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課題組

近年來,中日關系逐步轉寒回暖,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當前,國際格局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再次抬頭,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蔓延也給中日經濟關系帶來了全新挑戰。未來中日經濟關系必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共同應對復雜局面、化“?!睘椤皺C”逐漸成為共識,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是最佳選擇。
一、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對日企的影響
貿易摩擦對日本企業的間接影響大于直接影響。2017年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質變,從合作與競爭并重的兩手,變成了以遏制為主的“失重”狀態。日本企業也受到美國保護主義政策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2019年8月至9月期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面向在華日資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針對“(因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營商環境的變化給企業造成的影響”,35.4%的企業認為“有負面影響”(11.2%的日企認為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兼具)。受影響的項目主要包括:當地市場銷售額(66.5%)、采購與進口成本(37.7%)、出口銷售額(28.8%)等。已采取對策的企業中,選擇“轉移生產基地(包括已實施或計劃實施)”的在華日企比例為9.2%,選擇“更換供應商(包括已實施或計劃實施)”的在華日企比例為9.9%,主要方向是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無論是考慮(實施)“轉移生產基地”還是“更換供應商”的日企,均不足一成。日企受貿易摩擦的直接影響有限,但擔心貿易摩擦擴大化和長期化的潛在沖擊,最擔心的是間接影響,即貿易摩擦造成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由于中國經濟進一步減速,2019年中日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3.7%,3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對今后1—2年業務發展的方向,2019年回答“將擴大在華業務”的企業比例為43.2%,回答“維持現狀”的企業比例為50.6%。與2018年相比,日資企業擴大在華業務的意愿下降5.5個百分點,但維持現狀的比例擴大5.8個百分點。其中,回答“擴大”的企業又對“擬擴大的業務類型”進行了選擇,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銷售”(61.8%)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38.2%)??梢?,隨著中國的制造和消費升級,日企開始加強開發中國市場,以期提供優質的商品、技術和經驗。對這些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而非從中國出口。
中美“脫鉤”將給日企帶來巨大風險。2018年美國對中興和華為實施嚴厲制裁,標志著中美戰略競爭從貿易摩擦向科技戰乃至“新冷戰”演進。從美國國內政治看,“脫鉤”已是大勢所趨。日本國內對中美“脫鉤”有幾個方面的憂慮:一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戰會讓日本遭受連帶傷害,日企不得不面對美國政府日趨嚴格的出口管制、進口限制和針對特定中國企業的禁令。二是中美技術“脫鉤”會損害日企的效率和競爭力,“脫鉤”導致兩套標準和規程,會造成低效。三是中美“脫鉤”將切斷日企的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成本。四是中美持續對抗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使日本經濟失去中國市場這個最重要的增長源泉。五是中美“脫鉤”會造成世界經濟的集團化,嚴重影響增長前景。如果“脫鉤”愈演愈烈,那么世界將分裂成以中美為核心的兩個經濟集團,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很多產業的供應鏈將被切斷,跨國公司將無法在全球配置資源。受此影響,貿易、投資乃至整個世界經濟都可能陷入停滯。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全球化開放造成政策性負面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各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懷疑態度和傾向,加上這些年貿易摩擦和沖突不斷,逆全球化浪潮選擇民族孤立而非全球團結,動搖了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基礎。2020年3月5日,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未來投資會議上指出,在中國向日本出口的產品供給出現減少、整個產業鏈遭受影響的擔憂中,必須考慮讓那些對一個國家依存度較高的產品、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及生產基地回歸日本國內或向東南亞轉移,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并宣布從2020財年的補充預算中撥出2200億日元,專門用于幫助日本企業從中國撤資。2020年7月17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第一批87家因為“撤出中國”、遷往東南亞或日本本土而有資格獲得政府補貼的日本企業名單。首批公布的87家企業將獲得總額700億日元(約6.53億美元)的補助金,以減輕企業轉移生產線的負擔。87家企業中,30家公司將把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日本政府鼓勵日企撤資中國,意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并重建具有彈性的供應鏈。
二、近階段在蘇日企發展動態及面臨問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精準服務“六穩”“六?!惫ぷ?,推動中日經濟務實合作,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課題組就推動中日產業鏈合作開展了調研。調研以“全球經濟更多不確定性背景下在蘇日企動態”為主題,以生產、物流、銷售等企業部門負責人為重點對象,采用走訪、座談會及問卷調查結合的方式開展,走訪了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等8家日企,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及18家日企舉辦3場座談會,回收有效答卷146份。綜合分析調研答卷顯示:
