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的語言技能部分增加了對“看”的技能要求,筆者從“看”的時代意義、教學意義兩個方面闡述“看”在跨文化語言學習環境中的重要性。本文以視知覺能力理論為基礎,以《牛津高中英語》(譯林版)模塊二第一單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為例,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看”的有效教學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視知覺能力; 語言技能“看”; 非文字資源
【作者簡介】陳傳英,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對“語言技能”的解釋是: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匯總各方語言研究者的觀點,結合我國英語學科教育的實際情況,指出“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顯然,我們會發現,新版課標的語言技能部分增加了“看”的技能要求。筆者對此有自我的思考。
一、“看”的時代意義
21世紀是一個多元的國際文化傳播時代,學習者在一個滿是語言視覺符號的社會環境中成長,各類高端媒體設備與日常學習日益融合。多元的社會環境賦予英語學習者新的能力要求:世界文化越來越依賴視覺符號的傳播,學習者需要培養和提升視覺技能。這既對語言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對教師提出了高標準教學要求。新版課標中出現的“看”的技能要求,為語言能力增添了新時代的元素,又在世界文化傳播中表現出其獨特的價值。于是,如何給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以視覺文化傳播為主導的跨文化語言學習環境,是一線英語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二、“看”的教學意義
人類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看”,我們從一出生就通過“看”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中,“看”的效果在某些情境下遠遠超過了對文本的解讀。在跨文化語言學習中,通過視知覺直觀形象來接受信息、記憶信息、思考信息、傳達信息,既避免了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理解障礙,又使得學習者從中體味到相同的畫面色彩、不同的語言文化魅力,而且讓學習者在形象情境和語義框架下體悟語言的交融互通。這樣既可以提升語言學習的真實語境體驗,又可以在“樂”學中促進學習原動力的提升。
三、“看”的理論基礎
《心理學大辭典》明確指出:視知覺能力是指以視力為基礎的使孩子能夠對視野內的物體進行觀察和辨別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與視覺正相關的敏感度(獲得信息的能力)、辨別力(區分信息的能力)、記憶力(識記、保持、再現信息的能力)、視動綜合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空間知覺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專注能力(視覺注意能力)、視覺廣度(接收信息的能力)、視聽協調能力(感覺綜合能力)、觀察能力(感官注意和判斷的能力)諸方面。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語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以及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理解多模態語篇除了需要使用傳統的文本閱讀技能之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依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英語學習中“看”的技能即觀察多模態語篇中的視覺信息并理解其意義的能力,也就是語言學習者的視知覺能力。
四、“看”的能力要求
新課標對于“看”的教與學要求有如下界定(共16項):
1.提取語篇主要信息,歸納語篇主旨;2.分析語篇邏輯關系;3.梳理語篇線索,明晰框架;4.厘清概念,明確細節;5.遵循文本特征,分析標題、插圖等顯著標識的意義;6.篩查語篇關鍵信息,明晰主要概念;7.結合自身閱讀感知,研判文本內容和主題;8.思辨性分析語篇;9.根據語篇情境揣測詞匯的語境意義;10.把握語篇的結構以及語言特征;11.識別書面語篇中常見的指代和銜接關系;12.在聽、讀、看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記錄所需信息;13.借助話語中的語氣和語調理解說話者的意圖;14.借助重復、解釋、停頓等現象理解話語的含義;15.理解多模塊、多情境框架下的聲音、形象、節奏、服飾、特定背景、人物身份、年代等非文本信息;16.按周次量計,課外試聽30分鐘以上,課外閱讀不少于1500個單詞。
分析以上信息,筆者發現,《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中的英語課程語言技能要求部分所列的16項均與視知覺能力的要求一致。
五、“看”的教學探索
世界文化傳播除了依賴于文字,圖案、色彩、文字標題、圖標、圖像、表格、版式、字體、字號等表達意義的非文字信息也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信息在建構意義過程中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課堂中以課程語言技能要求為本,有效地滲透“看”的學習技能是未來英語教師需要探究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借助視覺資料來提高學生“看”的語言技能呢?筆者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第一單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為例,從以下幾點展開思考。
1.提取“看”的教學內容。模塊二第一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呈現了四幅圖,分別為:UFOs、Yetis、Crop circles和 Stonehenge。這個單元的Reading 部分呈現了跟文本故事情節發展相關的三幅圖片。接下來在Word power、Grammar、Task 和Project部分都有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圖片信息。
2.明確“看”的教學目標。
模塊四第一單元的任務要求如下:
In this unit,you will
◆read a news story about a missing boy and a magazine article about Yetis
◆listen to a dialogue between a boss and his employee
