大量時間,同時也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鑒于上述情況,教師可嘗試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和聲與旋律的配合。在以往的和聲教學當中,對于四部和聲的講解基本上是抽象性分析,難以表現出和聲的豐富性,而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對專業的和聲軟件進行應用,從而對各個聲部進行直觀的展示,這樣更加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對于音樂理論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很有幫助。
與此同時,在音樂理論課程當中對新媒體技術進行應用,還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擺脫了以往嚴謹、呆板的授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量,既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增強其感性認識,對于學生音樂素養和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⑧。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狀,同時對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途徑進行探究。
總之,新媒體技術不僅能夠豐富音樂理論和教學內容,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現代化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從建立音樂理論教學網站、應用MIDI 教室、選擇合適的教學軟件等方面入手,來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注釋:
①楊昆. 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高校音樂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家,2019(11):73-73.
②王維,孫南航.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評《音樂教學理論新探索及其改革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011):后插7.
③陳浩.新媒體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民族傳統音樂創新策略[J].新一代:理論版,2018(010):203-203.
④張凱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公共藝術微博教育的研究——以“南郵電子音樂制作課程”為例[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6.
⑤朱亞楠. 新媒體背景下音樂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04):90-91.
⑥施冰青.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05):84-85.
⑦熊群榮.挑戰與機遇:新媒體時代音樂院校歷史觀教育的基本策略[J].黃河之聲,2017(21):28-29.
⑧趙暉.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0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