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杜偉華
為有效控制學生在課堂上對移動終端的使用情況,將學生手里的移動終端作為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重要工具而不再是逃避課堂學習的心里寄托,文章以靜態路由教學設計為例,對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該教學設計模式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及學習興趣有明顯提高。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改革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必然趨勢。伴隨著智能終端技術的迅速發展,如何在如今的高校課堂上將學生手里的移動智能終端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工具,提高其課堂學習興趣及參與率,而不再是逃避課堂學習的心里寄托,針對上述問題,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越來越被提及。
在上述情景下,學生的學習生活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量數據被產生、分享、應用,這些數據如果能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必能達到新的教學改革轉型,應用前景廣闊,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則成為該教學模式下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文章以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靜態路由教學設計為例,介紹了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學設計方法,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移動智能終端的無縫銜接。
文章所提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可以安裝在移動智能終端的一款專用學習平臺“超星學習通”來進行教學及學習的。該教學模式將現代課堂教學與移動終端的“超星學習通”APP進行了有機整合,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組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既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手機使用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又能對學生在課堂這種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不能夠完成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完善和補充。
靜態路由作為計算機網絡技術中實現中小型企業不同網段間互聯的關鍵技術之一,雖然簡單,但其以較高的路由優先級以及較低的路由成本頗受中小型企業青睞,成為中小型企業中實現不同網段互聯的關鍵技術。
靜態路由教學節段是在學生對局域網內和局域網間的概念有了基本認知、對路由基礎有了一定了解、同時掌握了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的使用及對直連路由原理及配置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后開展的。此時,學生已經能夠實現企業網絡中單臺路由器下不同網段下用戶間的信息互通及資源共享,但對實現兩臺及以上路由器所連接的不同網段下用戶間的信息互通方法并不清楚,學習興趣濃厚。
靜態路由教學設計以實現中小企業網間互聯為任務主線,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借助“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碎、動、減”設計,總體框架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知識傳遞及課后知識轉化三個教學環節。
2.2.1 課前自主學習
該環節是需要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完成的必備教學環節。學生通過移動智能終端查看教師預先發布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靜態路由微課視頻,并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點,提前了解靜態路由的相關概念,明確學習主題。
2.2.2 課中知識傳遞
課中知識傳遞以任務驅動為主,通過“情景導入、任務下達、新知講解、任務實施、拓展應用、總結梳理”六個環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習通中預先設置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這一任務主線完成此次教學內容的學習。
(1)情景導入
教師首先給出創建的學習情景,學生根據學習情景得到簡化的網絡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然后在Cisco仿真軟件中進行任務驗證與分析。具體任務:通過之前所學的直連路由知識完成圖1的數據配置后,能否使用ping命令實現用戶A和用戶B之間的相互訪問?

圖1 情景簡化網絡拓撲結構圖
針對學生反饋的實驗結果,由教師引導、學生在Cisco仿真軟件的Simulation模式下、只選中協議列表中ICMP協議的基礎上,通過發送簡單PDU(協議數據單元)觀察數據包的轉發現象,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并將小組討論結果通過手機終端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即發現問題。
(2)任務下達
教師首先根據學習通中各小組提交的分析結果,點評歸納上述情景中造成用戶A和用戶B不能正常通信的原因,并在“超星學習通”中完成小組評價;學生則根據自己實驗情況、小組分析結果以及教師點評進行對比分析、思路整理。
完成上述環節后,由教師明確本次課的學習主題,給出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方法:當網絡拓撲結構中有2臺及以上的路由器時,就需要在每臺路由器上為網絡中的數據包進行指路,本次教學先給大家介紹一種通過管理員手工配置為網絡中的數據包進行指路的方法:靜態路由。
