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偉
(甘肅省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甘肅天水 741020)
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顯著上升,其中腦出血發病率所占比重極高,而在腦出血病狀中,基底節區為出血最頻繁區域,當前臨床上對該疾病的治療有多樣方法,但治療效果存在極大差異,而微創穿刺引流術是一種見效快、痛苦少的治療方法,從某種角度來說,術后能夠實現徹底根治,避免病情的反復,且極少出現并發癥。因此,探究微創穿刺引流術在臨床實踐的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 年上半年入院的76 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探究微創穿刺引流術臨床治療效果的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形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 例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4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48~65 歲,觀察組49~67 歲。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分別為:53.67±3.21 歲、51.46±3.09 歲。所有參與研究患者均在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下,與醫院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通過對患者血壓以及血糖指標的控制,止住出血情況;再進行脫水治療與針灸治療,自患者發病后7 天開始,患者需要每日進行針灸治療,并每隔2 天進行一次頭部CT 檢查,了解患者腦內血腫吸收情況與變化[1]。
觀察組采用微創穿刺引流術進行治療,確定穿刺靶點為患者腦內血腫面積最大位置中心層,確定穿刺點為患者血腫側額部;根據CT 檢查結果,在患者同側額頭位置應用定位尺形成坐標系,在坐標內通過血腫區域投影確定穿刺方向與深度[2]。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根據病狀采用顱內定向置管方式,從靶點開始引流,使用多側孔軟硅膠以及圓鈍頭將血腫從患者腦內抽出;術后需要將引流管留置患者腦內,并配合藥物注射將血腫全部排出,通常在術后為患者注射尿激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4010 生產企業:青島康原藥業有限公司)引導殘留血腫排出患者腦內,而且尿激酶可以纖溶血凝塊,殘留血腫引出率高達90%[3]。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效果,分為顯著有效、有效果、無效果三種情況,其中顯著有效是指患者治療后癥狀基本全面改善,幅度在50%~100%內;有效果是指患者治療后癥狀有了輕微改善,幅度在25%~50%內;無效果是指治療后患者癥狀并未得到改善,包括病情惡化情況[4]。②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評分為百分制,越接近100分代表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效果越好。③統計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接受不同治療方法治療后血腫吸收時間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 軟件分析所獲數據,其中治療效果為計數資料,檢驗使用X2test 工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血腫吸收時間數據為計量資料,檢驗應使用Student’s test 工具。當P<0.05 時,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指標對比 見表1 所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病例為36 例,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病例為26 例,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達到26.32%,差異十分明顯,P<0.05。

表1 治療有效率指標對比(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對比結果 見表2 所示,兩組患者在手術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而在術后觀察組患者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對比()
?
2.3 血腫吸收時間指標對比 見表3 所示,兩組患者術后3 天與術后7 天血腫吸收時間有了明顯變化,但對照組變化差異較小,且在不同時間段都始終高于觀察組,P<0.05。
表3 血腫吸收時間指標對比()

表3 血腫吸收時間指標對比()
?
臨床統計顯示,基底節區腦出血有著極高的發病率,而且當出血情況發生后,直接影響患者生命體征指標,導致血壓與血糖指標快速升高,嚴重情況下在出血后20s~30s 內則可以在腦內出現血腫,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導致患者腦內持續出血,危及生命[5]。因此,臨床治療中要求在患者發病4h 內,必須進行止血,避免持續性出血。同時,人體腦內長時間出血,形成血腫,分泌出不良刺激性物質,對腦組織具有強烈的毒副作用,這種作用在較短時間內將會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誘發腦組織壞死[6]。而也正因腦出血后患者身體情況不斷變化,導致治療難度與復雜度顯著增加,需要在黃金治療時間內將出血情況有效抑制住,才能保障治療的成功。
從目前臨床治療上來看,雖然治療方法多元,但通常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類型,保守治療見效慢、易復發,手術治療見效快、病痛少,但并不能保證每種手術治療都有顯著效果。而在手術治療中微創穿刺引流術為一種有效規避并發癥、且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手術方式,其治療效果更好、治療有效性更高。其以快速消除患者腦內血腫為目標,利用手術與引流配合將患者腦內血腫快速排出,減小血腫面積,從而降低腦出血對患者腦組織以及神經系統產生的影響,而且使用尿激酶注射可以起到引流與沖刷血腫的效果,有效液化血腫、纖溶凝血塊,將血腫快速排出[7]。
從本次研究結果也可以看出,觀察組38 例患者接受微創穿刺引流術后,治療效果顯著提升,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4.74%,在短時間內患者的生活能力評分也顯著提升,血腫吸收時間大大縮短,P<0.05,驗證了該手術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治療中使用微創穿刺引流術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恢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血腫吸收,實現了患者術后恢復效率的提升,在臨床極具推廣運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