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案例:
一? ?長三角推進疫情聯防聯控,建立多項協同機制
疫情爆發后,長三角三省一市推出七項聯防聯控協同制度和五項復工復產協同工作機制,一體化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 ?杭州“健康碼”,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一人一碼、掃碼通行、一網歸集、多方共享,2020年2月11日,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碼”,有效助力精準防控和分類有序復工復產,并且迅速在全國推廣。
三? ?浙江“五色疫情圖”: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
浙江省發揮數字技術優勢,首創“五色疫情圖”,分別用紅、橙、黃、藍、綠反映疫情風險等級,作為對縣(區、市)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和復工復產分類施策的重要依據。
四? ?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會
為克服疫情影響,給全球資本提供透明、公平、便捷、穩定的預期和資訊,蘇州市向全球首發“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會、交易會和對接會。
五? ?精細之治:現代化大都市治理的浦東經驗
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大力推進城市治理創新,“浦東i黨建”、黨建全面引領鄉村振興、“城市大腦”、公益組織的“孵化園”…… 在精細化治理模式中,走出了一條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城市治理現代化之路。
六? ?合肥產業鏈“鏈長制”,讓“有形之手”不掉鏈子
為做好“六穩”“六?!惫ぷ?,合肥市探索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由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擔任產業鏈“鏈長”,著力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七? ?銅陵“城市超腦”: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筑牢疫情防線
在抗擊疫情中,銅陵“城市超腦”發揮數據匯聚、挖掘、分析能力,依托已經匯聚的30多億城市大數據,以及170.56萬人口數據、43.27萬戶數據,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八? ?上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3條”:把“特斯拉速度”變成制度
為推動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上海市圍繞《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理出了23條改革措施,致力于讓“特斯拉速度”變成“上海速度”,讓“特斯拉經驗”變成制度。
九? ?合肥市濱湖功能區創新黨建聯盟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
合肥市濱湖功能區整合區域資源、創新工作方法,聯合區內98家單位成立濱湖黨建聯盟,形成了全覆蓋、廣吸納、強活力的基層黨建大格局。
十? ?南京市秦淮區推動基層治理“兩賦兩強”集成改革
南京市秦淮區以黨建引領,加大權力下放、資源下沉,推動社會治理架構重塑和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形成了賦權、賦能、強基層、強隊伍的“兩賦兩強”基層社會治理集成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