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駿
“推介”在經濟學范疇主要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對外介紹,希望被接受,有推廣之意。從這個層面來說,政府的推介,就是政府舉辦的一次“廣而告之”的行為。
政府推介由來已久,最早常見的是一紙簡單的“簡介”,用概要的文字和圖案,對項目情況進行介紹,主要出現在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推介之風愈演愈烈,內容愈發豐富,涵蓋項目概況、區位介紹、優惠政策、地方特色等等;項目也從早期的單一經濟項目向特產、旅游、園區等多元化發展。然而,政府推介也面臨著廣大群眾“挑剔的目光”,傳統的政府推介愈發的“不感冒”,這既考驗政府執政為民的能力,也倒逼推介模式的不斷更新換代。
曾幾何時,一談論政府的匯報,老百姓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中規中矩的公文格式,一板一眼的公文辭藻,又紅又專的匯報展示……似乎提到政府的推介,大家已經習慣或者適應了這種刻板,也覺得政府理所應當這樣的“嚴肅”。可是2019年4月22日,成都市天府新區舉辦的首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的演講PPT瞬間成為“爆款”,開啟了政府推介“吸睛”的先河。

朱瑋希的演講一出,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在這次論壇上,范銳平的推介PPT讓網友大呼“驚艷天下”!推介以“公園城市的理論研究和路徑探索”為主題,有過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歷的范銳平,充分把自己留學的“洋氣”展現的淋漓盡致,匯報PPT色調清新,不拘泥于傳統的政府匯報模式,用墨綠的色調將城市的文化底蘊娓娓道來,設計感十足;內容也沒有口號堆砌,而是運用了動畫等手段,呈現出“高端大氣上檔次”;演講邏輯清晰,視野開闊——可謂是政府推介的一股清流。
同樣驚艷到“爆款”的,還有浙江湖州市南太湖新區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朱瑋希。2020年11月28日,在創心匯中國科大專場活動上,朱瑋希把英文單詞“Amazing”拆解成5個關鍵詞:“Aspire--新區渴望”、“Miracle--新區奇跡”、“Alive--新區生活”、“Zone--新區空間”、“Ing--正在進行時”,演講內容圍繞這5個關鍵詞展開,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朱瑋希的演講一出,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留言:“這樣的匯報給我來一打”“又是別人家的領導”“這才是真正的接地氣”……
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表現形式,新式的政府推介愈發得到了廣大普通群眾的認可和歡迎,政府推介的內容借助群眾的“點贊”和“口碑”,也會更加廣為人知。
推介作為政府對外展示自己的一張“名片”,已經屢見不鮮。城市推介不能僅是一個簡單口號或項目介紹,而是整體理念與發展方向的全方位傳播與推介的過程。城市推介需要熱度、關注度,也需要把握推介“角度”。
好的推介首先需要內容的支撐。一篇完備的推介,內容需要涵蓋政府的區位、經濟、民生、旅游、文化等多個板塊,城市名稱、城市標識、城市口號、城市形象代表、城市宣傳片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的展示來自于跨部門的群策群力,凝聚了多個單位的智慧結晶。
推介會是一場形象、定位和傳播力的考驗。推介前,政府需要確定好推介的項目內容,剖析內容重點,提出初步的推介意見并提交相關領導審批。隨后,針對推介的時間、地點、經費、人員、物資后勤保障等多個方面,都需要進行全面籌劃。確定最終方案后,一般會通過召開會議,分門別類的布置推介工作。推介會后,還要針對后續成效進行跟蹤調度。例如項目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筆者曾多次參與過招商推介,發現很多時候,聽眾往往只會在自己最關心的點“稍記幾筆”,其他的時候并不會認真聽。然而對于推介會聽眾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政府又不能在內容上“厚此薄彼”,從而在受眾上“顧此失彼”。
為了提高推介質量,很多政府機構開始“精準推介”,即根據推介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邀請,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提升推介的專業性,讓被推介的主體和受眾在內容提供和需求上趨于一致。這種縮小受眾面,事先設計較完備,對接精準度較高的方式效果頗佳。
推介會說到底是一種“眼球經濟”,能不能吸引來足夠多的關注和人氣,是衡量推介會成功與否的第一標準。如何用恰到好處的推介,既能不失政府的莊重,又能足夠“吸睛”,還能提升現場觀眾的獲得感,成為對政府推介的一大考驗。
演示上著力互動感。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的PPT和南太湖新區黨群工作部部長朱瑋希的演示都在互動下了功夫。范銳平的PPT從色調上以綠色為主色調,在觀感上和“公園城市”的會議主題相契合。朱瑋希用英文單詞拆開,便于記憶,讓人印象深刻。
人員上注重親和力。推介會的核心是內容,門面就是宣講人員。在這方面,很多單位都采用了“俊男靚女”進行推介,從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這方面很多投資促進局或是招商局都做得很好,確保在第一感覺到位,親和力上到位。
規劃上避免同質化。同質化的內容,會極大的降低推介會信息的傳輸效果。試想,不同地區還能有東西南北的氣候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差異,那同一個省的不同地市,甚至是一個市的不同縣區呢?從這個層面來說,推介會的目的更多應當是在同級別的城市中脫穎而出。因此,需要發揮規劃設計的“先手棋”作用,找準自身定位,以未來的龍頭項目和發展核心做引領,打造區域化“洼地”,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本區域贏得更多“眼球經濟”。
受到“互聯網+”和新技術的加持,推介的載體也在不斷豐富,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相比傳統的“面對面”傳播,新形勢下的推介即有規模化專業傳播,也有“屏對屏”的流量傳播。
一是規模化集中推介。2020年11月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行,線上線下合計共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購商參會,給全球經濟打上一針“強心劑”。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歷屆展會都在邀請對象的廣泛性、商品的精準性、流程的便捷性、推向全球的國際性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斷放大規模化推介的紅利。
二是線上推介愈發火爆。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柞水縣金米村調研脫貧攻堅情況時,鼓勵當地電商直播工作人員說,“電商在推銷農副產品方面大有可為”。直播帶貨作為互聯網直播行業的“新風口”,破除了新冠疫情的影響,為農副產品銷售打開了新門路。例如湖北農產品公益直播帶貨,這場130分鐘的公益直播吸引了1091萬人觀看,累計觀看次數1.22億,直播間點贊數1.6億,累計賣出總價值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小朱配琦”這個臨時賣貨組合登上了當晚微博熱搜的第一。
三是爆火的“丁真現象”。生活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藏族小伙丁真,因為一名攝影師拍攝的一段短視頻而在網絡上走紅,引發了一場“全國都在邀請丁真”的大規模旅游推介活動。多達二十余個省份,百余官方公眾號通過“蹭熱點”,對當地旅游資源進行推介。“丁真現象”的刷屏其實是四川、西藏和全國多地聯合促成的一次“旅游推介”,因為丁真這個“窗口”讓全國了解到四川的美麗,更讓“四川發布”微博公眾號漲粉六百多萬。

直播帶貨作為互聯網直播行業的“新風口”,破除了新冠疫情的影響,為農副產品銷售打開了新門路。
推介的本質在于場景和內容:內容是推介結果的根本保證,而場景就是讓受眾是否愿意去了解內容的前提。一場好的推介會就是把想說的,想表達的充分展示出去、宣傳出去。城市推介和一般意義上的“產品”雖有不同,然而品牌化和專業化趨向是大道歸一的,唯有做好全方位、立體化的推介,才能讓政府的推介聚集更多人氣,更受好評,更具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