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松宏
摘要:動物防疫人員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每天都與各種動物進行直接接觸,由于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對動物防疫工作中常見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我防護措施,旨在保障動物防疫人員的健康。
關鍵詞:動物防疫;自我防護;措施
動物防疫人員工作在畜牧生產前線,與各種動物直接接觸,擔任著動物防疫、抽血采樣、疫病辨別診斷、動物疫情處理、動物無害化處理與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動物防疫人員因職業需要經常會與病畜接觸,且工作環境嚴苛,大多數工作人員疏于自我防護,屬于容易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高危職業群體。當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感染人畜共患病問題頻發,本文對動物防疫工作中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防護措施,供相關人員參考。
1 動物防疫工作中常見的安全問題分析
1.1 理化方面的問題
1.1.1 污濁空氣 動物防疫工作人員在對動物進行疫苗注射、抽血采樣、病情診斷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通風不良,空氣混濁的動物圈舍中開展工作,且由于基層動物防疫人員自身防護意識薄弱,很多都不佩戴口罩等防護工具進行操作,增加了細菌、病毒由呼吸道入侵感染的風險。
1.1.2 化學消毒劑 噴灑消毒劑是動物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大都采用超強揮發性的化學藥物。如果動物防疫人員的防護工作不規范,極易對其呼吸道、眼、口、鼻等部位造成傷害。如堿性化學消毒劑是動物防疫工作中常用的消毒劑,如果防護工作不到位,極易造成皮膚燒傷,若不小心滴入眼睛,還可能會帶來失明的風險[1]。此外,碘酊等消毒劑使用不當或防護措施不到位,也會對動物防疫人員造成皮膚損傷。
1.1.3 器械傷害 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動物防疫人員與動物進行近距離接觸。如果動物在保定過程中出現差錯,則容易造成動物對人的攻擊,產生一定風險。
1.1.4 動物噪音 動物時常會發出叫聲,尤其是在動物防疫過程中,禽畜的應激叫聲會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進展產生影響[2]。大多數初次進行動物防疫工作的人員都相對缺乏自我防護經驗。當工作人員聽到動物發出叫聲的時候,其心臟和神經系統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生理反應,如血壓升高、聽力損傷等,導致工作人員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情緒不穩定等問題。
1.2 生物安全問題
動物防疫人員由于職業特點,會接觸到染病動物的藥品、血液及病死動物上的病原菌等,極易受到疫病感染的風險。調查顯示,多數動物防疫人員在進行動物防疫工作時都存在僥幸心理,不帶手套進行操作或者只做一些簡單的防護措施,不按照防疫規范進行操作已經習以為常。在此情況下染病的風險成倍增加。
1.3 社會方面的問題
在我國,獸醫的社會地位通常較低,動物防疫工作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動物防疫人員在進行防疫時經常會遇到畜主不配合的情況,有的甚至阻礙動物防疫人員進行正常的采樣工作[3]。如部分畜主會辱罵并毆打動物防疫人員,對動物防疫人員進行人身攻擊,這對動物防疫人員的身心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2 動物防疫工作中的自我防護措施
2.1 理化方面的防護措施
2.1.1 對污染空氣和化學藥劑的防護 在養殖場進行禽畜免疫工作的時候,首先要對禽畜圈舍進行通風換氣,保證防疫空間的空氣流通。其次,對散養動物進行免疫的時候應該防止動物擁堵在室外風口處。動物防疫人員在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時必須要按照規范嚴格帶好口罩、手套,穿好防護服、防水靴等防護用具,口罩要做好氣密性檢測,要符合生物安全標準。工作人員在防疫工作結束時需要按照標準的操作程序卸掉防護用品,進行全身消毒。在使用消毒藥品時要按照科學比例配置,正確安全使用消毒器材,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工作,避免消毒刺激性藥品對皮膚和身體造成傷害。
2.1.2 對器械傷害的防護 為防止動物防疫人員在防疫過程中受到動物攻擊,務必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動物防疫人員在開展工作時要對動物做好保定措施。如牛、馬、驢、騾子等大型家畜要有專用的保定防護欄和保定裝置,由經驗豐富的動物防疫人員進行保定,以避免動物防疫人員受到傷害;豬、貓、狗、羊等小型動物進行防疫時則需要用專業的用具進行保定,以防止動物防疫人員徒手捕捉期間被動物傷害。其次,動物防疫工作者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動物防疫員在近距離接觸動物時要與動物保持安全距離,要提前規劃好逃跑躲避路線,小心保持安全姿勢,慢慢接近動物,動作要輕,下手要穩,一旦發現動物有發起攻擊行為的趨勢時,應立即停下動作避讓。第三,動物防疫工作人員應該按照標準處理防疫后的廢棄物品。不用的針頭等要使用盒子類的硬器皿進行收集,防止用過的針頭暴露在外面,劃破皮膚而造成感染。第四,動物防疫工作者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與專業技能。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動物防疫人員在接觸動物時不應有害怕、抵觸、反感等心理情緒,不應大聲呵斥動物,不能對動物有粗魯動作。
2.1.3 對噪聲的防護 牛、羊等大型家畜的保定工作應該盡量避免在同類動物面前進行,這樣會對同類家畜造成恐慌心理,有可能引起同類家畜的不安與吼叫,增加防疫工作難度。禽類在進行保定時要將物品輕拿輕放,安靜操作以預防禽類掙扎,避免1只家禽引發1個群體的鳴叫。此外,在動物防疫實踐過程中,防疫人員也可以利用光線等方式對家畜的過激反應進行處理。
2.2 對生物安全問題的防護
首先,動物防疫人員應該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護機制。動物防疫人員在對動物進行采樣的過程中,應按照標準和規范進行,強化責任追究制度。其次,要加強對動物防疫人員的培訓,增強自身防護意識,充分分析在動物防疫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教會動物防疫人員專業的防護技巧[4]。第三,有關部門要落實動物防疫生物安全責任制度。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是動物防疫工作的主要人群,也是高風險職業群體。因此,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相關的宣傳活動,提升動物防疫人員自身的警惕性。
2.3 對社會問題的防護
動物防疫工作范圍廣,工作量大,直接關系到行業發展與禽畜產品的質量。但由于動物防疫工作社會地位較低,沒有得到社會相應的尊重與支持,對此職業人群的防護資金常常滯后[5]。因此,在進行動物防疫工作宣傳時,如遇到家畜因免疫過敏死亡時,工作人員要對畜主進行情緒開導,并提請上級給予補償。此外,動物防疫人員每年都應該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以預防工作中的突發性傷害。
3 小結
綜上所述,動物防疫工作人員必須從自身著手,建立起有效、科學的防護措施,執行相關防護標準,強化物質基礎保障,積極開展動物防疫知識宣傳,強化防疫意識。還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扶持,保證防疫物資的質量和數量,降低與避免動物防疫工作者的工作風險。
參考文獻:
[1] 姚濤濤.畜牧工作者自身安全防護[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4):41.
[2] 謝丹麗.基層動物防疫人員職業風險與防護探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4):103,106.
[3] 張 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職業風險及防護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0(5):207.
[4] 馬金梅.當前動物防疫防護距離的合理性探討[J].中國動物保健,2020,22(2):34-35.
[5] 吉艷艷.動物防疫常用消毒劑選擇與合理應用[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