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姜曄 程煜
(南京圖書館,江蘇 南京210018)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型智庫建設,為我國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尤其是2015 年1 月《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同年25家機構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2018 年3 月,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重組合并,25家試點單位變更為24家),之后智庫發展進入快車道。各?。ㄗ灾螀^、直轄市)參照《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和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工作方案,相繼出臺地方新型智庫建設實施意見,劃定省級重點智庫范圍,截至2019 年12月,約有30個?。ㄗ灾螀^、直轄市)先后出臺了新型智庫建設意見/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
《意見》還提出“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1],各領域專業性智庫指導性文件也隨之跟進,如教育部印發《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中宣部、民政部等9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科協印發《中國科協關于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的意見》。地方政府也針對高校智庫、科技創新智庫、社會智庫和黨校智庫等不同類型智庫提出了重點培育方案,專業性智庫取得了長足發展。
五年來,“智庫”從一個小眾的陌生詞匯變成了我國政治文化生活的熱詞,新型智庫建設成為決策咨詢系統和哲學社會科學界的熱門議題。截至2019年12月,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達848家[2],智庫數量僅次于美國,且初步形成了以國家高端智庫、省市級重點智庫、其他專業性智庫合理布局的智庫發展體系。但在這個智庫體系中,公共圖書館尚未能占據一席之地,這對于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具有智力密集、人才密集、數據密集、知識密集等優勢的省級以上圖書館而言,頗為遺憾。
國外已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圖書館智庫,如美國國會圖書館下設的國會研究部被賓夕凡尼亞大學(TTCSP)《2019 全球智庫報告》列為美國第二、全球第三的政府智庫,其智庫成果《U.S.Role in the World: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當 選2019 年36 個最佳智庫政策研究報告之一[3]。又如美國著名的智庫機構胡佛研究所(前身為胡佛戰爭圖書館)[4]、國際圖聯的議會圖書館與研究服務委員會(Library and Research Services for Parlia?ments)[5]都是享有盛名的圖書館智庫。還有不少圖書館與智庫關系密切,如瑞典斯德哥爾摩圖書館經常為其所屬智庫提供資源,并承擔信息分析的任務;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圖書館與研究所同期成立,一直利用社交網絡宣傳智庫觀點,提升智庫影響力[6];哈佛大學圖書館開設了“貝爾佛中心圖書館”[7]和“大衛中心圖書館”[8]為貝爾佛中心和大衛中心服務;卡塞爾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建有約2.5萬冊藏書的圖書館為其提供服務[9]。
我國圖書館學者也早就敏感地意識到圖書館與智庫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自90 年代起,陳學艷[10]、王世偉[11]等學者就開始將智庫理念引入圖情領域。之后不少學者探索圖書館向智庫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吳建中[12]提出決策咨詢服務是新的挑戰和發展方向;蘇新寧[13]提出圖書館應跳出傳統圖書館的框架,提供包括智庫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張燕蕾[14]、黃如花[15]從圖書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出發,分析了圖書館智庫建設可行性;初景利[16]提出圖書館在智庫建設方面有文獻支撐、數據庫支撐、情報服務等作用。還有一些學者進一步對圖書館智庫建設與服務路徑進行了理論探索,如王世偉[17]提出了“中國特色圖情智庫”“公共圖書館決策咨詢智庫”等新概念;吳育良等[18]探討了科研圖書館如何開展智庫服務,朱蘊輝[19]提出了圖書館智庫服務設計的意義、特點和目標,詳細敘述了智庫服務設計的內容。
隨著《意見》的發布以及圖書館智庫建設、智庫服務理論研究的深化,高校圖書館率先開展了智庫建設與智庫服務實踐,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湖北大學、重慶大學等眾多高校圖書館已轉向智庫服務。一直肩負為國家立法、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咨詢服務職責的公共圖書館[20]也積極探索向智庫服務轉型,如國家圖書館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以“建設國家新型智庫”為重點,利用五年時間,力爭將國家圖書館建設成為“支持國家立法決策的新型智庫”[21]。國圖現擁有超過200人的咨詢團隊,自1998年起就開始推出特色“兩會”服務,20 多年來為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發揮了積極的智庫作用。上海圖書館也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型圖書館和新型科技智庫的愿景[22],目前智庫產品有《競爭情報》和《大城市研究》等。
