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孫衛
(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浙江 杭州 310005)
影響電視作品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畫面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如何增強畫面感,是很多電視攝像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需要對鏡頭進行合理的運用,借助鏡頭語言提高電視作品質量。為了充分發揮鏡頭語言在電視攝像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明確鏡頭語言的作用,其次需要分析鏡頭語言在電視攝像中應用的誤區,最大限度地防止因陷入誤區而對電視作品產生不良影響;最后在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鏡頭語言在電視攝像中應用的具體策略和方式,這樣才能為電視攝像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照。
相較于其他類型新聞媒體的攝像工作而言,電視攝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有特定的畫面,也要關注畫面內容的類型以及聲音的采集,每一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電視攝影是受眾了解電視作品故事情節的重要途徑,受眾通過觀看電視作品畫面可以對故事情節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因此需要提升電視攝影水平。而電視攝影水平的提升必然離不開鏡頭語言的參與[1],鏡頭語言是影響電視攝影質量的關鍵要素。從當前電視攝影的基本情況來看,受眾對于視覺文化的認知在不斷加深,關注度也持續提高,鏡頭語言直接影響視覺文化水平,這對電視攝像工作人員應用鏡頭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攝像工作人員要具備靈活運用鏡頭語言的職業能力,以鏡頭語言為基本載體呈現電視作品的內容,借助鏡頭語言的先進性詮釋和細化電視內容,不斷改善電視作品的表 達效果[2]。
對鏡頭語言的運用直接體現了電視攝像工作者的業務素養,也考驗著電視攝像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如果電視攝像工作者的主觀意識較弱,勢必會影響對鏡頭語言的有效運用。電視攝像工作者透過鏡頭審視和觀察人與物,將人與物的各方面信息加以記錄,在記錄的基礎上將信息再現,這一系列過程都離不開鏡頭語言[3]。由此可見,不僅電視攝像工作者的角色至關重要,而且電視攝像工作者對鏡頭語言的認知和理解深度也非常關鍵。優質電視作品的形成需要電視攝像工作者的精心打磨,需要電視攝像工作者具備良好的業務素養,能夠在攝像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類型的鏡頭語言,將鏡頭語言藝術以一種具體手法展示出來,這樣有助于將電視作品的核心思想通過鏡頭語言靈活地呈現。表達和展示電視作品的核心思想與內容是在電視攝像中應用鏡頭語言的關鍵。鏡頭語言的應用有助于增強電視攝像工作者的鏡頭意識,增加電視作品敘事的深意,充分實現作品敘事與表現需求之間的深度融合,進而增強電視影片的表達效果[4]。
一些電視攝像工作者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識,盡管在攝像過程中關注到了對鏡頭語言的運用,但往往存在著過度運用畫面鏡頭的不良現象。有些電視攝像工作者認識到了畫面鏡頭的重要作用,想借助畫面鏡頭加深受眾對作品情節的認知與理解,幫助受眾進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想達到深化電視作品主題的重要目的,通過畫面鏡頭拉近作品與受眾之間的距離[5],但是,他們卻未能考慮到運用畫面鏡頭過多反而會讓受眾產生視覺疲憊感,導致受眾對于不同的情節畫面難以進行判斷和理解,由此產生一種對鏡頭畫面“麻木”的視覺效應。這種視覺麻木和疲憊的心理感受必然會影響受眾后續觀看電視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感染力對于一部電視作品來說至關重要。電視攝像對于電視作品感染力有直接的影響。很多電視攝像工作者對于鏡頭語言的感染力把握不好,經常出現畫面感染力不強的問題。以遠景攝影為例,一些電視攝像工作者在取景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未能突出畫面重點,這樣就會導致受眾很難在觀看過程中抓住作品的關鍵要素。再比如,在選擇小全景攝像時,演員始終處于“頂天立地”的模式中,雖然規格比較完整,但是一些電視攝像工作者往往無法將劇中人物的細節完全呈現,尤其是衣著、行為等細節,這樣不僅無法將小全景攝像效果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對受眾感受和分析劇中人物心理特征與動作行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使得電視作品的整體感染力下降。
攝影過程中,對鏡頭語言的細節處理非常重要。如何有效處理鏡頭語言的細節,值得電視攝像工作者深思。這對電視攝像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電視攝像工作者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細節進行抓取和渲染,這直接影響了鏡頭語言的應用成效。以一些影片為例,電視攝像工作者處理的細節包括人物動作特寫,對人物動作進行特寫是細節抓取與渲染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很多電視攝像工作者存在問題的地方。部分電視攝像工作者未能堅持畫面選擇多樣化的原則,攝像角度較為單一,沒有從多個角度進行拍攝,導致畫面中的許多細節帶入感不強,這樣受眾就無法從畫面中感受到更多的細節信息。
