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彥,許力新,尚保華,孟苓苓,馮麗梅,張剛,杜義敏,趙劉樂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第八醫院,a精二科,b中醫科,河北 石家莊050000
睡眠是人們正常生活的一項最基本的生理活動,占據人類整個生命三分之一的時間,良好的睡眠能夠保障人類正常的認知活動,促進決策、語言、信息處理和存儲等各種認知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逐漸下降,引起消化、呼吸、神經等多種系統疾病。睡眠障礙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同時是一類高復發、高負擔性疾病,我國老年人中約有4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礙影響認知功能,引起注意力、記憶、語言等多種認知功能損傷,睡眠質量與認知功能關聯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研究對象多為阿爾茲海默病、腦卒中等疾病狀態的老年病人,人群規模較小。本研究對老年人群睡眠障礙與認知損害情況進行調查,探討兩者的相關性以及睡眠障礙導致認知損害的影響因素,為改善老年人睡眠質量,延緩認知損傷程度提供臨床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石家莊市第八醫院精二科門診及病房,通過方便抽樣對伴有失眠的老年人進行調查。入組標準: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對失眠的診斷標準。由石家莊市第八醫院高級職稱醫師進行診斷。排除標準:情感性、神經癥性、器質性疾病所致睡眠障礙,進食障礙所致睡眠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睡眠障礙,精神分裂所致睡眠障礙等。入組前無精神科藥物服用史或至少停藥半年。所有入組病人均對本研究表示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EVP(event per variable)方法預估樣本量,由于在logistic回歸中推薦的經驗準則是樣本量為協變量個數的10~15倍,本研究采用EPV=10,本研究共涉及14個協變量,所以需要睡眠障礙病人至少140例。
本研究共方便抽取152符合納入標準的失眠老年人;同時另選取150 例健康志愿者(睡眠正常組)作為正常對照組。152 例病人和150 例志愿者均完成了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病人或其近親屬知曉此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方法
1.2.1
一般情況 包括一般的人口學調查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文化水平、和子女同住情況等;老年人基礎疾病情況,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帕金森、糖尿病、高血脂等資料。1.2.2
調查工具 采用中譯版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作為評價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工具。該量表分為7 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細分為若干條目,共計18 項條目,每個條目分數范圍為0~3 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 總分,總分范圍為0~2l,睡眠障礙者PSQI 總分>7 分,其中輕度睡眠障礙PSQI 得分范圍7~11分,中度睡眠障礙PSQI得分范圍12~16分,重度睡眠障礙者PSQI得分范圍>17分。應用中文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對老年人認知功能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語言、記憶等七個子項目,表格中各項得分相加為總分,最高分30分,受教育年限≤12,為校正文化偏移,加1 分,按照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上老年人得分26分以下,小學組老年人得分22 分以下,文盲組老年人得分19分以下為認知功能損傷。
1.2.3
認知障礙的判斷方法 將輕度認知障礙(MCI)以及患有阿茲海默病(AD)的老年人列為認知障礙的老年人。MCI 診斷標準為:①主訴或者知情人提供認知功能減退;②MoCA 評分按照文化程度分層,符合認知功能異常的標準;③認知功能減退的癥狀持續6 個月及以上;④認知功能減退的程度未達到癡呆的診斷標準;⑤排除抑郁、焦慮、譫妄等精神疾病以及內科疾病對于認知功能的影響。AD 的診斷標準:①臨床檢查及認知量表檢查確定有癡呆;②認知功能如語言、運動技能、直覺進行性損害;③40~90 歲起病,多見于65 歲以后,生活能力及認知能力減退6 個月以上;④頭顱影像學檢查異常;⑤排除抑郁癥及血管因素導致的老年癡呆。1.3 質量控制
首先查閱大量國內外關于睡眠障礙以及認知損害方面的文獻,咨詢神經內科等各方面專家意見,選擇準確的量表評估。所有研究者經過統一的培訓,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以及調查用語,在研究者的指導下,由本人或其監護人完成,對于不能理解部分條目的受試者,調查現場做出解釋。為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調查現場保證安靜舒適,現場對資料逐條檢查,及時填補。
2.1 一般人口學資料結果
152例睡眠障礙老年人中,男性68例,女性84例,年齡范圍為60~68歲;睡眠正常組150例,男性64例,女性86例,年齡范圍為60~70歲。BMI、性別、文化水平、是否與子女同住、經濟狀況、高血壓、年齡等,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腦卒中、冠心病、平均睡眠時間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2.2 睡眠障礙與認知損害情況