2017年,文化與旅游部印發《省級(副省級)圖書館等級必備條件和評估標準》,首次將“智庫服務”納入圖書館效能評估指標,對圖書館智庫服務提出要求。2018 年《公共圖書館法》開始實施,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根據自身條件,為國家機關制定法律、法規、政策和開展有關問題研究,提供文獻信息和相關咨詢服務”[23],為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提供了法律保障。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尤其是省級、副省級圖書館開始探索智庫服務轉型,如湖南圖書館、陜西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廈門圖書館等對原有參考咨詢工作進行優化,向智庫服務轉變。但目前而言,除了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之外,其他開展智庫服務實踐的公共圖書館多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推出的智庫服務有限。眾多公共圖書館也在不斷尋找突破方向,智庫聯盟可能是一個選擇。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推動建立智庫聯盟”[24],其他領域早已涌現出智庫聯盟實踐案例,如互聯網治理智庫聯盟、“一帶一路”智庫聯盟、南京智庫聯盟等。不少學者圍繞智庫聯盟進行了多方面的理論探索,吳田[25]對智庫聯盟的內涵進行界定,并對理論基礎和實踐探索進行梳理;袁燁[26]從行業發展、平臺建設、法律環境3 個方面分析智庫聯盟建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建議;周文迪[27]基于協同創新、系統論和社會網絡理論等,提出了智慧城市智庫聯盟運行模式及運行機制;馬麗杰[28]、任文文[29]分析了智庫聯盟知識協同服務模式和保障機制;王艷紅等[30]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智庫聯盟的概念?;谝陨现菐炻撁藢嵺`及相關理論研究,可以發現智庫聯盟由多個獨立性的智庫或具有智庫功能的組織機構組成,不是數量上的簡單串聯、疊加,而是一個智庫機構間深入交流協作的平臺,可以避免“散兵作戰”,克服短板,實現“1+1>2”的效果。
長三角區域始終站在時代和發展前沿,先行先試,在各個領域都孕育出了豐碩共建成果。公共圖書館領域,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4 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共同倡議成立了有聲閱讀聯盟、視障服務聯盟、公益講座聯盟、展覽聯盟、網上聯合知識導航、信用服務聯盟、閱讀聯盟、少兒閱讀聯盟8 個公共圖書館聯盟機構,并開展了多方面深入合作。
2019 年1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長三角公共文化服務力量聯合”[31]等理念,為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五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的關鍵時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階段,對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基于長三角區域4家圖書館的合作基礎,2019年底南京圖書館提出“成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建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體系”的倡議,得到了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和安徽省圖書館的大力支持,《2020年長三角文化和旅游聯盟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提出“成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建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體系”,長三角公共圖書館通過建立智庫聯盟,深化智庫服務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文獻資源、信息技術和人才優勢,助力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更好地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在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正式成立之前,聯盟成員已經開展了一些智庫服務,積累了一定的智庫服務經驗。以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的倡議單位南京圖書館為例,其自2009年以來一直為江蘇省“兩會”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和信息服務,精心優質的服務得到了代表、委員的廣泛好評。近年來逐漸向智庫決策服務轉變,拓展決策咨詢服務,南京圖書館于2019 年6 月牽頭成立了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將省內13家省轄市公共圖書館聯合起來,在圖書館智庫服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2019年南京圖書館牽頭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獨立或參與撰寫多份調研報告,其中1份列入江蘇省政協議案,1份獲得省部級正職領導批示,1 份獲得文化和旅游部提案回函,1 份獲得“2019 年江蘇省決策咨詢成果一等獎”;并與南京大學、江蘇省社科聯等單位廣泛開展科研合作,促進了江蘇省內圖書館工作交流、科學研究、智庫服務等方面工作的提升。在2020年江蘇省“兩會”期間,南京圖書館牽頭多家公共圖書館共同匯編專題文獻《兩會參閱》,對5 個主題進行深入挖掘,內容涵蓋政策解讀、專家解讀、國外案例、決策建議等方面,為“兩會”代表、委員參政議政、撰寫提案提供文獻信息咨詢服務,為江蘇省委省政府立法與決策提供了文獻信息支持和保障,獲得了參會代表、委員好評。
