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芮, 烏日娜, 宋云鶴, 盧佳琦, 岱 欽
(沈陽理工大學 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太赫茲波(THz)是振蕩頻率范圍為0.1~10 THz的電磁波,在電磁頻譜的微波和紅外區域之間架起了橋梁,在過去20年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4]。近年來,隨著固體飛秒激光以及有效的光譜表征技術(如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THz-TDS)的發展,THz技術在傳感、成像、光譜、安全檢查和通信方面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和應用前景[5-7]。然而,這樣成熟的THz技術不僅需要高效、廉價、緊湊的THz源和探測器,而且需要各種調制器件來引導和操縱THz波[8-9]。為了滿足THz應用系統的需求,需要研發出高性能、可調控的THz相位調制器。
可調諧THz調制器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和材料實現[10]。液晶是優異的可調控光電功能材料[11],它的介電各向異性覆蓋從紫外到微波的廣闊頻段,具有雙折射效應,在外加電場或磁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可以重新定向,雙折射隨之改變,可實現動態可調控性[12-13]。與可見光區域相比,THz波長較長,因此需要更大的器件厚度,但液晶層厚度的增加使液晶分子排列困難,這意味著響應時間較慢,損耗更高。如果液晶的雙折射率較高,則可以使用較薄的液晶層來獲得相同的相移,從而降低損耗。目前有一些在可見光波段不常見的液晶材料在THz波段表現出較好的雙折射特性[7,14-15],如LCMS107 (ne:1.80~1.85,no:1.50~1.62)、BNHR (ne:1.860~1.883,no:1.581~1.602)和 LC1825 (ne:1.91~1.95,no:1.54~ 1.57)。
目前THz液晶移相器有多種調控方式,如溫控、磁控、電控等,其中電控方式比較方便,降低器件成本,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2004年,Cho[16]等人在實驗中利用177 V的電壓驅動厚度為38.6 μm的液晶在1.07 THz處獲得4.07°的相移。兩年后他們進一步用厚度為570 μm的E7液晶在1THz處實現了93.7°的最大相移,驅動電壓為125 V[17]。2013年,Wu[18]等人提出了一種以石墨烯薄膜作為透明電極的液晶THz移相器。在50 μm厚的液晶盒中,最大相移為10.8°,飽和電壓為5 V。2017年Chodorow[19]等人提出了基于膽甾相液晶(ChLC)的THz移相器,液晶層厚度為454 μm,在2.5 THz處相移約為π。
液晶分子扭曲取向相比于平行取向具有響應時間較快、透光性能對波長和入射角的依賴性小等優點,因此本文分別設計了透射型和反射型扭曲向列相液晶相位調制器,采用傳輸矩陣理論數值模擬了0.2~1.2 THz范圍內的相位調制特性,分析了器件不同的扭曲角對相位調制特性的影響。
液晶是介于固態與液態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類似于晶體,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表現出很強的光學各向異性和介電各向異性。將液晶層的上下兩個基板做適當的取向處理,使液晶分子在兩基板處都是沿基板表面平行排列,但它們的長軸方向相差90°,即上下兩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指向矢相互垂直,從而形成90°扭曲排列方式[20]。將基板間的液晶層進一步分成許多薄層,每一層內分子的取向基本一致,且平行于層面,相鄰層分子的取向逐漸轉過一個角度,這樣可以將每個薄層的液晶看作是一個單軸晶體[21]。圖1(a)是90°扭曲排列液晶示意圖,z軸方向為液晶層的方向,此時是不加電場的狀態。當沿著z軸方向加電場時,在不考慮液晶基板表面的錨定作用下,所有的液晶分子都朝著電場方向轉動產生一個傾角θ(液晶分子長軸與x軸的夾角),傾角θ隨著所加電壓增大而增大,且是電壓的均方根函數[22],電壓足夠大時,液晶分子的長軸會沿著電場方向(z軸)排列,如圖1(b)所示。

(a) 外加電壓為零(a)Applied voltage is zero

(b) 外加電壓大于閾值電壓(b) Applied voltage is greater than the threshold voltage圖1 扭曲排列液晶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wisted liquid crystal
檢驗偏振光沿扭曲向列相液晶器件的扭曲軸(z軸)傳播后輸出光狀態的最簡單方法是用瓊斯矩陣[23-27]進行分析。如前文所述,把厚度為d的整個液晶層沿z軸分成均勻的N個薄層,液晶分子長軸在z=0處與x軸對齊,每一層的液晶分子相對于前一層轉過同一角度,則每一層中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可用下式表示:
Δχ=α/N
(1)
其中:α為液晶盒的總扭曲角。考慮到各液晶層的連續性,推得第n層的扭曲角為:
χn=nΔχ=nα/N
(2)

(3)
其中:
(4)
每一層液晶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相位延遲片,光波經過第n層液晶的瓊斯矩陣變為:

(5)