經MoCA 評分判斷,睡眠障礙組共有63 例(41.4%)伴有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組老年人PSQI 評分明顯高于睡眠正常組(P
<0.05),睡眠障礙組老年人MoCA 評分明顯低于睡眠正常組(P
<0.05),見表2。2.3 PSQI 與MoCA各維度相關性分析
注意與集中與視空間技能和日間功能障礙負相關;執行功能與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負相關;記憶與睡眠質量正相關,與日間功能障礙負相關;抽象思維與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負相關;計算和定向力與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負相關;MoCA 總分與各子項均與PSQI總分負相關。見表3。
表1 睡眠障礙152例與睡眠正常組150例老年人一般資料比較

表2 睡眠障礙152例與睡眠正常組150例PSQI和MoCA評分比較/(分,±s)
2.4 睡眠障礙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以是否存在認知障礙為二分類變量,不同維度PSQI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睡眠時間、入睡時間以及日間功能障礙三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睡眠時間和入睡時間與發生認知損傷存在負相關關系,而日間功能障礙為正相關。詳見表4。睡眠障礙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早醒、睡眠周期紊亂、睡眠中出現夜驚、夢魘等異常行為。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睡眠質量下降,睡眠障礙病人增加,有研究報道,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約為49.9%,睡眠障礙可降低老年人免疫功能,引發各種疾病例如神經衰弱、胃腸功能紊亂、糖耐量受損、心血管病死亡率增高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認知功能是大腦高級神經活動的表現,是人腦接受并處理外界信息,產生心理活動,并且參與信息應用的過程。認知功能由多方面構成,包括計算和定向力、注意與集中、語言、記憶、執行功能、視空間技能、抽象思維。各種原因導致的上述認知功能中的一項或多項受損稱為認知損害,個體的日常生活或社會能力受到影響,包括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riment,MCI)和癡呆(Alzheimer's disease,AD)。輕度認知障礙表現為病人主訴或者知情人報告記憶功能或者其他認知功能輕度減退,但是日常基本生活能力尚未受到明顯影響,其介于正常衰老及癡呆之間,是一種認知障礙癥候群。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睡眠障礙影響認知功能,動物研究表明,睡眠被剝奪的大鼠大腦中乙酰膽堿含量減少,乙酰膽堿與記憶功能有關,因此睡眠有助于記憶的形成。老年人經常伴發多種慢性疾病,生理功能逐漸退化,體內褪黑素分泌降低,導致深度睡眠時間縮短,慢波睡眠減少、快動眼期增加,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質量逐漸下降,睡眠障礙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慢性失眠的老年人中,記憶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定向能力等認知功能受損。可能的原因為老年人腦內的單胺類神經遞質降低、腦血管硬化、腦內缺氧等均影響紋狀體邊緣區活動,引起記憶損傷。國外研究表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病率約為30%~40%,本研究表明本研究結果顯示,睡眠障礙組認知功能損害病人為63例(41.4%),與國外報道的結果相近,并且隨著睡眠障礙程度加深,認知損害發病率增加。
一項老年人睡眠節律對認知功能影響的研究表明,在PSQI 各子項中,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與日間功能障礙與老年人的記憶、理解有顯著相關性,因此老年人睡眠節律的調整能夠提交睡眠質量,增強記憶功能。本研究中,我們更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注意與集中與視空間技能和日間功能障礙負相關;執行功能與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負相關;記憶與睡眠質量正相關,與日間功能障礙負相關;抽象思維與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負相關;計算和定向力與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負相關。logistic 回歸分析表明,睡眠時間、入睡時間以及日間功能障礙三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其中合理的睡眠時間和入睡時間可改善認知功能,對認知功能起保護作用;而日間功能障礙與認知損傷相互影響,可導致病情加重。
表3 老年人PSQI與MoCA各子項相關性分析回歸系數矩陣

表4 睡眠障礙152例與認知損傷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綜上所述,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降低,認知損害病人增加,睡眠質量與認知損害存在負相關關系。因此,老年人從慢性疾病、性格及生活習慣、家庭關系等方面改善,提高睡眠質量,延緩認知損害,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僅僅是部分結論,仍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