此外,南京圖書館牽頭擬定江蘇省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章程,確立專門的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在隊伍建設、業務培訓、聯盟管理等公共圖書館智庫聯盟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些智庫服務實踐與智庫聯盟探索為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的成立與運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20 年5 月26 日,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和安徽省圖書館正式簽訂《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合作協議》,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正式成立。根據《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合作協議》與《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章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是為了推動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工作,由長三角公共圖書館界自愿組成的跨地區合作性組織。聯盟宗旨是:充分發揮長三角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優勢、信息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建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體系,提高長三角公共圖書館資源保障能力、決策咨詢服務能力,加強館間交流與合作,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采用的是會員加盟制,所有成員館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并通過章程加以明確,各成員館可以參加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工作會議,參與對聯盟重要工作的討論和決策,需要配備兩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經過培訓后開展工作。日常運行和管理工作將主要由智庫服務聯盟辦公室負責,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聯盟章程;審議工作報告,制定工作計劃;落實聯盟各項決議,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組織、協調、指導、研討聯盟成員館智庫服務工作和平臺技術等方面問題,協調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工作。
智庫聯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成長過程。當前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剛剛成立,明確了自身的定位、目標、宗旨和職能,但尚未針對發展愿景與訴求提出明確的發展計劃。接下來,長三角聯盟應著眼于“區域發展、國家戰略、決策咨詢、輿論引導”的聯盟定位,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發展愿景與現實訴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戰略謀劃、制定規劃,避免盲目發展、隨性發展,構建恰當的聯盟成長路徑。
根據相關研究,智庫聯盟的成長路徑可以分為初創階段、成長階段和成熟階段[32],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成長路徑亦是如此,如圖1所示。當前聯盟還處于初創階段,可能未來一兩年都會處于這個階段,在各方面還處于探索之中,側重點是內部治理、成員磨合,通過建立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解決矛盾沖突,實現共享共建,提升聯盟整體實力,為未來多樣化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發展,聯盟會進入成長階段,形成穩定規范的運作體系,擁有更廣泛的成員,更豐富的服務成果,逐漸形成品牌效應。之后進入平穩發展、內外協調的成熟期,可能要重新尋找改革方向,避免“盛極而衰”。未來五年,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應當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十四五”規劃,制定可行的方案,完成初創階段的工作和任務,有序推進成長階段的發展,為可能到來的成熟階段做準備。

圖1 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成長路徑
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是一個自發性的共建組織,采取的是會員加盟制,沒有絕對的領導核心,對聯盟成員約束力不強,如何保障聯盟有效運行、可持續發展成為聯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有賴于建立一套既可以進行動態靈活聯合又兼具約束力、可行性的創新型治理結構,形成以服務決策為導向、以課題項目為紐帶、以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運行機制。
一是弱中心化的日常管理機制。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是一個弱中心化的共享型組織網絡,智庫服務聯盟辦公室主要負責日常聯盟運行工作,如組織會員間交流,落實聯盟各項決議,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搭建服務平臺等,起到聯絡、服務和支持的作用,并不是領導機構。在聯盟中并不存在一個絕對的領導核心,組織結構類似區塊鏈結構,體系中的每個成員都具有同等的權利義務,通過點對點(P2P)形式形成有效的服務連結[33]。因而各聯盟單位必須要切實保證兩個以上的專職工作人員,以確保各館的溝通、協調,發揮本館特點和優勢,避免成員間重復性投入和重復性勞動,推動智庫聯盟的有序聯動管理。
二是任務導向的項目管理機制。不得不承認,缺乏領導核心在某些時候會導致效率低下。智庫聯盟的主要目的是為決策服務,而促進決策最優化的,往往是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通過開展課題項目產出成果,缺乏強有力的核心領導不利于項目高效運轉。因而聯盟在課題項目管理方面可以借鑒IPD(集成產品開發)管理模式,以項目任務為導向,形成流程結構化、要素全集成、信息高效流轉的項目管理機制,如圖2 所示:由承接課題的聯盟成員單位牽頭,明確項目負責人,承擔項目組織工作,由負責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在聯盟內選擇合適的人員組建項目團隊,形成不同的子任務小組(小組成員可以是單一機構來源也可以是跨機構來源),將任務合理分解到各組,并對各組進行監督激勵,保障項目順利實施、結項[34],促進項目的規范化管理和高質量成果產出。

