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雙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510090)
近年來,隨著數字游戲的高速發展,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成為了重要的趨勢之一。而博物館作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領域,在逐漸涌現出的博物館文化傳播新形式中,數字游戲作為一種娛樂性、反饋性、互動性極高的交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受眾的認知需求動機,成為了文化傳播的一種創新方式,通過游戲能更好的實現博物館公眾教育。國內數字游戲在博物館中的應用處于發展階段,為了解目前數字游戲在博物館中應用的研究情況,本文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并初步分析其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數字游戲在博物館教育中的認可和接受程度是其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得以發展的前提[1]。國外對于博物館游戲的實踐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 年代,國內對博物館游戲的關注始于21 世紀初,最早的研究論文于2007 年發表。針對國內外的文獻分析整理總結出主要從文化傳播教育、游戲設計兩方面進行研究。
艾克福克在《為文化遺產開發嚴肅游戲:最新進展》文中針對嚴肅游戲相關領域文獻的概述,探討了嚴肅游戲在文化遺產方面如博物館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劉穎的《數字媒體游戲在博物館推廣中的應用》、胡玥的《文化傳承視野下博物館電子游戲的設計》都概述了數字游戲游戲產業現已成為當下文化產業鏈中的支撐力量,在傳承博物館文化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游戲設計元素包括角色,場景,題材,交互等方面。基德爾在《情感游戲:博物館網游與同理心的擁抱》文中從情感方面探討了博物館在線游戲的價值,研究了游戲理論關于情感和同情心敘事性交互。
張文娟的《博物館APP 中游戲元素與教育學、傳播學的結合》通過對《皇帝的一天》游戲中游戲元素的分析,總結出博物館APP 設計中情境導入、角色扮演、任務驅動、激發動機、問題導向等方法的應用,提出游戲元素與教育學、傳播學方法相結合的設計思路,為博物館開發科普APP 提供借鑒[2]。
博物館中的數字游戲應用從場地主要分為場館內外兩種,館內的游戲更加注重娛樂互動性,時長較短,一般表現為虛擬現實AR、體感類游戲;館外游戲分為官網在線游戲和移動端游戲,能打破場地的限制,傳播范圍更廣泛,有利于博物館文化的推廣。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虛擬現實VR、AR、人工智能、體感等各類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學習方式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目前國內一些博物館也正在嘗試將這些新模式與文化傳播教育學習進行融合,以提升博物館游戲化學習的方式多元化、文化傳播的廣度、過程的互動參與性和情境的真實性。博物館內主要運用VR、AR 等數字技術與藏品進行互動, 藏品展示與觀眾體驗相結合的參觀方式已成為創新趨勢。
例如在達芬奇逝世500 周年紀念展覽上,盧浮宮使用VR 技術讓游客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與名畫《蒙娜麗莎》親密接觸。廣東粵劇藝術博物館的模仿戲劇人物動作的體感游戲,當大屏幕上出現戲劇人物,參觀者可對照模仿其動作,屏幕上顯示的戲劇人物動作畫面通過感應能同時變化,通過此過程參觀者能有切身體驗戲劇的魅力。對于展館內的游戲案例分析,大部分是基于藏品與觀眾之間在展覽過程中利用新技術進行互動,娛樂性會相對比較強,文化傳播的深入性相對弱一點。
館外游戲又分為博物館官網在線小游戲和移動端游戲。官網在線小游戲大多形式比較簡單,基本圍繞拼圖、制作、知識問答等方面,相識度高,時長較短,例如首都博物館官網線上游戲《一起來做青花瓷》,游戲者將體驗青花瓷制作的全過程,此外官網還有如《巧手小館員》、《文物修復》、《九門提督巡城記》等多款小游戲。蘇州博物館官網線上的互動游戲《清明上河圖》、《DIY山水畫》、《明式家具拼裝》等。
移動端游戲產品的類型就比較豐富,比如休閑游戲、冒險游戲、角色扮演類、模擬類游戲、解密游戲等。
例如故宮和騰訊聯合推出的休閑類游戲《故宮:口袋宮匠》,玩家化身小工匠和宮廷御貓一起收集材料體驗搭建“養心殿”、“慈寧宮”等宮廷建筑,還可以收集故宮各地的文物碎片來解鎖更多的隱藏文物,游戲的核心介紹了故宮這座恢弘宮殿當中一些物件的故事和用途,如脊獸、日冕、嘉量等,通過接地氣的尤其是年輕人喜愛的方式科普與故宮相關的小知識。
法國育碧出品的自2006 年起的系列冒險探索游戲《刺客信條》以真實歷史為大背景,以精細復原歷史名場景而著稱,其中就包括了眾多的世界著名歷史建筑和博物館,玩家穿梭在一座座古老城市中感受歷史文化氣息。
敦煌博物館與網易角色扮演類游戲《夢幻西游三維版》聯動,打造了手持琵琶身著彩衣緞帶飛舞的全新角色舞天姬,以及新玩法“三界寶藏”守護敦煌秘寶,玩家能盡情領略璀璨的千載敦煌文化。模擬換裝養成游戲《奇跡暖暖》的主要玩法是根據每章節劇情的風格要求搭配合適的服裝,海量精致考究的服裝元素和少女心滿滿的游戲氛圍,獲得了萬千女性玩家的喜愛。
2017 年,故宮博物院與《奇跡暖暖》合作,開設故宮傳統服飾的限時專有板塊,從一絲一縷對故宮藏品的每個細節還原到極致,清代帝后朝服的刺繡,是當時技藝高超的匠人花費數年織就成,畫師經過反復的琢磨將傳統刺繡工藝還原到了屏幕中。
網易出品的解密類手游《繪真·妙筆千山》逼真的還原了故宮珍貴藏品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結合中國傳統古籍中上古神話與民間傳說,主要是通過玩家在畫卷中探索,找到正確的方式互動,從而解開謎題,推進劇情,以及物品的收集,探尋畫中世界。
以上的博物館相關游戲在文化遺產的保護、發掘和推廣上起著積極的作用,并且從文化傳播的廣度上來說比較有優勢。
總之,從目前研究現狀來看,數字游戲在博物館文化傳播中有著積極的影響力,各地博物館也在積極探索,游戲化也成為博物館拓展的新形式。
目前的研究存在著基礎理論還未完善、設計方法仍需探討、應用研究不夠深入等諸多問題,對于不同類型的游戲在博物館中呈現不同的功能優勢和作用,以及如何根據用戶、學習目標、游戲類型等因素貼合博物館元素需要更深層次的探索。但我們相信,隨著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博物館數字游戲的應用會受到各界更廣泛的關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