◆talk about aliens and carry out an interview
◆write a report
◆tell a story about a mystery
這個教學目標就聽說讀寫語言技能提出明確教學要求,筆者思考:涉及“看”的內容部分該做怎樣的目標要求呢?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看”的技能要求與視知覺能力要求的一致性來分析,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應以視知覺理論為基礎,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與視覺能力正相關的綜合能力,包括視覺敏感度、辨別能力、記憶能力、視動統合能力、視覺空間知覺能力、專注能力、視覺廣度、視聽協調能力、觀察能力,布置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并注重“看”與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互補關系,以此推動語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3.開展“看”的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是選取一個主題內容來開展教與學,以師生互動為主要形式的多元過程。如何在教學中實踐“看”的語言技能?以模塊四第一單元的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做以下嘗試。
課前布置學生在網上、參考資料中搜索相關任務信息(Surf the Internet or refer to some reference books to get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unexplained mysteries.),旨在要求學生依托網絡和媒介手段,通過“看”和查閱的形式開展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前布置“看”的學習任務,學生以相關信息中的畫面和圖像符號為依托,以不同的色彩形式開展課前信息的獲取。這樣既可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擴展學生的知識獲得,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學生對自己獲取的信息印象深刻,課上呈現自然順暢完整,對整體教學有很大的推動力。
教師課上以PPT的視覺呈現形式,向學生展示課內圖片及課外表格和視頻,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又提高教學的可視性和高效性。如,在處理“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時,可以考慮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視覺呈現,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感官思路。
把上面表格的問題部分超鏈接到下一列,把與圖畫相關的文字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從視覺上有針對性地了解amazing things 的擴展知識,這是一個從圖到思考問題再到具體呈現的看—思—看的學習過程。這一教學過程看圖部分通過趣味性視覺信息的呈現,重在鍛煉學生的視覺敏感度和辨別力。通過思考問題再超鏈接教學信息資料的閱讀,旨在提升學生視覺記憶的連貫性。超鏈接網址視頻信息,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視覺專注和視聽協調能力。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對內容進行有目的(回答問題)、有步驟的注意與判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本單元的語法主要是現在完成時和完成進行時。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教師以語言陳述的形式進行解釋并舉例說明,學生課上往往都會領悟兩者的用法差異,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卻會出現模糊不清和使用錯誤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頭腦中缺少清晰的時間對比關系。如果結合視知覺能力的理論,開展圖示教學的嘗試,效果會有所改善。例如:
The police have just finished searching the area.
The police have been searching the area for two hours.
這兩個句子因語言環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時態結構。筆者嘗試用視覺圖示的方法展開教學。
《入學早知道:兒童入學必備的八種能力》一書中指出:視覺辨別能力是指個體把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加以區別的能力,包括求同能力和求異能力兩個方面。所謂求同能力就是發現二者的相同之處,求異能力就是發現二者的不同之處。通過上表的,學生通過視覺攝取信息、儲存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對照分析、加工和判斷,促進視知覺認知向元認知遷移,提高學生掌握對比記憶的學習素養。
“看”這項技能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解讀語言學習的視覺信息,有助于創建自己想法的視覺表現。學生的視知覺能力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判斷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它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中,以適當的形式開展“看”的教學活動,學生的視覺就能得到充分刺激,使大腦信息中樞儲存足夠多的視覺信息,從而為學生在視覺辨別中需要提取視覺記憶信息時提供豐富的“原材料”。與此同時,看與聽說讀寫具有互補關系,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眼看、耳聽、手寫、口讀,教學中注重技能的綜合運用,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做到專項技能與綜合訓練的結合,才能形成有效的主動記憶。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
[2]錢志亮.入學早知道:兒童入學必備的八種能力[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
[3]牛津高中英語[M].譯林出版社,2010,7.
[4]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