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琪明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電子游戲與電影的藝術融合,離不開數字技術所取得的進步。高速發展的現代數字媒體技術保證了游戲畫面在渲染方面的真實程度,同時為許多3D、4D游戲的不斷進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支持。電影藝術和游戲產業的成熟與現代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游戲和電影進行融合也是當前市場所提出的挑戰。一方面,大量的游戲粉絲要求游戲可以以電影的形式呈現在自己面前;另一方面,電影市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得有關電影公司對電子游戲這一素材極為感興趣。游戲和電影的藝術融合的最終形態,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1]。
電影行業與游戲行業分別產生于電氣時代與科技時代,在成像原理、傳播方式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差異。然而隨著現代數字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都出現了以數字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成長趨勢,數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給予電影與游戲融合的可能性,并且將這種融合后的新媒體形式帶到大眾面前[2]。數字多媒體技術的多樣化創新,將電影與游戲的界定邊界模糊化,使兩者逐漸融合,并且衍生為新的藝術媒介。在傳統的影院當中,觀眾一般根據電影院的排片計劃進行觀影選擇;在傳統的電子游戲方面,大部分玩家也只能在網吧、游戲廳等固定場所獲得游戲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傳統的電影和游戲媒介的限制被打破,受眾可以通過可移動的屏幕來接入虛擬影像世界,可以通過手機登錄游戲進行游戲參與,新媒體生態給予受眾自主選擇權和控制權,受眾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對影像和游戲進行自主選擇和操控。新媒體生態使得動態影像和讀屏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改變為電影與游戲的進一步融合打下基礎。
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軟件制作水平不斷提高,現代3D、AR、VR和CG等數字多媒體軟件不斷革新,電影和游戲在造型設計、效果渲染、影像呈現、場景設計及人物塑造方面均有較大的創新和發展。尤其是先進的VR和CG技術,為現代電影行業與游戲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V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計算機系統和傳感技術來進行三維虛擬世界的模擬創建,可以為參與體驗者創造出聽覺、視覺以及觸覺三方面的真實體驗[3]。這種技術在電影上的應用,可以將游戲的交互性與電影的敘事性進行融合,是電影與游戲的顛覆性嫁接。VR技術使得電影可以將游戲里逼真的場景進行還原,加上電影的后期特效和動作場面,使受眾擁有沉浸式的交互體驗。而CG技術的應用,則給影視游戲融合視覺效果提供了流暢的動作特效和恢弘的場景構造。以著名的CG電影《魔獸》為例,這部電影與同名游戲進行融合創造,利用CG技術重現了游戲中的恢弘場面和經典情節,并且在CG技術的支持下,導演在原本游戲情節的基礎上,對電影情節進行了進一步的創作,受到了《魔獸》游戲玩家和眾多的觀影觀眾的喜愛。
目前許多游戲玩家更加喜歡刺激性與體驗性并存、互動性較強的游戲作品,這類玩家的游戲需求為電影游戲融合提供了發展支撐。此外,盡管當下網絡的主題呈現出大眾化的趨勢,但是部分游戲主題仍然主要面對青少年游戲玩家群體,這些年輕群體具有互聯網思維、游戲思維,熱衷于想象力美學作品,而電影游戲融合的游戲屬性和特點,符合此類青年群體的大部分需求。游戲和電影在年輕群體中的普及度更寬泛。受眾群體的重合,也是這兩者可以融合的內在根源。游戲具有體驗性、互動性、虛擬性等特點,它依托于網絡建立了一個虛擬的、有別于現實的幻想世界,依靠強大的運行體系、恢弘的場景構建和多元的游戲互動,將不同地區的玩家聚集到一起,滿足這些群體在游戲上進行情緒宣泄、精神釋放和審美的需求。疫情期間,這種游戲媒介的互動性、社交性特點尤為突出,虛擬世界的構建滿足居家的對外交流,也給受眾帶來體驗感和想象力美學。這些方面的突出表現,給后期相關IP的電影游戲融合創造了受眾基礎,也給電影游戲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電影與游戲的融合模式除了故事情節、經驗與規則的互通之外,還可以通過電影和游戲元素之間的還原、嫁接、轉換等來實現。