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寶 王曉靜 郭建民 何曉波
(臨沂市應急管理局,山東 臨沂 276000)
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這對于森林資源的經營和保護有著重要幫助,而且這也是森林資源朝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前進的重要途徑。我國的陸地面積較多,生態環境中森林資源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要在目前這個經濟、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森林資源做好有效的保護工作,就必須針對森林資源中的林下資源進行有效且合理的開發,使森林資源的綜合資源得到充分體現。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我國人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就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同時也很明顯地體現出我國相關部門對森林資源保護的力度不夠,所以說只有提高人們的森林資源利用率,才能讓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森林資源在我國可以算最寶貴的自然資源之一,人們通過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生產出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產品,還給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國的森林資源被開發得慘不忍睹,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需求得到改善,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并不滿足當前的發展現狀,反而進一步加劇了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種情況對我國自然環境和森林資源的發展都十分不利。畢竟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不僅會讓整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讓生態系統中的某些物種遭到損害,從而打破了我國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從不同的角度來講,有時候要想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就必須對一些森林資源進行適度開采,這種適度開采也是目前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方式。因為在眾多森林資源中,每一種資源、物種都有特殊的價值,尤其在特定的時期,如果時機一旦錯過,不僅會導致森林資源的浪費,還會破壞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森林資源的保護與林下資源的開發是一種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關系,森林資源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讓林下資源得到開發,相反林下資源的開發可以為森林資源的良好生長提供幫助。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里,透支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其中森林資源透支較為嚴重,這不僅造成了我國天然森林面積的大幅度減少,還讓我國很多地區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雖然很多地區都在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相關工作,但是植被的生長周期較長,短期內并不能全面地對天然森林進行彌補[2]。而且人造植被的生態系統并不穩定,抗病蟲害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很容易出現大面積林業病蟲害的現象。
森林資源開發的技術水平較低也是我國森林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目前我國森林資源還處在利用的基礎階段,不管是技術水平還是開發技術都處于較低的水平,這也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相關部門對森林資源開發研究的不重視,最終讓森林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3]。林下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和利用,就會導致森林資源無法體現出自身的產品價值,并且還會造成森林資源極大的浪費。
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21%左右,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平均森林覆蓋率有著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占有率也只有世界人均的21.3%,而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們對木材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根據我國林業局的數據統計來看,我國2020年的木材需求量已經達到了8億m3,但是我國實際的木材供給量并沒達到這一需求量,這種供給和社會發展需求的不平衡給我國森林資源帶來很大的負擔。
需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而林業就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開發林下資源的過程中,不僅要利用和開放林下資源,還需要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從而營造一個可持續、可發展、可循環的生態環境[4]。在大力發展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過程,也是營造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建立良好社會環境的重要方式,所以說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是其它工作內容無法取代的。林下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不能光以開采和砍伐為主,還可以通過其它方面來實行森林資源多樣化的使用,如森林資源的觀光休閑功能,就是森林資源多樣化的利用方式。目前由于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越來越喜歡自然環境中的田園風光,在這種自然環境中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還能起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森林資源不僅能提高物質產品,還肩負著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所以林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也給林業的快速發展和增收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林業作為工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生產原料之一,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幫助。而且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環保意識、生活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林業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以林業產品為原料的木制品更受廣大群眾喜愛,這也給林業發展帶來了新的趨勢[5]。另外生物質產業、能源等新興產業的出現,導致農產品的生產原料不斷拓展以及加工途徑不斷開發,都給林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開發和利用林業資源,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業務,讓林業的綜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這也是挖掘林業資源潛在潛力的重要途徑。
森林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想循環且持續地使用森林資源,就必須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避免森林資源遭到破壞[6]。要加強人造園林的管理和防護工作,尤其在一些重合地點,原始樹種不能進行砍伐,確保樹種的多樣性,不能因為市場的需求,對森林資源進行破壞。此外,相關林業部門還需要健全有害生物的檢測報警系統,尤其要加強一些重點保護地區的林業監管力度,并且密切關注森林的密集度,最終做好堅持預防和治理并重的森林資源保護政策。
在進行林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需要規避傳統的開發模式和開放技術,同時要落實適度開發的原則,從而在根本上有效解決林下資源開發過程中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還需要針對亂砍亂伐等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根本上控制人為因素對林下資源的破壞和浪費,而在森林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關注開采量并進行有效的控制[7]。相關部門還需要制定相應的開采計劃、方案、步驟,最大程度地規避人為開采對森林資源內部平衡的破壞,這對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幫助。
在森林資源開采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對開采過程進行調研,通過專業林業人員的分析和考察,重點把握開采過程中的相關因素,并且對林木生長規律進行全面的記錄,最終將相關的調研報告及時上報給上級部門,這也是林下資源開發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而在進行林業開采前,還需要把握好所有相關因素,并且進行分類總結和分析,從中找出各自的問題和原因,并且根據這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管理方案和措施[8]。如果森林資源開采過程中出現問題,那么則需要相關部門及時作出反應和預防管理措施,問題發生時還需要各類管理部門合力解決,優勢互補,促使林下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林業開采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樣不僅能增強林業開采的合理性,還能加快林下資源的開采速度。在科學地開發下還需要對相關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進行配置,確保科學開發的可持續性,此外還要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加強技術和資金方面的投入,并且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使林下資源開發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同時這也是確保林下資源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目前我國林下資源的開發主要有種植、養殖、加工、旅游4大方向,具體又分為林下漿果、林下禽畜、林下蔬菜、林下休閑、林下藥材、林下花草等多種開發模式,本文選出幾種有代表性的開發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
林下漿果主要通過人工的方式在森林中進行補植補種,因為林下漿果的生長要求郁閉度不能超過或等于0.7,在林下資源中,如種植山葡萄、草莓等,從而達到林下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共贏。
林下資源中有著優質的土地、空氣與環境,十分有利于養殖業發展,而且還能改變以往林牧之間的問題,從而達到林牧兩者共同協調發展。如林下養殖柴雞、野鴨、野鵝等家禽,林中有著充足的昆蟲供家禽們進食,不需要養殖人員再進行額外的喂食,不僅節省養殖成本,還能增加家禽的質量[9]。此外家禽的糞便還可以作為林下樹木的肥料,從而呈現出“互幫互助”的局面。
種植蔬菜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光照,光照的強弱、規律等都會給蔬菜的生長帶來影響,而且不同的蔬菜種類需要的光照強度、光照時間都是不同的。所以相關種植人員可以根據林下光照的規律和強弱情況,在合適的時期選擇種植合適的蔬菜,如在林下種植山蕨菜、山蔥、山韭菜等,不僅綠色健康還十分環保。
林下藥材主要指利用林下資源發展中草藥種植業,因為林下的環境和空氣都十分有利于一些中草藥的生長,如我國著名的原始森林神農架中就有靈芝、天麻、神農香菊等多種野生名貴及常用的藥材,所以相關種植人員可以根據林下的環境、陽光、空氣進行藥材選擇,如黨參、金蓮花、返魂草等藥材都有明顯的耐陰特點,林下環境十分適合這些藥材生長。
綜上所述,林下資源的開發、保護、利用都離不開國家、政府部門、經營者的支持和幫助,而林下資源的開發必須要建立在森林保護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林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