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峰,徐奎源,沈素君,游世宏
(1.浙江省建德市林業局,浙江 建德 311600;2.浙江省建德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浙江 建德 311600)
薄殼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h.) K.Koch][1]果用林經過近10多年的快速發展,全國栽培面積達6.67余萬hm2,部分早期栽種的基地已開始進入了初產期。隨著薄殼山核桃結果量的逐年提高,其果實害蟲危害時有發生并日益加重,且發生面積不斷擴大,有漫延之勢,發生嚴重時,果實受害率達35%以上,造成大量落果和蛀果,嚴重影響了薄殼山核桃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對晚熟品種馬罕、金華等危害后更易造成較大損失。
為了摸清薄殼山核桃果實害蟲的種類及發生規律,切實有效預防和控制害蟲危害的發生,于2017~2019年對建德市集中連片的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的危害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及相應的防治試驗。
在建德市選擇了蓮花鎮齊平村(Ⅰ) 、乾潭鎮陵上村(Ⅱ)、安仁高山坪自然村(Ⅲ)等較有代表性的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作為主要調查試驗點。
果實害蟲主要種類調查:采用普查法調查害蟲發生的種類,并采集樣本,制成標本于75%乙醇中保存,或帶回實驗室飼養后進行鑒定。
果實蛀果率調查:在未施用殺蟲劑的試驗林中,選取10株長勢均等、樹勢良好的薄殼山核桃樹,每株按照東西南北中隨機調查50個果實,調查時間從7月20日到9月30日,每10天調查1次,每次調查后將蛀果摘除,以便下次調查分析;蛀果率(%)=(該時期蛀果數/該時期調查果數)×100%。
2.2.1 試驗地概況
2019年在建德市乾潭鎮安仁高山坪自然村薄殼山核桃基地進行了果實害蟲危害的防治試驗,主栽品種為“馬罕”,樹齡16 a生,平均地徑22 cm左右,行株距為5 m×5~6 m,長勢良好,往年果實蛀果率12%左右。
2.2.2 試驗藥劑、試驗設計和調查方法
用10%氯氰菊酯乳油濃度1000倍液(A)、2000倍液(B)、3000倍液(C)分別進行樹冠噴霧防治2次,第1次7月26日,第2次在8月20日;每組處理重復3次,使用清水處理為對照;在9月30日隨機抽取25株500個果實,分別統計蟲果數,檢查防治效果。
調查結果(表1)可知,薄殼山核桃果實害蟲為3種[2]:山核桃象甲Curculiocaryae(Horn.);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alisGuenee;暗影飾皮夜蛾Garellaruficirra;其中易造成較大危害的主要為桃蛀螟和暗影飾皮夜蛾。

表1 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實害蟲名錄
注:危害程度:+輕,++中,+++重
調查結果(表2)可知,同一年份不同基地的果實危害程度不同,2017年基地Ⅰ危害最為嚴重,蛀果率達27.8%,基地Ⅱ、Ⅲ危害較輕,僅為2.2%和2.7%;這與基地綜合管理有較大關系,基地Ⅰ因結果多年,前幾年已發生少量害蟲危害,但沒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造成來年害蟲危害程度加重;通過摘除病果等防治措施,2018年、2019年蛀果率為17.3%和13.6%,有一定程度下降;基地Ⅱ、Ⅲ雖然沒有開展專門針對果實害蟲的防治,但在前幾年就已進行了果實黑斑病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3],所以果實害蟲危害較輕。相同基地不同年份的果實害蟲的危害程度不同,2017年基地III果實蛀果率為2.7%危害較輕,2018年和2019年果實蛀果率為12.6%和11.8%,這與每年的氣候條件等也有一定關系,冬季溫暖、早春不冷、盛夏不熱等等特殊氣候,十分有利于桃蛀螟等的生長繁殖和越冬[4,5]。同時隨著海拔由低到高,桃蛀螟發生量增大,基地Ⅱ種植在大田,蛀果率最高僅為3.8%,基地Ⅰ、Ⅲ在海拔200 m以上山地,周圍玉米、桃等易受害作物種植面積小或幾乎沒有,因而加重了薄殼山核桃果實的危害程度,蛀果率最高為27.8%、12.6%。

表2 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實危害調查情況
試驗結果(表3)可知,3種濃度的10%氯氰菊酯乳油噴霧對薄殼山核桃果實害蟲桃蛀螟及暗影飾皮夜蛾等均有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隨著濃度的降低而減小,其中以1000倍液為最佳,蛀果率僅為0.2%,好果率達99.8%,對照區的蛀果率為11.8%,好果率為88.2%;2000倍液次之,蛀果率為1.8%,好果率達98.2%;3000倍液相對較差,蛀果率為7.6%,好果率達92.4%[6]。

表3 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實害蟲危害的防治效果
薄殼山核桃果實主要害蟲為桃桃蛀螟和暗影飾皮夜蛾2種,危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發生嚴重時,對晚熟品種馬漢等的產量、品質影響較大;對已投產的薄殼山核桃果用林,要做好果實害蟲危害情況的專項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控工作,一旦發現,應及時防治。
本研究調查了建德市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實害蟲的種類、發生情況及藥劑防治的初步試驗,為薄殼山核桃果實害蟲的監測預測、防治與綜合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但由于國內薄殼山核桃果用林栽培技術還不是很完善,試驗品種“馬罕”結實不穩定、大小年明顯,且調查時間較短,害蟲危害季節性強,因此該結果還不能全面反映建德市薄殼山核桃果實害蟲的種類及發生情況,待薄殼山核桃果用林大面積穩定結實時,在全市主要基地設立監測點,定期進行監測,并進行不同藥劑等的綜合防控試驗,彌補本次調查防治試驗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