如在電影的制作過程中融入游戲元素,提取其中最具價值和敘事意義的部分,如故事情節、角色設置、主體價值觀等,進行藝術性加工,使之更好地與電影融合互動,讓游戲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傳播,承載全新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價值,打造電影游戲IP,實現創意發展,帶動影視和游戲行業的共同發展。就電影與游戲的三種融合模式而言,還原即電影的改編完全尊重游戲原型,在人物設定、劇情安排以及場景還原上都與游戲保持高度一致。隨著電影市場類型化發展,觀眾對電影審美追求的提升,電影在劇情的創作上要更加追求高質量以及創新性發展,而游戲擁有大量受眾,在敘事結構以及劇情安排上連貫緊湊,具有戲劇性和沖突性,引人入勝,將游戲情節移植到電影當中,實現電影與游戲的跨界聯動,不論是對于電影還是游戲,本身都是一個再創作、再發展的過程[4]。
互動電影是一種以動態影像為媒介的互動藝術,它融合了電影的視聽表征和游戲的互動體驗,將游戲和電影的體驗感融為一體。互動電影作為數字媒體環境下全新的藝術形式,不同于傳統電影固定不變的線性敘事方式,它將電影的藝術語言與觀眾的反饋結合起來,鼓勵觀看者參與到電影情節的推動、故事的構建以及分享、消費活動當中。在傳統電影中,電影會保持其固有的敘事節奏,觀眾往往不能參與其中。而互動電影往往分成多個部分,在關鍵節點處會暫停,需要觀眾作為玩家角色完成導演設定的任務,才能激活下一個視頻或動畫。完成任務的動作通常由玩家操作手柄或者按動按鈕做出選擇,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決定故事的結局。當觀眾以這種形式參與到電影中來時,就為電影中的片段建立了聯系。不同的觀眾所構建的敘事順序也是不同的,增強了互動式電影的參與體驗。由此,互動電影以傳統電影模式為基礎,加入由觀眾控制的反饋互動機制,從而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感。隨著近年來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游戲和電影的互動融合也更加緊密,兩者之間不再局限于文本層面的相互借鑒和改編,而是開始延伸到意識形態和表現形式上。電影的敘事過程加入觀眾的主觀意識以推動情節的發展,游戲也在保留其原始玩法的基礎上引入電影語言和藝術表現形式[5]。兩者之間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廣泛。
電影與游戲之間元素的簡單融合以及內容的改編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追求,于是在數字媒體的技術背景下,設計者開始思考全新的融合模式,“引擎電影”的概念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引擎電影又被稱為虛擬電影或游戲電影,是由游戲和電影融合形成。引擎電影的靈感來自于游戲當中的錄像和過場動畫,一般出現在游戲的開頭、結尾以及兩個關卡之間,用來銜接和介紹故事情節,這種用法最早也是游戲借鑒電影的產物。其弊端在于,在動畫場景植入部分,玩家只能看而不能操作,可互動性弱,且制作成本較高。隨著3D引擎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游戲的畫面質感得到極大提升,逐漸接近電影品質,于是開發者們意識到可以利用游戲本身的引擎對游戲中的動畫片段進行實時渲染,這樣能夠打造絕佳的畫面效果以及節省成本。
引擎電影是利用游戲引擎生成的影片,結合了電影和動畫的制作手法,是一種具有時間和成本效率、可控性以及創造性的電影制作方式。這種對電影和游戲的融合模式使得視頻創作大眾化,玩家可以通過渲染素材以及運用視覺符號元素來呈現一部完整的電影。在引擎電影的制作過程中,觀眾是電影的控制主體,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完成故事框架的搭建以及情節內容的安排,實現電影與游戲的融合。上傳到媒體平臺后,觀看者可以直接搜索觀看。雖然沒有傳統院線電影的宣傳、上映等環節,但引擎電影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同時加上電影語言的運用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充分再現了電影的敘事方式。
本文主要探討在數字媒體環境下,游戲和電影如何實現藝術的跨界融合。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如今數字媒體環境下,影視和游戲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已經成為可能,并且這種融合趨勢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電影游戲之間的融合不僅給受眾提供了藝術性和交互性的游戲體驗,也滿足了受眾的想象力美學和消費需求。電影和游戲的融合在視聽審美、互動審美和想象力審美等方面滿足了受眾對這種融合藝術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