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甘肅 定西 743000)
農業水利灌溉工程建設,有利于當地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優化布局。作為各個地區建設基礎設置,水利工程不僅起到了重要的防洪、抗旱作用,還有利于經濟發展。在農業水利灌溉工程建設過程中,以提高質量與安全性為目標,需要結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制定農業水利灌溉工程質量建設方案。基于此,本文以引洮工程為例,討論農業水利灌溉工程質量、安全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實施。
定西市安定區負責建設管理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有支渠、田間配套和農村供水工程3部分。其中,支渠工程實施總干3~9支渠,一干1支渠和二干3、4支渠共10條,總長92.52km,布設各類建筑物508座,工程涉及內官、香泉、團結、鳳翔、巉口、魯家溝6個鄉鎮。田間配套工程配套面積8166.67hm2,工程涉及內官、符川、香泉、團結、鳳翔、巉口、魯家溝7個鄉鎮。農村供水工程從總干渠9號洞出口引水,在內官營鎮東岳村建設內官水廠,其中農村供水日供水能力5萬m3,年供水量1406萬m3,規劃解決全區19個鄉鎮296個村37.41萬農村人口和5815人城鎮人口的飲水問題。工程涉及青嵐、鳳翔、李家堡、寧遠、西鞏、石泉、內官、符川、稱鉤、巉口、魯家溝、白碌、香泉、團結、杏園等15個鄉鎮,解決18.7萬人的飲水問題。支渠工程于2020年1月10日全部通過甘肅省水利廳竣工驗收組的竣工驗收;農村供水及田間配套工程于2020年12月18日全部通過定西市水務局竣工驗收組全面的竣工驗收。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定西市安定區范圍內的工程在全區已經正常運行并且發揮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農業水利灌溉工程現場施工人員的施工作業行為,會直接影響整體施工質量,即施工人員是工程質量的決定因素[1]。建議加強質量與安全管理宣傳,樹立質量服務理念。現場施工環節展開全方位的深入宣傳,深入到現場各個環節中積累、學習,對質量、安全管理形成深入的認知。規章制度在宣傳中,保證每一個施工環節都可以達到施工制度要求的標準,施工人員行為更為規范[2]。對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還應該注重后期施工人員的再教育,利用互聯網普及行業領域的相關法律知識、政策制度等,起到規范施工人員行為的作用。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現場的施工原材料要合理且保證質量,否則會威脅到施工質量。嚴格按照材料使用規范進行挑選、檢測,現場應用的施工材料,還要有質量檢測報告。在采購環節應嚴格審核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如果在檢測環節發現不合格的材料,應該通知供應商及時更換,現場條件允許還需要組織二次抽查[3]。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過程,采用的管理方法涵蓋規章制度、管理觀念2個方面。選擇的管理方法,直接關系到管理制度執行的效果,水利工程項目的施工環節,若管理制度過于片面,則會埋下安全隱患。基于此,建議定期檢驗工程質量,特別是現場的隱蔽工程,參考施工現場環境,擬定施工組織方案,加強施工方案、施工計劃制定的合理性與規范性。
結合引洮工程發現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如判斷實際灌溉工程規模效率不高[4]。現階段水利灌溉工程需要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目標,組織灌溉工程建設規劃期間,必須確定實際的灌溉規模,而且要展開綜合分析與統籌。針對水利灌溉工程所在地區水文條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進行分析,再作出灌溉工程規模的準確判斷。在實踐過程中,盡管以上基礎數據的分析均能夠高效率完成,但實際上灌溉工程規模判斷效率不高,總結原因在于建設階段缺少對往年灌溉面積數據的分析,聯系地方實際不夠深入,對所在地區農戶種植習慣、農田灌溉需求等了解不夠全面,致使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模和實際采用的水資源節約技術等并不十分契合,直接阻礙了后續灌溉工程建設有序實施[5]。
現場施工建設期間監理水平是保證工程質量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素,目前這方面仍存在監理水準不統一現象[6]。基于水利灌溉工程建設情況,監理人員工作經驗豐富、技術水平較高,但對于一些新灌溉技術工藝,缺乏足夠了解,在灌溉工程建設中的使用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欠缺專業指導,限制了現場監理工作的深入實施。
為了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整體質量與安全性,現場機械設備、施工原材料是管理的重點。根據這2點因素展開調查,發現質量不達標現象仍然存在。如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使用PVC管道,會出現摻加大量碳酸鈣現象,或是滴灌管原材料為回收料,不僅無法保證滴灌的性能,實際使用期限也比較有限[7]。
完善的管理機制是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根據甘肅省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實施現狀,總結出建設管理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建設規劃不能在實踐中達到理想的成效,農田灌溉水利體系實施的效率與效果也不理想。與此同時,因為后期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建設質量受到直接影響,甚至會出現中途停工現象[8]。
