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措吉
摘要:以青海省海南州三江源保護區高原草場為例,探究了當地鼠害的特點、草場發生鼠害的癥狀、鼠害防治方法及加強鼠害防治的措施等,旨在為當地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原草場;鼠害;防治;海南州
森林對于全球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影響,草原也與森林具有同樣的作用,均為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草原不但能夠為畜牧業提供場地和糧食,促進畜牧業的發展,還能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形成草原生態系統。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共有草地面積約342.984萬hm2,約占了全省土地面積的9%,但是當地草場面臨著鼠害的威脅,因此防治鼠害、保護草場刻不容緩。
1 青海省海南州高原草場鼠害現狀和特點
1.1 鼠害現狀及分布
海南州鼠害的主要種類包括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鼢鼠主要分布在海拔2 400~3 600 m的高原草甸、高寒草原等相對潮濕的河岸邊階地、山間盆地、河灘、山麓緩坡等地區;高原鼠兔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3 950 m的高原草原、高寒草甸、溫性草原草地、山間盆地、山麓緩坡等地,多數為群居[1]。當地高原草場鼠害發生的面積大約100萬hm2,鼠害危害的面積達到39萬hm2。鼢鼠的平均密度達到4.8只/hm2,鼠兔的平均密度達到22只/hm2,如果1只鼢鼠每天食草260 g,鼠兔每天食草70 g,那么1只鼢鼠1年食草94.9 kg,1只鼠兔1年食草25.55 kg,全州每年損失牧草大約20.6萬t。
1.2 鼠害種群特性
高原鼢鼠體型較為短粗胖,尾巴細短,頭部寬扁,沒有耳殼,四肢短,前腿較粗,現已列為瀕危保護動物。鼢鼠常活動在地下,在一定范圍內活動,地下洞穴結構較為復雜,有糧倉、通道、換氣、臥室等類型,糧倉在地下6~10 cm處,直徑約2~7 cm,通道在地下20 cm處,臥室連接換氣洞,臥室在地下20~50 cm處。鼢鼠主食地下根莖,偶爾食地上莖葉、種子,主食菊科、薔薇科雜草根莖。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繁殖,7月幼鼠獨立生活,可產2~3仔。鼢鼠是獨居動物,繁殖期異性鼠通道聯通,繁殖后堵塞通道[2]。
高原鼠兔體型較大,上下唇黑色,毛發棕色或棕黃色。鼠兔有棲居洞和臨時洞。棲居洞較為復雜,有超過4個洞口,在地下40~54 cm外,洞較大,通道可長達20 m,通道深度平均在30 cm左右,最深可達60 cm,通道直徑大約為8~12 cm。主食植物嫩莖、葉、花、種子、根芽,最喜鮮嫩多汁綠色部分,多食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牧草。繁殖期為5~6月[3]。
2 鼠害防治現狀
青海省草原鼠害防治經過多年不斷推進,海南州從2015年開始實施鼠害防治工程,至2020年,共完成草原滅鼠84.3萬hm2。每年通過防治鼠害技術挽回牧草損失可達每公頃地375 kg,共挽回鮮草3.16億kg,這些牧草在1年內可以養活21.66萬只羊。防治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弓箭捕捉、生物毒素人工投餌法,5年時間超過預期完成防治鼠害目標,防治率高達92%,防治效果較為理想。但是綜合評估鼠害防治工作,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缺乏有效的監測鼠害的科學技術,因為鼠類大多數在地下活動,繁殖高峰期多數也在地下進行,難以判斷具體的時間,加大了鼠害活動監測的難度。由于缺乏設備,只能在發現鼠害之后進行捕殺,并且鼠害規模較大,延長了治害時間,增加了對草場的損害。第二,針對鼠害防治的工作還需要有專業研究的人員開展,但是專業人員少,鼠害面積又較大,發生鼠害的地形又較為復雜,增加了防治鼠害的工作量。第三,當前鼠害的防治多為人工捕殺和誘餌捕殺,效率較低,并且高原地形復雜,人工捕殺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得不償失[4]。
3 防治鼠害的措施及建議
3.1 加強組織領導
相關部門應結合海南州目前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宜的鼠害防治計劃。相關領導要重視鼠害防治工作,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共同為鼠害防治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建立嚴格的政審機制,將鼠害防治業績作為目標,并貫徹監督和落實,避免不實工作、虛假工作。相關技術部門也應該充分發揮出技術優勢,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在防治前進行嚴格調查規劃、防治中認真督促檢查、防治后核實工作,保證鼠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3.2 加大鼠害防治力度
堅持集中連片、鞏固一片、復滅掃殘相結合,針對投入較少、任務較重的問題,同時該地處于生態保護區,政府應給予大量資金支持以及政策優惠,加強鼠害預報工作,以鞏固和提升鼠害防治效果[5]。
3.3 積極發動牧民群眾
由于草地使用權為牧民,因此有必要調動牧民的鼠害防治積極性,使其拋棄守舊粗放觀念,加強對牧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積極參與到鼠害防治工作中。經過大面積集中除害的地區,要把掃殘工作落實到個人頭上,通過合同約束,確定全責獎懲,讓全體牧民認識到防治鼠害、保護草場的重要性,由政府牽頭,帶動群眾,提高防治鼠害的力度,鞏固防治鼠害的成果[6]。
3.4 研發新技術
不斷應用更加高效的科學技術,才能不斷提高鼠害防治的效果。推動成熟技術在各地鼠害防治工作中的應用進程和范圍,有效利用和推廣生物滅鼠技術,如加強對藏狐的保護,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同時要積極研發鼠害防治新技術。
參考文獻:
[1] 才讓吉. 探究甘南草地鼠害現狀及防治對策[J]. 農村科學實驗, 2019(6):90,93.
[2] 張寶文. 大通縣草原鼠害危害及防治對策[J]. 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 2018(3):180-181.
[3] 孫飛達, 茍文龍, 朱 燦,等.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級及適應性管理對策[J]. 草地學報, 2018(1):152-159.
[4] 姬艷麗.草場鼠害及其防治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 2012(12):64.
[5] 賴鳳山,于海良. 消滅鼠害? 保護草場[J].河北畜牧獸醫, 1986(3):52.
[6] 黃葆寧. 青海草場分類系統及其草場類的特點[J].青海畜牧獸醫學院學報, 1987(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