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喬 禹
不平凡的一年過去了,在2021 年初始疫情有所反彈的當下,2021 的寒假已經提前了。作為家長,只希望這一波疫情趕緊平穩下來,能放放心心地送孩子重返校園,自己也能早日“解脫”。
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然來臨!家長朋友們無論準備與否,都要面對接下來的“崢嶸歲月”了。
生物鐘在7 點準時地敲打了你,你揉著惺忪的睡眼,妄想再“掙扎”5 分鐘,腦海中已經在構思今天穿什么衣服。
好不容易爬出了被窩,突然想到雖然是假期,也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便開始不厭其煩地叫孩子起床,但這一切注定是無用功。
你去上班,“神獸”于上午10 點多準時蘇醒,百無聊賴地在家中閑逛,偶然間看到了剛剛發下來的寒假作業,仿佛老師的囑托還在耳邊……算了,明天再寫吧!
隨后打開電視機等著用午膳,看著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嘻嘻哈哈間便是享不盡的人間富貴。用完了午膳便感受到些許困意,誒?果然是學習太累了啊!“神獸”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自己的溫床。

當你晚上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親昵地喊著孩子的乳名,腦海中閃爍著自己的寶貝努力學習的場景,甚是感動的那一刻,得到的回應卻只是剛剛“午休”結束的“神獸”問你要手機,因為已經到了游戲時間了……
回想起自家孩子在假期中的一天,我想大多都大同小異,在孩子們看來,經過了“漫長”的學習時間,好不容易盼到假期,必須要好好“撒歡”才是。
要知道,假期是一個短暫中場休息階段。有些家長同樣也認為,孩子辛苦了一個學期,好不容易到了假期,讓孩子休息休息,輕松輕松。但是,有的孩子用放縱代替了放松:打游戲打到凌晨,中午12 點起床,假期與手機為伴,與電視為伍,開學狂趕作業。每一個放縱的假期就是孩子頹廢的滑梯。
放假前,以為時間足夠充裕。制訂計劃的時候孩子都是雄心壯志,家長也是豪氣滿滿,可是執行的時候困難總是有的,行動還是怠慢的。又到開學時,家長突然驚覺和孩子一起信誓旦旦許下的承諾,都化為泡影……這里面的原因,就是行動,要么拖延著沒有行動,要么沒有堅持行動。
有些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假期去補習了,學習就不用操心了。”有的孩子是家長逼著上補習班,孩子內心是排斥的,厭倦的。那么,一個陷入了被動學習的孩子是不可能深度學習、深入鉆研的。
父母有個誤區:以為孩子一天到晚在做作業就是在認真學習,以為完成作業就是做對作業了。但是大多數孩子的時間浪費在拖延上,有的孩子連完成作業都是問題,更別說作業質量了,所以,做了作業不代表掌握了。

“神獸”回家,專門氣媽。做父母,我們最怕的是“里外不是人”,明明是為了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可最后換來的卻是不被理解,親子沖突不斷,身心俱疲。觀念決定行動,改變我們假期的角色定位是當務之急!
一個優秀的推銷員不會把產品做成強制推銷,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了解,去思考,去引導。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是否像推銷員了解客戶一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站在他的角度去體驗孩子的感受,思考孩子的想法?我們要做的,不是嘮叨勸說孩子接受我們的觀點,滿足我們的心愿,而是抱持尊重平和的態度,問問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想要什么樣的假期?希望提升哪項技能?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我們贊同的,就可以一起細化執行;不贊同的,和他耐心地一起商議,慢慢達成共識,把我們的要求變成孩子的需求。這樣,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管理孩子的過程,本身就是大小狀況不斷的過程,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心、處理問題的智慧、堅持管理的毅力。教育孩子是長期堅持的過程,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而是千錘百煉一如既往堅持下來的結果。
管理的智慧是,對孩子要外松內緊,戰術上忽略,戰略上重視,不讓孩子覺得是控制。同時我們要拿捏有度,暗暗地提示方向,適時地給出指引,傳遞父母的愛,表達父母的情,既不放棄,更不對抗,溫和而堅定地定好規則,執行措施。
假期幫助孩子提升,不能什么都要,面面俱到,最后面面不到。所以,假期,我們只需要像釘釘子一樣突破一個點,幫助孩子提升一個方面,如此,孩子不累,也有效果。當然,釘子釘在哪兒,需要提前選擇,和孩子商量目標在哪里,規劃怎么做。同時,釘的過程需要掌握節奏,掌握力度,所以幫助孩子的過程需要注意方法,也需要不斷地檢查跟進調整,這樣才能真正把假期提升落到實處。
假期,需要我們家長根據孩子的個體實際、家庭的具體情況、假期的時間安排,最后采取適合自己孩子的行動。如此,才能讓假期學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