整個環節結合啟發式、講授式教學方法完成任務下達,并給出本次教學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列表。
(3)新知講解
該環節主要圍繞什么是靜態路由、靜態路由優缺點、靜態路由應用場景、靜態路由配置方法來進行知識傳遞。此環節中,對基本的概念性問題通過教師在“學習通”中設置任務點、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對于學生難理解、實際應用中涉及到的關鍵知識點則通過播放flash動畫、頭腦風暴等教學方法,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學習,該教學節段主要圍繞靜態路由配置方法、生效條件及其應用場景完成教學重難點的學習。
(4)任務實施
學生在完成靜態路由教學重難點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任務實施掌握路由器上靜態路由的配置方法與技能。任務要求:通過靜態路由配置解決圖1中用戶A和用戶B之間不能相互訪問的問題。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步驟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每臺路由器上靜態路由參數表的構建,并將小組討論結果上傳至學習通。教師根據學習通中小組完成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小組成員分析其提交結果,分析完成后由教師進行階段總結點評;學生則根據教師點評,對比小組提交結果,進行問題查找,原因剖析,最終完成思路梳理;同時,教師在學習通中完成小組評分。
步驟一完成后由教師發布步驟二和步驟三,學生則在Cisco仿真軟件中使用靜態路由配置命令、根據步驟一完成圖1中每臺路由器上的靜態路由配置操作,配置完成后進一步完成配置結果的驗證,并能夠對返回的驗證結果進行分析。在上述整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題,教師則充當配角巡查學生的操作情況,解決學生操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上述任務完成后,由教師發布學習通中預先設置的階段小結任務: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完成任務實施中靜態路由配置步驟及配置能否成功關鍵點的梳理小結,并將個人完成情況提交至“學習通”。由教師根據學生提交情況完成評分,進一步鞏固教學重難點。
(5)拓展應用
該環節主要通過播放應用案例介紹企業實際網絡中靜態路由的應用,在播放案例的同時由教師在“學習通”中發布如下主題討論:你能描述該公司的需求是什么嗎?你知道如何實現該公司的業務需求嗎?學生通過觀看案例,思考完成“學習通”中已發布的主體討論。教師則根據學生的提交情況進行歸納梳理,明確拓展任務,協助學生提出解決方案。
學生在給出解決方案的基礎上,結合任務實施環節中靜態路由的配置方法及步驟完成拓展應用中的配置操作,從而實現該公司的業務需求。
在該環節中,首先需要學生根據簡化規則得到該公司業務拓展后的簡化網絡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根據靜態路由配置步驟需首先完成步驟一,構建每臺路由器上的靜態路由參數表。但在企業實際網絡中,我們可以看到路由器上接口的實際使用情況,但是看不到其具體接口的IP信息,因此需要學生通過之前所學的show命令完成路由器上路由信息的查詢,在完成上述信息查詢的基礎上才能完成路由器上靜態路由參數表的構建。

圖2 企業業務拓展后對應的簡化網絡拓撲結構
步驟一完成后,學生繼續完成步驟二和步驟三,來驗證個人解決方案。同時,教師在此環節會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拓展任務的配置操作及配置結果的驗證分析,從而完成學生學習成果的抽查檢驗,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拓展任務完成后,由教師對該環節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小結,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完成學習通中本次拓展任務所對應的任務實施報告。該教學環節主要通過講練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學生掌握實際生活中靜態路由的應用場景,達到鍛煉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
(6)總結梳理
該環節主要要求學生對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教師則根據授課內容,做簡單小結,完成作業布置。此外,在該環節中學生還應根據自己課堂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評、小組成員之間完成互評、小組組長根據各成員表現完成評分。
2.2.3 課后知識轉化
課后,教師在學習通中發布由企業專家上傳的靜態路由實現企業網絡互聯案例,鼓勵學生關注、拓展學習資源,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新標準,從而拓寬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問題解決能力。
該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將“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斜街。學生的綜合成績是通過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簽到、參與討論、課堂互動、完成任務點、作業、章節測試等形式,所形成的基于過程的多元化考核評價結果,并將課堂表現中的自評、互評、組長點評等考慮其中。既有利于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等,也有利于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補充或修改教學資源,并根據學生反饋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差異化指導。
結語:文章以靜態路由教學設計為例,對基于安裝在移動終端的“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應用研究。根據平臺統計功能,該教學設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生成績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