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治
(長春廣播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0000)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依托移動互聯網與其他存儲空間,進行數據的海量采集、挖掘整理及分析應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優勢明顯,行業人員利用大數據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獲取需要的信息,提升工作質效,還可以精準預測行業未來發展態勢。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大數據技術在信息通信、軍事、醫療衛生、教育以及工業發展等各個領域已實現了深入、廣泛的滲透,加快了行業創新與發展。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行業工作人員也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以實現新聞采編工作的轉型革新。
依托運行在云計算操作系統Windows Azure上的多維度大數據分析技術,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對各種社會熱點話題、百姓觀點等進行深度、全面、系統性分析。根據直觀的數據分析結果,采編人員可更進一步了解相關題材與內容的新聞報道價值,繼而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優化新聞報道內容。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后,采編人員不僅能對各類新聞觀點和素材內容進行智能分類與定性,還能夠從更多的社交媒體以及視頻網站中獲取能滿足受眾新聞信息個性化需求的文字、音頻及視頻等多樣化新聞素材,這豐富了新聞采編內容,增強了采編內容的趣味性與生動性[1]。
大數據時代,新聞采編內容的來源渠道更加多樣化,采編人員依托互聯網,足不出戶便可獲取看點足、內容優的豐富新聞內容。
應用大數據技術,可提高電視新聞采編與推送的精準性。大數據技術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帶來了海量的新聞信息,而如何依據受眾閱讀興趣,精準采編與推送新聞內容,值得思考。大數據技術能有效彌補人腦數據分析的短板。運用網絡爬蟲和分詞技術等工具,可對各類社交媒體以及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瀏覽痕跡進行捕捉分析,鎖定用戶新聞信息的閱讀熱點和閱讀量等,繼而基于此精準投放新聞內容。例如,購物網站可根據用戶日常瀏覽的習慣為其推送個性化的購物信息,新聞網站也可根據用戶瀏覽的差異性,推送符合用戶審美與興趣的內容。鑒于此,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要借助大數據技術研究用戶的閱讀習慣,以此不斷創新采編形式,優化采編內容,提高采編整體質量[2]。
大數據技術中的關聯性數據分析法可幫助新聞采編人員搜尋與新聞內容相關的一切資料信息,為電視新聞深度報道奠定基礎。將大數據技術引入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工作人員可利用新聞信息具有關聯性的特征,充分發揮數據分析技術的功能,對同一新聞事件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與呈現,找到數值間的邏輯關系,最終實現深度新聞報道[3]。在以往的工作中,電視新聞采編在內容方面容易出現層次淺、深度不夠以及價值低等問題,引入大數據技術后,采編人員可利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挖掘、數據預測等大數據技術搭建系統而完整的新聞鏈條,解決新聞內容碎片化、低價值的問題,為高質量、深層次的新聞報道提供有效支撐。
面對信息時代新媒體平臺的廣泛沖擊與影響,電視媒體的新聞采編工作應始終以受眾為核心,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采編工作的相關信息進行針對性提取與分析,以精準把握受眾的閱讀喜好與習慣。為讓新聞采編數據分析更具針對性,應建立并不斷完善新聞采編的集中化數據分析體制,以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信息采集、數據挖掘以及數據整理功能[4]。
大數據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應與時俱進,加緊建立基于新聞采編的集中化數據分析體制。一方面,認真研究大數據技術的特點和技術實施方法,建立一體化、系統化、靈活的數據分析體制。在以往,受傳統采編理念以及時代發展限制,電視新聞采編始終無法擺脫分散式數據采集的工作模式。現如今,新聞采編行業應不再為分散式數據采集所困,而要致力于運用信息采集技術、數據庫架構、數據處理技術、算法及可視化等技術提高采編數據的集中性,實現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及時、全面的一手新聞信息。另一方面,要實現數據集中化采集與電視新聞制作的融合。采編人員應利用移動設備與互聯網挖掘不同時段、不同類型與主題的新聞信息,并圍繞受眾需求確定制作主題,制作出有價值、有內涵的新聞內容[5]。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成倍增長,但信息的內容卻略顯淺薄,缺乏深度。在碎片化信息時代,如何挖掘隱藏在新聞背后的信息,打造價值與深度并存的新聞看點,成為電視新聞采編突破現實發展困境的重要手段。大數據技術是采編人員了解各類網絡平臺新聞信息的技術支撐,它能幫助采編人員深入挖掘新聞事件信息,真實而客觀地呈現新聞內容,形成對某一新聞事件的專題、系統性報道[6]。