固定鏡頭語言是電視攝像工作者經常使用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既可以以靜態物體為攝像對象,也可以將動態物體選擇為攝像對象。應用固定鏡頭語言時,電視攝像工作者需要注重使用技巧,例如,拍攝動態對象時,可以選定靜態的背景為參照物,拍攝靜態對象時,可以將動態的背景選定為參照物,充分利用動靜結合、彼此襯托的方式將被攝像對象的狀態全面呈現出來。以電視作品《晉作家具》為例,在這部電視紀錄片中,電視攝像工作者利用固定鏡頭對黃河、五臺山等景觀進行了動態刻畫,將參照物設定為靜態畫框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被攝像對象的動感水平,而且有利于突顯紀錄片的節奏感,增強對受眾的視覺沖擊力。應用固定鏡頭語言,可以運用大景別鏡頭向受眾呈現環境和地點等信息,也可以借助中近景、小景別鏡頭渲染人物情緒和動作行為。
電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不僅僅需要應用固定鏡頭,而且要會運用運動鏡頭。運動鏡頭語言是電視攝像工作者經常使用的一種鏡頭語言,在電視拍攝過程中應用非常普遍。應用運動鏡頭語言的過程中,電視攝像工作者需要利用攝像機進行推、拉、搖、移、跟、升、降等操作,通過一系列操作實現鏡頭采集。隨著攝像機位置的變化,攝像焦點和位置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畫面結構、布局以及視點都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由此可以生成動態畫面。以推鏡頭使用為例,電視攝像工作者通過推鏡頭可以突顯畫面重點,保持畫面結構的穩定狀態,同時,也能夠起到較強的渲染作用。
從動態變化的光線著手,借助光線全面闡釋鏡頭語言,這樣能不斷提升鏡頭語言的藝術表現力。運用光線元素的過程中,攝像師需要對光和控光進行協調處理,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內容。
(1)控光。結合攝像機機身和變焦鏡頭的技術要求,為了達到良好的控光效果,需要在正常曝光的基礎上下降0.5檔到1檔的規格,以提高高光部分的曝光程度,同時還要確保暗部細節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2)動態光。動態光常被用于表現作品中人物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通過調整光的變化,呈現被攝主體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特征。
(3)逆光。逆光一般被用于展示主體的青春氣息,展示人物輪廓,增加畫面層次。但在拍攝過程中往往受到天氣、當地條件等因素的制約,需要借助道具光改善效果。
鏡頭語言對于電視作品構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提升節目質量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電視攝像工作者不僅需要控制拍攝作品的角度和景別,還需要配合鏡頭運動,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被攝主體在不同時間節點下的位置關系和情緒變化,更好地形成具有不同的鏡頭語言風格。為了豐富電視作品內容,電視攝像工作者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特寫,結合實際需求,分別采用遠景、大全景、近景以及大特寫等各種類型的方法,對影片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豐富和補充。為了增強電視畫面的立體感、保證影片畫面的鮮活性,可以使用少量的特殊鏡頭。對不同方法和特殊鏡頭的融合利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影片構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鏡頭語言的運用,對于電視攝像工作者有著明確的要求。對于鏡頭語言運用的水平,直接影響電視攝像工作者對藝術的認知深度和理解程度。攝像師不僅要對藝術構造的基本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對色彩、陰影、燈光等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攝像師的拍攝藝術水平以及熟練程度也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專業素質過硬的拍攝技術,就無法充分發揮鏡頭語言在電視攝像中應有的重要作用,更無法談及如何進行藝術創作。對此,攝像師需要掌握五種拍攝技法。
(1)慢推拉法。此技法需要攝像師熟練操作機器,控制好鏡頭推拉的節奏,保證節奏均勻,為受眾營造一種舒緩的意境。
(2)快推拉法。快推拉法同樣需要攝像師操作機器,以急劇推拉為主,這樣可以有意識地營造一種緊張、急促的氛圍,讓受眾充分感受畫面的緊迫感與節奏感。
(3)邊推拉邊搖法。此種拍攝技法一般用于新聞類電視節目拍攝,尤其是用于細節拍攝和人物景別控制等。
(4)手動推拉。此種拍攝技法有特定的應用范圍,一般而言,主要用于拍攝特殊情況,為受眾營造一種特殊的鏡頭效果。
(5)綜合運用法。攝像師在拍攝過程中可以將推拉鏡頭與固定鏡頭、動態鏡頭有機統一起來,綜合運用各種拍攝技法,生成理想的鏡頭語言,充分發揮鏡頭語言對電視作品主題的服務作用。
在對電視作品進行攝像的過程中,電視攝像工作者需要合理地運用鏡頭語言,結合電視作品的主題,選擇適合的鏡頭語言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從多種攝像技法融合的角度為受眾創設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鏡頭語言,以此豐富作品內容,提升電視作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