其中:
(6)
并且β=πd[ne(θ)-no]/λ是液晶材料的雙折射,φ=πd[ne(θ)+no]/λ=φ0+β,λ為入射光的波長,ne(θ)為液晶的有效折射率,根據各向異性介質的折射率橢球公式:
(7)
將式(5)旋轉回原坐標系得到:

(8)
其中:Jn為第n層液晶的瓊斯矩陣,液晶總的瓊斯矩陣是單個矩陣的乘積。經過處理得到液晶的瓊斯矩陣為:

(9)


液晶盒通常放在起偏器和檢偏器之間,在圖2所示的結構中,設它們的偏振方向與x軸的夾角分別為φ1和φ2,液晶層前表面分子取向與x軸平行,液晶盒扭曲角為α。那么經過起偏器、液晶盒、檢偏器的輸出光的瓊斯矩陣可表示為:
Eout=P2×J×E0
(10)


圖2 透射型相位調制器結構圖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transmissive phase modulator



(11)
(12)
根據圖2裝置模擬THz波段電控可調諧透射型液晶相位調制器。選用正性液晶混合物LC1825,其各向異性參數為:ne=1.93,no=1.56,Δn=0.37,ε‖=3.72,ε⊥=2.43。擬定液晶盒的厚度是250 μm。圖3是依據公式(11)和(12)得出的輸出光透過率和相位延遲隨液晶雙折射β的變化關系曲線。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公式(12)所得到的相位延遲是正切的反函數,計算時會出現π相位的跳變,在模擬時要注意π補償的問題。另外,90°扭曲(0,0)相位延遲曲線在透過率T=0的地方仍存在跳變。
圖中(0,0)和(0,90)表示起偏器、檢偏器的偏振角φ1和φ2分別為0°、0°和0°、90°。根據模擬所選的器件參數和頻率范圍(0.2~1.2 THz)計算得到液晶雙折射β對應的取值為0°~66.7°,在此范圍內透過率的變化情況為:(0,0)情況下扭曲角為30°、45°和90°所對應的透過率變化為1~0.77,1~0.59,1~0.56;(0,90)情況下扭曲角為30°、45°和90°所對應的透過率變化為0~0.44,0~0.41,0~0.23。圖3(b)可以看出(0,0)情況下90°扭曲相位延遲曲線的斜率為1,而30°和45°扭曲相位延遲曲線是斜率為2的直線,相對來說30°和45°扭曲比90°扭曲能獲得更大的相位調制。

(a)透過率T與雙折射β的關系(a)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mittance T and birefringence β

(b) 相位延遲δ與雙折射β的關系(b)Relationship between phase retardation δ and birefringence β圖3 透過率和相位延遲隨雙折射的變化關系Fig.3 Transmittance and phase retardation change with birefringence
將起偏器與檢偏器平行放置,且與液晶層前表面的液晶分子平行。將液晶盒上下兩個基板的取向方向設置為30°、45°、90°,獲得不同的扭曲角,得到透過率和相位延遲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如圖4所示。

(a)透過率曲線(a)Transmittance curves

(b)相位延遲曲線(b)Phase retardation curves圖4 不同扭曲角的調制曲線Fig.4 Mod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twist angles
圖4(a)中,隨著頻率增大,30°、45°和90°扭曲的透過率從0.99左右分別下降到0.77、0.59和0.56。由于液晶的雙折射效應和偏振片的共同作用造成透過率T變化,根據公式(11),當扭曲角α、偏振器的偏振角φ1和φ2確定后,T只與β有關(γ是β的函數),又因β=πd[ne(θ)-no]/λ,THz范圍內隨著頻率增大,波長變小,使雙折射β增大,結合圖3(a)可知導致透過率下降。相同頻率下45°和90°扭曲所得的透過率變化大致相同,30°扭曲得到的透過率高且變化范圍較小。圖4(b)中,隨著頻率增大,液晶雙折射β變大,進而相位延遲增大,頻率為1.2 THz時分別可達到126°、115°和67°,即30°和45°扭曲的相位延遲相近,且遠大于90°扭曲的相位延遲。由此可以看出,當相位延遲量相同的情況下,30°扭曲會比45°扭曲對光的利用率更大一些,減少了損耗。因此選擇扭曲角為30°進一步分析電壓效應。由于液晶分子的傾角θ是電壓的函數,在圖1原理圖中,加電壓液晶分子傾角變大,因此可以通過傾角的變化看出電壓效應。將θ值分別取值為0°、30°、45°、60°和80°,得到不同傾角下透過率曲線和相位延遲曲線如圖5所示。

(a) 透過率隨頻率的變化關系(a)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mittance and frequency

