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許繼昌南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張有良
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隨著電力行業的迅猛發展,通信技術的運用對推動智能電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現狀,對其進行闡析。
智能電網建設是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力通信技術作為保障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技術之一,是促進電力事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為此,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應不斷提高對電力通信技術的應用水平。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電力通信事業在具備新機遇的同時其面臨的未知問題也不斷增多,為確保電力通信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相關電力部門以及政府應將智能電網建設視為重點項目,提高對電力通信技術應用的重視度,合理將電力通信技術應用于智能電網建設中,從而滿足新時代下對電力建設的需求,為智能化電力通信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電力通信是電力系統組成部分之一,對電力系統具備重要的意義,應用于電力系統的全過程中(發電、變電、送電、配電和用電等),為其提供有效的通信服務。由于電力從生產到應用,中間存在的環節較為復雜,為有效提升電力應用的經濟效益以及安全性,需加強電力調度的統一性以及管理的集中性。電力通信與配電網絡相比,都具備相同的服務對象和相互依托的物理體系,也就表明了電力通信系統與電網的緊密聯系。電力通信作為電力市場商業化、自動化和現代化控制的重要舉措,對加快電力系統現代化發展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
智能電網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在于不斷研發新型電網管理、電網控制和信息技術,主要針對電力系統中各個環節(發電、送電、變電以及用電等)的信息,以不斷提升電力系統從發電到用電的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在確保電力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不斷提高電力輸送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全面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經濟效益。智能電網作為目前電力行業主要的發展目標,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結合各種方案與先進技術,促進電力行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安全性作為智能電網發展的首要條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加強對智能電網中的各個硬件以及軟件的監測,確保其具備良好的反應能力,從而有效保障電網的穩定性。
電力通信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為悠久,是我國現代化電力系統建設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電力通信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傳輸系統、交換系統和終端設備等,是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指揮中樞。我國電力通信事業的發展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傳輸模式為最初的同軸電纜轉變為光纖傳送,交換機制模式從以往的縱橫模式轉變為程控模式,技術由硬件轉變為軟件,通信模式由原本的定點通信轉變為移動通信,并從模擬網通信轉變為數字通信等。
隨著信息化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加快了電力通信技術的創新以及應用的普及,同時也推動了電力事業的發展。經相關數據分析,目前,我國的電力通信水平,包括發電設備的裝機容量、發電量以及電網規模與其他國家相比具備一定的優勢。現如今,我國電力系統的主要發展目標為大型發電廠以及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省級電力系統。
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配電環節和用電環節普遍采用BPL技術,以實現抄表、配電管理和用戶互通信息方面的自動化,提高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避免出現因人工誤差所導致的問題。同時,電網管理部門能根據回傳的電力用戶數據合理調整電網,實現自動化的電量采集、電力傳輸、電力統計、線損分析以及異常報警等遠程監管工作,繼而促進智能化管理的落實。
智能電網的應用目的之一在于解決我國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應用,以合理應用可再生資源來代替不可再生資源的應用。因此,研發新能源的應用是電網建設的重要目標。相關電力人員應結合電網需求,制定合理科學的電力通信接口,在新能源引用后,實現自動化的電能電壓和輸出功率調節。在新能源的發電方面,電力通信系統應加強對啟動、停止和功率的管控,并構建完整的智能電網下新能源的監管體系。
配電網絡是電力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具備較高的可靠性、靈活度以及高效性。為及時發現和處理故障問題,應合理配置電力通信網絡,全面提升電力供電質量。另外,結合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智能電網,能有效提升配電系統的互動性、兼容性和集成性,優化能力大幅度提升。
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建設的物理基礎,為智能電網提供監控對象和控制數據的設備,涉及到智能電網的整個建設過程中。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對于電力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結合先進信息技術、傳感技術、智能技術以及控制技術,促進智能變電站實現實時檢測、運行自動管控和智能調控等,有效保障變電的穩定性,提升變電質量。
智能電網的輸電目標為實現大容量電力、遠距離電力運輸和低損耗電力運輸,并要求電網能采用清潔能源,同時合理優化電能跨地區的配置。
智能電網的建設需基于高速、雙向、實時和集成的通信系統,結合通信系統實現動態、實時信息和電力交互的智能電網。通信系統的應用是保障智能電網數據采集、保護和控制的重要舉措,因此,必須提高對通信系統建設的重視。通過通信系統的建設,有效提升電網供電的安全性以及經濟性。
在使用過程中,電力系統的作用相當于傳輸介質,貫穿于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環節中。電力傳輸全過程中通過實現電力數據網絡的全面覆蓋以及管理利用最新通信技術,來提高電力配置的合理性。
目前較多AMR和AMI解決方案中的通信方式均采用了GPRS和RF等無線技術。從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通信形式發現,信息網絡傳遞對信息的保護、控制以及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智能電網的建設無法脫離信息網絡的構建。從信息以及全系統信息轉變來看,分布于各類信息系統的信息數據經綜合數據平臺采集整合后,能極大程度上地簡化工作人員對數據的采集,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智能電網高級分析能力的應用。
智能電網通信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有:(1)主網高電壓電力通信,主要有智能電網的調控中心、管理平臺、發電網絡以及輸電網絡的通信系統,能實現全方位自動化掌控電力系統。同時,由于智能電網通常具備較多方向的電路連接,且電力傳輸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促使其具備較好的注重性能、寬帶廣、全面自動化管控、容易管理且影響因素較少,全面提升了智能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2)配電網和用戶通信網絡。智能電網中涉及的配電網種類通常較多,主要包括有電力用戶電表和電器等。智能電網通信用途的多樣性,也對保障電力運輸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結語:隨著現代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是推動電力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而電力通信技術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條件,對保障智能電網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高速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電力機構和政府部門,應提高對電力通信事業的重視。智能電網所具備的優化(資源與設備利用率的優化)、預測(有效提前預測和預防)、集成(集成監測、控制、保護、維護、調度和后臺等系統)、交互(與用戶以及電力市場的良好交互)、自愈(對故障的適應與恢復能力)、協同(對越地管理與組織分界的分布資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協調管理)和安全(更高的安全性)等特性,是電力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此外,由于我國智能化電網的應用還并不成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舊存在較多的問題,相關的電力人員應對電力通信具備足夠的了解和認知,在遇到問題時,能給予正確的解決措施,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電力通信技術,積極引入先進的通信技術,同時還應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在智能化網絡建設過程中,應結合新能源領域、配電領域、變電領域和輸電領域,加強對先進通信技術的引用,科學構建智能電網系統,并不斷優化,提升智能電網的自動化、安全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