圖2 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項目管理機制
三是合理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聯盟的績效評估關系著聯盟能否持續發展,可建立用戶評價、同行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指標體系,對組織構成、服務過程和研究成果進行評估。主要包括3個層面的評估:對聯盟成員單位進行評估,針對研究能力、成果貢獻、協作情況等方面制定量化評價標準。對研究成果進行評估,全過程、分階段進行嚴格質量把關,重點評估決策成果采用情況和反饋情況。對聯盟運行成效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綜合成員構成、成果產出、傳播效果、社會影響力等指標,適時調整發展方向,不斷自我完善,發揮聯盟整體效應,實現共聚智慧、共享成果、共謀發展。
要實現聯盟內部資源、信息、成果等“互聯”“互通”與“互補”,需要線上線下聯動,一個靈活、全面的網絡協同創新平臺必不可少。綜覽現有的圖書館聯盟協作平臺,如全國圖書館決策咨詢服務協作平臺、江蘇省聯合參考咨詢服務平臺等,功能上主要實現了各館業務交流、成果共享和展示,但提供咨詢服務仍是單打獨斗,未能實現協同合作。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要搭建的協同平臺應當是“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智庫交流平臺”“智庫成果報送平臺”“智庫宣傳平臺”等多位一體的網絡平臺,實現數據整合、學術交流、資源共享、服務對接和成果展示,增進協同攻關能力,激發聯合研究活力,發揮出智庫聯盟的放大效應,這一平臺需要實現3方面功能的兼顧:
一是信息共享平臺。共享成員館可豐富館藏資源和數字資源,集成各家優勢資源,做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以共享理念為出發點,以信息技術為支持[35],為成員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資源和決策咨詢服務成果。
二是需求對接平臺。目前不少智庫服務存在對接問題,“所需”與“所有”無法互聯,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首先要對聯盟夠提供的服務項目進行摸底,整理服務清單,在協同創新平臺為政府決策或者其他潛在服務對象提供菜單式可選服務。同時可以開放服務定制窗口,由服務對象描述要求,進行對接,實行定制服務。
三是成果宣傳平臺。智庫聯盟應當注重智庫成果的拓展發布、推介和傳播,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需要建立主題明確、分類合理、來源清晰、獲取方便的智庫成果展示平臺,完整展現聯盟和成員館的研究成果,提升成果傳播力度[36],啟發民眾、引導輿論轉化,提升輿論引領力[37],逐步建立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的智庫服務品牌。
成果轉化落實,是智庫與智庫聯盟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更好地實現成果轉化,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可以從成果和渠道兩方面進行拓展、深化和提升:
一方面是提升智庫成果質量。智庫聯盟成果轉化取決于研究成果的質量,成果的質量則取決于相關咨詢館員的業務水平,需要他們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前瞻性,因而組建優質、高效的人才隊伍是第一要素。一是優化聯盟內人才團隊,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智庫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或是招聘、引進具有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從而提升館員的業務能力。二是增強對人才團隊的激勵,各館對從事智庫服務的館員,可以在內部考核評優、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提升館員參與智庫服務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三是堅持開放原則,強化與科研院所的聯系,共同組建專家團、顧問團等核心智囊團;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一步吸納長三角區域內相關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形成更廣泛的合作。
另一方面是與政府機構建立溝通反饋機制。智庫聯盟的目標是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咨政首先要知政,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要及時了解政府的重大政策安排,了解黨政重點工作和會議主題,把握政府工作的布局和要點,及時獲得第一手資料和非公開性的數據,瞄準政府的決策需求,才能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方案。其次則需要拓寬和暢通咨政渠道,拉近與政府的距離,充分利用聯盟成員館現有的內參、專報、信息直報等渠道,進一步挖掘深化,構建聯盟成果上報“綠色通道”,及時快速地將智庫成果傳遞給相關部門,促進成果的傳播推介與轉化應用。
圖書館服務已進入后知識服務時代,圖書館可以直接為國家的創新戰略實施提供情報支持、決策支持,發揮智庫服務的作用[38],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實踐,尚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明確。未來五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的關鍵時期,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應充分把握發展機會,充分發揮各聯盟館地緣優勢、先發優勢和智力優勢,在理論研究、咨政輔政、決策咨詢等方面積極作為,從而更好地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