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梵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目前,全球都在進行深入的合作當中,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下發展的主流方向,在這個環境下,我國教育領域中各個學科都逐步轉向融合、跨文化等方向前進。在全球范圍內,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多元文化視角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培養和跨文化交流的教學,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目前我國高校當中的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與多元文化教學的缺失有極大的關系,所以深入探討多元文化交融,并且分析其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影響,對高校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下的課堂教學當中,雖然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也需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但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并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最終的教學效果。
從多元文化角度來看,多元文化需要教師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相應的文化素養。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多元文化的教學,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構建相應的語言體系和意識。這種多元文化意識能夠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加容易了解英語的用法,助推學生養成英語語言學習習慣,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并創新英語教學方式方法。
從語言的角度而言,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進行發展和傳承的工具,同時文化也是語言價值的體現。所以高校英語教學要將其與相關的多元文化相聯系,有針對性的在語言教學中融入多元文化,并且文化的基礎上合理開展相應的英語教學。同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強化合理的文化價值觀,幫助學生在多元文化的維度,分析、學習英語的變化、特征等,能夠對英語中的文化內涵有客觀的看法,正確認知各種多元文化。所以,多元文化交融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教學和創新能力,也能幫助學生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世界各國的多元文化發展有了新的趨勢。首先,多元文化之間的融合,并逐漸發展出更具特色的特征,也具有了更加廣泛的普適性;其次,我國在文化交融當中,民族性文化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并越來越展現出自身的特點,同時,多民族之間的文化逐步出現互溶的現象,出現了多元文化并存且相互促進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融合促進了跨文化交際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領域也認識到這些情況,并將多元文化的融合特點和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但在具體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為慣性思維的影響,沒有重視文化在教學中的作用,或者過于重視歐美文化的導入,忽略了我國母語文化的導入,造成英語教學中中文文化缺席的情況[2]。
目前,我國多元文化交融當中,高校英語教學教材在中國文化,以及文化對比方面處于缺失狀態,高校也很少開有關中西文化對比的相關課程。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關注的方向仍舊是英語語法、詞匯量,而且教學中所設計的知識僅在英語本身。這種情況就造成了高校學生英語交流能力非常匱乏,尤其是在于文化方面的交流尤其顯著。這也是英語教學中沒有針對多元文化進行引導,高校學生不了解英語相關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無法合理運用英語來表示中國文化元素。
另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各國之間的文化和思想交流更加的便捷,西方文化、思維通過互聯網快速進入中國,并進入我國年輕人的生活當中,導致我國很多年輕人崇拜西方文化、思維等,邊緣化甚至排斥母語文化,影響了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
1.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跨文化交際顧名思義指的是利用語言在不同文化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同時,相關人才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力量,也是弘揚我國文化的執行者。跨文化交際對我國深入全球化,以及國際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伴隨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我國軟實力也逐漸成為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國家之間交際的立足點。
跨文化交際首先需要相應的人才,目前,我國高校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國際性人才的培養,而且我國經濟市場中跨文化人才也比較稀缺;其次,跨文化交際也需要有足夠的母語文化基礎,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進行有效溝通[3]。
2.英語文化素養
英語文化素養的展現,首先,了解和熟悉多種文化,并在這個基礎上在文化之間有相應的聯系;其次,要能夠在文化之間求同存異,挖掘多種文化的歷史、人文等;最后,要能夠在母語和英語文化之間形成有效的結合,進而達成文化交際。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具備跨文化能力,主要表現在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尤其是聽和說,其次是了解英語國家中的文化,尤其是相關國家的風俗、人文等,最后是對我國優秀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分析出傳統文化的價值。
3.培養英語文化交流能力的前提條件
要實現國內文化和日常語言教學的融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學習國內外各種文化、風俗,其中包含音樂、信仰、建筑等,這不僅是日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這種教學方式所達到的效果短時間內不會特別明顯,但能夠有效且持續性的提高學生的相關文化水平。語言教學包含了語文和英語兩方面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的掌握語言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順利的用語言表述和交流,這也是實現英語文化教學的前置條件。
其次,強化學生的英語文化的目的就是強化文化之間的交流,這不僅是當下世界文化發展的未來趨勢,也是培養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前提。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學的內容也需要逐步走入生活當中,英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但英語文化是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所以教學的內容應該走向生活,提高教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4]。
1.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教師的影響表現在要求教師在教學上有以人為本的觀念,主要變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具體情況,根據英語教學的情況,有目的、有層次的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并且為學生創造相應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第二,通過多種途徑豐富教師的英語文化內涵,如鼓勵教師積極閱讀各種英語類的經典書籍,了解英語各個時代的特點;在日常教學當中積極總結分析,提高教師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在工作中注意提高教師分辨英語文化的能力。
第三,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秉持以人為本的觀念,不斷創新、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并依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的篩選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生活化教學發等;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總結,及時發現并彌補教學中的缺陷,避免教學中產生失誤;在教學之余,積極了解學生的聽課反饋和意愿,避免出現一言堂教學,和學生一起實現進步。
第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對相應學生產生的興趣有極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要提高個人魅力。這樣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積極性,也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部分高校中,有些學生不關注英語,也不重視英語,所以教師要通過個人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意愿。
第五,教師對待英語學科要具備客觀的認知,不能一味的排斥英語相關的文化,挖掘英語文化的優勢,也不能否定我國的文化,對學生認知中西方文化產生負面影響。
2.注重培養學生中外文化的認知水平
首先,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我國的文化,并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從英語教育中挖掘傳統文化的閃光點,這也是我國人文教育中的重點。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要合理推介我國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相關的書籍,從而提升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認知水平。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合理利用英語文化,加強中西文化融合。隨著我國深入全球化,西方文化和思想對我國文化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學生的思想也因為各種思想、文化顯得比較迷茫。但在英語文化中也有優秀的部分,所以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英語文化引導學生正確甄別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沖擊,從而塑造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也能促進中西文化進行融合。
最后,教師在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要理性,不能簡單的認為滲透文化類知識多就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理解力和認知水平進行文化的滲透。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深入全球化,多元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多元化的交融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英語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多元文化之間進行交流、傳播的重要手段。同時,多元化交融的情況下,社會對英語人才有了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所以高校英語教學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認清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交融的意義,這樣才能在學校、教師、學生等層面有目的性的進行探索、創新,最終為社會培養相應的人才,適應社會中多元文化交融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