(b)相位延遲隨頻率的變化關系(b)Relationship between phase retardation and frequency圖5 不同傾角的調制曲線Fig.5 Mod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tilt angles
由圖5(a)可知,相同頻率下隨著傾角增大透過率逐漸增大,當傾角達到80°時,透過率近似為1,這是因為傾角增大導致液晶分子不再扭曲,而是垂直于基板排列,液晶分子的旋光性消失,使得從起偏器入射的偏振光在輸出時與檢偏器偏振方向一致。圖5(b)為不同傾角下相位延遲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頻率相同時,相位延遲隨傾角的增大而減小,因為傾角增大有效折射率減小,導致雙折射β減小。1.2 THz時,傾角為0°、30°、45°、60°和80°時的位相延遲分別為126°、85°、52°、24°和3°,可以實現相位延遲電壓調諧。
根據上文透射型器件的研究方法對反射型器件進行相應的分析。反射型相位調制器主要由起偏器、液晶層、基板反射鏡、檢偏器構成。入射光由起偏器和半透半反鏡進入液晶層后,經過反射鏡反射再次進入液晶層,最后在檢偏器方向輸出光。在THz波段金屬材料相比于其他材料表現出極高的反射率,可用來做反射鏡,目前THz反射鏡大多都是金材料。
在圖6所示的結構中,設起偏器和檢偏器的偏振方向與x軸的夾角分別為φ1和φ2。那么輸出光的瓊斯矩陣[28-29]可表示為:
Eout=P2×R(α)×J×
R(-α)×Mi×J×E0
(13)

圖6 反射型相位調制器結構圖Fig.6 Structure diagram of reflective phase modulator


(14)
(15)

根據圖6裝置模擬THz波段電控可調諧反射型液晶相位調制器,液晶盒參數與透射型相同。依據公式(14)和(15)得出輸出光反射率和相位延遲隨液晶雙折射β的變化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與透射型類似,相位延遲要注意π跳變的問題。
圖中(0,0)和(0,90)表示起偏器、檢偏器的偏振角φ1和φ2分別為0°、0°和0°、90°。由圖7(a)可知,在雙折射β為0~66.7°范圍內,(0,0)情況下30°、45°和90°扭曲的反射率變化為1~0.53、1~0.19和1~0.31;(0,90)情況下30°、45°和90°扭曲所對應的反射率變化為0~0.47,0~0.81,0~0.69。圖7(b)可以看出(0,0)情況30°和45°扭曲的相位延遲量較大,更適合做相位調制器。因此偏振器擺放與透射型相同,模擬THz波段不同扭曲角的反射率和相位延遲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如圖8所示。

(a)反射率R與雙折射β的關系(a)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ity R and birefringence β

(b)相位延遲δ與雙折射β的關系(b)Relationship between phase retardation δ and birefringence β圖7 反射率和相位延遲隨雙折射的變化關系Fig.7 Transmittance and phase retardation change with birefringence

(a)反射率曲線(a)Reflectivity curves

(b)相位延遲曲線(b)Phase retardation curves圖8 不同扭曲角的調制曲線Fig.8 Mod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twist angles
曲線的變化趨勢與透射型相似,圖8(a)中45°和90°扭曲的反射率變化幅度劇烈,從0.97分別下降到0.19和0.31,對光的損耗較大,30°扭曲得到的反射率高且變化范圍較小,從0.97降到0.53。圖8(b)中30°和45°扭曲的相位延遲曲線相近,最大的相位延遲量達到270°,而 90°扭曲的最大相位延遲量為87°。由此可以看出,在相位延遲量相同的情況下,30°扭曲是更優的選擇,這與透射型器件具有相同的結論。
圖9為30°扭曲器件不同傾角的反射率和相位延遲變化曲線,傾角θ的取值與透射型器件相同。傾角為0°時在1.2 THz處的反射率為0.53,曲線的變化趨勢與透射型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a)反射率隨頻率的變化關系(a)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ity and frequency

(b)相位延遲隨頻率的變化關系(b)Relationship between phase retardation and frequency圖9 不同傾角的調制曲線Fig.9 Mod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tilt angles
反射鏡的作用使光在傳輸過程中經歷了兩次液晶層,相當于增加了一倍的有效光程,使相位延遲增大到270°。綜合看來,反射型器件對光的損耗雖比透射型大,但是相位調制量大幅提高,約為透射型的2倍,驗證了模擬結果的準確性。
本文利用瓊斯矩陣理論分析THz波段偏振光在扭曲向列相液晶盒中的傳播狀態,探究不同扭曲角對相位調制特性的影響,綜合透過率和相位延遲量兩個因素來看,扭曲角越小達到的效果越好。設計透射型和反射型30°扭曲液晶相位調制器并數值分析其在0.2~1.2 THz波段的相位調制特性,通過液晶分子傾角和電壓的關系分析了器件的電壓效應,在1.2 THz傾角為0°、30°、45°、60°和80°時,透射型器件的位相延遲分別為126°、85°、52°、24°和3°,反射型器件的位相延遲分別為270°、176°、105°、48°和6°,即與透射型相同的厚度下,反射型獲得的相位延遲約為透射型的2倍。這些分析結果對于THz波段液晶相位調制器的設計與應用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