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獻梅,李慶華,王洪艷,趙麗芳
(云南省麗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云南 麗江 674100)
坦彩原產地法國,我國從1979年從法國引進穗條,在云南等地繁育。麗江市林科所于2010年從四川省西昌市引入扦插苗,在麗江市的玉龍大具鄉開展了適應性試驗研究。通過連續8年的試驗觀察,該品種在麗江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高產、穩產,含油率高,油質佳。2018年12月通過云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良種編號:云R-ETS-OE-030-2018。現總結坦彩的主要栽培技術,在麗江市油橄欖適生區推廣。
麗江市玉龍縣大具鄉營盤基地(100°15′19.94″E,27°18′01.54″N),海拔1720~1780 m,坡度<15°,屬亞熱帶干熱河谷、亞高山切割地區,年降雨量600~900 mm,年均溫13~21 ℃,大于或等于10 ℃的活動積溫5900~7500 ℃。
樹冠高圓頭型,枝條緊密,主枝與主干夾角>60 ℃,側枝向上。葉長3.0~6 cm,寬1.2~1.8 cm,橢圓形,葉面深綠色,葉背灰白色,葉尖凸尖。花序長23~30 mm,著生小花18~25朵,排列稀,完全花93.2%。
果長1.8~2.5 cm,短橢圓形,果頂圓,果底平滑。果核長1.3~1.8 cm,短橢圓形,有溝紋細,核對稱,果頂尖,核重0.5~0.9 g。果肉率88.69%,鮮果含油率22%,蛋白質含量2.62%,油酸含量60.8%,亞油酸12.7%,亞麻酸1.5%。坦彩與對照品種果實主要經濟性狀見表1。
表1 油橄欖坦彩與對照品種果實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坦彩單果重高于對照品種城固32和九峰6號,果肉率高于3個對照品種,含油率高于3個對照品種,油酸含量略低于對照,亞油酸含量高于3個對照品種,亞麻酸含量僅次于對照品種九峰6號。總體分析坦彩品種果實經濟性狀比對照品種高,尤其含油率和果肉率均較高,表現出突出的優越性。
坦彩樹勢中等,生長勢強。2010年定植,株行距4 m×5 m,定植3年后開花掛果,隨樹齡增大,產量逐年上升,果實9月中上旬成熟。定植5年后產量趨于穩定,第6年平均單株鮮果產量23.48 kg,平均畝產鮮果達774.84 kg。通過連續4年調查,坦彩產量高且穩定,大小年現象不明顯。坦彩與對照品種單株平均鮮果產量見表2。
坦彩種植后第4年,平均單株產量達10.18 kg,產量明顯高于3個對照品種,從第5年開始,產量逐步穩定,平均單株鮮果產量都在20 kg以上,達到了高產穩產的水平。經濟效益按照鮮果產值8元/kg、成本5元/kg計算,實現經濟效益1980元/畝以上;特級初榨橄欖油按鮮果產量的18%計算,利潤100元/kg,成本30元/kg,實現經濟效益8260元/畝以上。
表2 油橄欖坦彩與對照品種單株平均鮮果產量比較
坦彩芽萌動期2月13~18日,初花期3月17~23日,盛花期3月22~29日,末花期4月3~6日,坐果期4月3~12日,果實膨大期4月9日至6月9日,果實轉色期8月3~27日,果實成熟期9月3~12日。
坦彩在麗江引種表現適應性強,長勢及掛果狀況較好。具有早實、豐產、適應性強的特性,耐旱及抗寒能力強,在云南麗江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引種表現優良,適宜發展。
整地,打塘,施基肥(圈肥5.0 kg/株),回填,撒入少量農藥(敵毒粉、地蟲靈)殺死土壤中的害蟲。苗木采用扦插苗(2年生)Ⅰ級苗。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做好樹盤。在樹盤面上覆蓋一層稻草保濕,設立支柱固定苗木,防風吹動,保證成活和護苗直立生長。
每年施肥三次:采果后11月到翌年1月施有機肥,1月下旬至2月中旬施氮素和硼肥,6月上中旬施氮、磷、鉀肥。施肥量:農家肥10~50 kg/株、復合肥0.5~1.0 kg/株、硼肥0.05~0.1 kg/株。在花芽分化期、開花坐果期、果實膨大期、硬核期根據土壤墑情適時灌溉。
坦彩樹形以空心圓頭形最佳,整形方法,苗高達1 m左右時,在距地面50~60 cm處自下而上選留3~4枝一級主枝,與主干的夾角為45°左右,間距15~20 cm。一級主枝生長達80 cm左右時,在距主干50~60 cm處在每個一級主枝上選留2個二級主枝,二級主枝之間間距為15~20 cm,分布于一級主枝兩側,一級主枝和二級主枝構成空心圓頭形的基本骨架。樹體大量結果后需加強管理,采果后及時進行修剪,恢復樹勢,促進結果。
注意防治炭疽病、介殼蟲等,加強油橄欖水肥管理,增強樹勢,并采用修剪、涂白、噴灑石硫合劑等方法進行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