深入挖掘新聞事件信息,應從兩個方面予以落實。第一,利用好大數據技術這一“道具”,基于用戶需求橫向全面、縱向深入地挖掘數據。要將“深入挖掘”與“淺層汲取”區別開來,深入挖掘不僅需要采編人員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信息進行挖掘,而且還需要其靈活運用相關性分析技術、集群環境分析技術等對所獲信息進行真偽辨識、價值鑒定及關聯性分析等,然后篩選出內容深、價值高的信息。大數據技術使得采編人員能進一步實現透過現象看本質,呈現更生動、深刻的新聞內容。第二,對關乎民生的新聞要進行專題報道,并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溝通。電視新聞與普通的報紙、雜志新聞不同,對于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民生新聞,電視媒體應實現專題報道。在報道中,電視媒體要實現與互聯網平臺的聯系,以便受眾及時參與到深度報道的交流現場,為深度報道提供意見與建議。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使電視新聞行業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面對異常復雜與嚴峻的生存環境和行業競爭挑戰,電視新聞行業應不斷創新報道內容與報道形式,以確保新聞受眾群體的穩定,盡可能規避因受眾群體萎縮而造成的行業發展受阻。在大數據時代,新聞來源的渠道更加廣泛,電視新聞采編與報道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7]。
電視新聞行業應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實現新聞采編與報道形式的多元化、生動化及趣味化。
首先,電視新聞采編形式應實現多樣化。以往,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只能通過采編人員親到現場,采用面對面采訪的方式來獲取新聞信息。大數據時代,新聞采編的形式愈加多樣化,采編人員可進行實地采訪,也可進行線上采訪、“線上+實地”相結合以及無人機航拍采訪等各種形式。例如,無人機航拍采訪是當前新聞采編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其具有視角獨特、成本低、易攜帶以及時效性高等特點,能夠使觀眾在第一時間獲取感興趣的新聞信息。
其次,電視新聞報道方式也應實現多樣化。電視新聞報道是一門藝術,報道不僅要敘述新聞事件本身,也要敘述與事件相關的背景知識,力求將新聞事件全面、科學、客觀地呈現給觀眾。
最后,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應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平鋪直敘報道、倒金字塔式報道以及折中式報道結合起來,使新聞報道更加全面生動。
在新聞采編工作中,采編人員應根據大數據技術,了解和掌握受眾感興趣的內容主題,通過充分了解,篩選出可進行新聞報道的目標主題,并將目標主題提上選題大會。通過討論和分析,最終確定新聞報道的選題。在選題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采編人員應靈活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完成新聞選題。
一方面,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根據目標群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選題。隨著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青年人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通過手機瀏覽新聞、獲取信息已十分普遍。通過大數據分析可知,老年人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要遠遠高于年輕群體。因此,新聞媒體可通過電視渠道傳播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吸引老年人的注意,以更好地穩定受眾群體。在新聞報道時,電視新聞媒體應建立自身的網絡平臺系統,并加大與各大互聯網終端的合作,力求將新聞內容傳播得更遠。另一方面,運用大數據技術,積極整合不同平臺的數據內容,實現選題視角的獨特化、選題方向的多樣性以及選題內容生動性。
運用大數據進行電視新聞采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聞數據,新聞采編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數據運用能力、新聞采編素養以及職業道德水平,保證數據運用的真實性。新聞采編人員務必在確保新聞內容真實的前提下進行新聞制作,以真實的數據和理性的分析來打動受眾。
第二,保證內容的新穎獨特。大數據時代,新聞信息多如牛毛,采編人員只有確保新聞的新穎獨特,實現新聞信息與受眾需求的智能化匹配,才能確保新聞報道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參考大數據進行采編時,過分依賴大數據也可能造成新聞信息失真,因此,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新聞采編,是一個必須遵守的原則。
第三,確保能正確引領社會輿論。電視新聞媒體應傳播社會正能量,采編人員應嚴把新聞內容質量關,切忌因過于追求新聞點擊率與流量而喪失新聞的輿論引導性。
大數據技術為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了解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優勢,并積極轉變采編工作理念和思維,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實現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新形勢下,電視新聞采編應具有開拓創新的理念與意識,做到既能把握好大數據時代的工作機遇,又能積極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各種挑戰。面對電視新聞受眾信息獲取方式的轉變以及受眾日漸多樣化的審美需求,采編人員要應用大數據技術精準把握受眾閱讀習慣,提煉出能抓住受眾眼球且具有一定內涵與深度的優質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