在蘇日企對江蘇投資環境整體滿意度較高。98%以上的企業對江蘇投資環境表示“十分滿意”或“基本滿意”。滿意度最高的前三項是“工作環境”“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及認證”,滿意度較低的前三項是“生活環境”“勞資關系”“貿易及通關”。
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訂單影響較大。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主要影響為“訂單減少”(27.4%),其次為“關稅”(12.33%)和“物流成本”(11.64%)增加造成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企業國內外需求減少。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最大影響為“國內外需求減少”(海外需求減少占54.79%,國內需求減少占39.04%),其次為“日籍員工無法返工”(21.23%)、“全球供應鏈中斷”(12.33%)。
超半數企業的供應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中汽車零部件企業最為明顯。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與日本(36.99%)、美國(12.33%)和歐洲(8.22%)的零部件調動和供給影響較大,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是“汽車零部件”“醫療”及“電子產品”。有22家企業表示“有改變供應鏈計劃”,其中13家計劃轉移至中國國內,涉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等產業。
在蘇日企反映的部分問題與困難。一是城市開發方面:因城市規劃調整要求工廠搬遷,或因許可證不予更新等原因導致工廠被迫停產的事件時有發生。二是節能環保方面:限電對企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一刀切”的環保執法沒有給企業足夠的反應和緩沖時間,希望能夠循序漸進;廢棄物處理的配套環境有待完善。三是對外開放方面:政府采購及政府管理下的大型項目公開招標時,信息公布欠缺公平性和公開性,存在對外資企業歧視性對待的情況。四是新冠肺炎應對措施方面:企業希望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在政策執行方面保持統一。
三、新形勢下深化中日企業合作的思考與建議
作為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經濟大國,中日兩國在維護國際多邊貿易秩序、加強國家間經濟合作上,存在很大合作空間。當前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關注日資企業在江蘇產業鏈中的關聯效應和集聚效應,切實維護日企在華合法權益,更加堅定在華投資信心,進一步加強中日在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系統思維能力,增強合作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近期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布的《日本企業在華業務的現狀和展望》報告來看,日本企業界仍非常重視并有意愿保持和追加在華投資。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日企在華投資動機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一是以獲得廉價傳統生產要素和享受優惠政策為主要動機的日企比重逐年萎縮;二是產品返銷日本和出口第三國為主要目的的日企比重下降,越發關注和開拓中國市場;三是投資份額向產品設計研發等價值鏈頂端環節轉移。因此,在謀劃今后對日更深層次經濟合作時,可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為突破口,通過加強長三角與東北經濟圈、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聯系,推進全國范圍內的經濟循環及超大規模市場的構建,以此為依托,吸引日企參與國內經濟循環。
打造營商環境“民心工程”,提振合作信心。雖然日企對江蘇知識產權工作整體滿意度較高,但仍有部分企業表示有“商標遭侵權”或“產品被仿冒”等問題存在,同時,企業也時有反映“政府采購及大型項目公開招標時欠缺公平性和公開性”等營商環境方面的問題。因此,在今后與日企合作中,可以考慮和采納企業對營商環境提出的合理性意見與建議,結合我方實際,進一步暢通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渠道,建設公平公正、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堅定日企繼續與我合作的信心和決心。
突出重點,推動中日隱形冠軍企業對接。隱形冠軍企業在細分領域占據不可替代的市場份額。日本在光刻膠、光刻膠生產設備及掩?;宓娜蚴袌龇蓊~均達到九成左右,從而在2019年的日韓貿易摩擦中掌握了絕對主動。如中國也有這樣一批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即使只集中在少數幾個環節,也會對美國形成巨大反制。在培育隱形冠軍企業方面,日本有豐富經驗。日本共有107家通過該國政府資格認定的“隱形冠軍”企業,涉及機械、材料、電子、消費等領域,其中八家在江蘇有投資。今后中日企業合作時,可以將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作為重點合作對象之一,針對隱形冠軍企業存在的傳承問題、容易受市場或技術變革影響等弱點,推進中日企業聯合開發等具體合作。
積極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促進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地區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與沿線國家地區在貿易、基礎設施建設和境外園區建設等各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日本出于產業鏈安全考慮,向東南亞轉移生產據點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國境外園區發展實際,吸引日方共同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以我國為主的價值鏈分工體系。
〔課題組組長黃錫強系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一級巡視員;成員:周剛、王文薈、陳瑞(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于珺建(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