為提升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整體質量,要在前期準備階段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根據質量與安全管理要求,樹立可持續發展建設目標,從灌溉工程建設的全過程著手,加強運行管理。尤其是前期工程建設規劃與設計方案的制定,應對建設管理細節部分、竣工之后的管理工作予以關注,使前期設計更為合理[9]。準備階段需要重視水利灌溉工程現場的機械設備與原材料,嚴格設定質量管控要求,確保組織設計能夠更加高效率地實施。加強設計圖紙審核,做好技術交底再審核環節,可及時發現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以免在建設階段出現設計變更問題,拖延工程建設進度,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因為農田灌溉水利工程是為當地農戶提供服務,所以考慮到建設質量與安全,提高整體建立水平的有效方法是鼓勵當地的農戶參與到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為水利工程規劃與建設管理出謀劃策。對于灌溉工程整體規劃、建設施工與投入使用,均需采集當地農戶建議,遵循質量安全為先的原則,使灌溉工程建設效率得到提升。農戶參與到建設管理當中,可以加強廣大農戶的參與感,創新個人灌溉理念,提升整體責任感。同時能夠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實際應用價值,使農戶作為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主體,通過切實可行的保護與維護,加強工程質量[10]。
對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務必要保證充足的資金,所有資金分配要合理。加強各個區域投入資金的均衡性,這就需要追加資金投入。另外,當地政府部門還需要發揮出行政領導優勢,鼓勵當地群眾參與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憑借政府部門的資金引導,加強當地群眾參與積極性,也可以減少人力資本,避免因資金緊缺而延遲施工進度。
組織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務必要積極完善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立足于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從水利灌溉工程現場實際情況著手,將可能發生的質量問題、安全隱患全部體現在管理制度當中,避免發生突發性問題而無法解決[11]。
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建議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加強先進技術培訓,以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整體質量為目標,組織培訓階段應帶所有工作人員學習、了解先進技術,重點開發人力資源,將崗前培訓常態化,使施工建設有專業技術保障。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及時更新施工方案內容,按照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施工需求,選擇專業性強、管理經驗豐富的人才,滿足施工現場各個崗位需求。為了使培訓能夠有效開展,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中,應該不斷完善工作人員自身的知識架構,拓寬視野范疇,促使所有工作人員能夠樹立前瞻性目光,重點規避一些不必要的質量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對于一些先進技術與工藝,要體現出人力資源的作用,為農田灌溉水利工程規劃建設提供保障,提高質量與安全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機遇。無論是組織崗前培訓還是定期專業培訓,都要安排專業考核。考核過程中要檢驗先進技術、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否了解水利工程建設基礎知識。利用培訓與考核加強工作人員職業水平,解決重難點問題,樹立安全意識,并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加以落實[12]。
建設施工現場應加強安全管理,在施工現場做好安全標志的設計,提醒現場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安全。結合甘肅省農田水利灌溉工程項目建設實際情況,發現施工現場的安全標志是預防質量問題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同時還可以為工程質量管理創造條件,避免潛在質量隱患造成安全問題。建議在施工現場比較明顯的位置放置安全標志,并限制閑散人員出入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所有機械設備應加強管理,對于一些比較常用的設備、工具等,應該有專業人員負責詳細統計、記錄設備使用情況,既能夠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又可以保證現場工作人員人身安全。
對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的安全管理,應該確定安全技術規范。組織培訓時要重點考核培訓人員的專業資質,如果不具備從業資格,則不能進入到對應的專業項目管理崗位中。作為工作人員應該熟練操作各項專業技能與安全技術。因為水利灌溉工程整體來說比較復雜,對現場所有工作人員要求也非常高,不僅要具備從業資格,還應該保證個人的職業素養。在明確安全技術規范基礎上,加強現場施工與管理的針對性,營造安全的施工環境。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不僅關系到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還起到重要的防洪、抗旱作用,所以組織建設期間,務必要保證整體質量與現場安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工程組織建設方案,在施工現場營造安全的環境,培養工作人員樹立安全管理意識,將質量管理作為現場施工的重要目標,能夠切實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使用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