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高鍵,廖宗生,毛遠科,劉 卿
(廣西賀州市人民醫院口腔科,廣西 賀州 542899)
牙種植是一種以植入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金屬材料的方式修復缺失的牙齒,種植牙可以獲得與天然牙相似的功能、結構及外形美觀程度,它有著功能強、不磨牙、固位好、種植牙美觀、舒適方便、操作簡單等特點。種植體周圍感染是牙種植常見并發癥,而種植體周圍感染控制的好壞事關種植治療的成敗[1]。臨床通常采用翻瓣刮治方式治療,可對感染部位的炎性肉芽組織進行清理,清除潛在病菌,加快骨與牙種植體的結合,但單一使用治療效果欠佳。骨再生術可通過將骨粉與膠原膜填塞在缺損部位,起到促進成骨以及牙槽骨快速修復的作用,促進牙周健康[2]。本研究旨在探討骨再生術聯合翻瓣刮治對牙種植周圍感染患者牙周健康指標與炎癥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西賀州市人民醫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牙種植周圍感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0~60歲,平均(46.12±13.22)歲;體質量指數18~24 kg/m2,平均(21.12±1.21)kg/m2。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35~65歲,平均(50.21±10.25)歲;體質量指數19~24 kg/m2,平均(21.14±1.19)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口腔科診療常規》[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牙種植體周圍發生炎癥現象者;患者牙槽嵴頂出現輕微或中度的垂直、水平吸收等。排除標準:未能進行外科手術者;全身性系統疾病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翻瓣刮治方式:將種植體表面病損區的炎性肉芽組織清理干凈,骨膜下翻瓣,磨除骨嵴,將異常骨尖采用骨粉填補骨缺損區,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清潔術區,將膠原膜置入骨膜下后縫合傷口。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骨再生術治療:在牙槽骨外側的牙齦作一小切口,暴露牙槽骨,直接看到骨缺損的區域后,在骨缺損的區域移植人工骨粉等活性物質,最后用一張人工膜把缺損部位保護好,促進成骨,修復牙槽骨,叮囑患者術后1 h內禁止進食。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后6個月進行療效評估。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6個月種植體邊緣骨高度:采用X線片觀察患者種植體近位置和遠位置的骨高度變化,以其頂端為標點,種植體在邊緣骨高度以上為正,以下為負。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牙周健康指標[4]。其中探診指數(PD):使用的牙周探針要鈍頭帶刻度(直徑0.55 mm左右),與牙長軸平行,其尖端緊貼牙面,從袋底到齦緣底的距離為探診深度。齦溝出血指數(SBI):健康的牙齦探診以后齦溝不出血,健康標記為0或1級;探診以后有點狀出血標記為2級;探針以后有線狀出血標記為3級;探診以后血溢滿齦溝標記為4級;如果有自發出血傾向標記為5級,分數越高表示牙齦炎癥越重,出血越嚴重。菌斑指數(PLI):用視診結合探針的方法檢查,根據牙面菌斑的厚度記分,記分標準:0分為肉眼觀察無菌斑;1分為齦緣區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視診不可見,若用探針尖刮牙面可見牙菌斑;2分為肉眼可見中等量菌斑;3分為齦溝內或齦緣區及鄰面有大量菌斑,分值越高,菌斑狀況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脂聯素水平與炎性狀態,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脂聯素水平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以[例(%)]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種植體邊緣骨高度 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1、6個月種植體邊緣高度呈逐漸升高趨勢,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種植體邊緣骨高度比較 ( ±s, mm)

表1 兩組患者種植體邊緣骨高度比較 ( ±s, mm)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后1個月比,#P<0.05。
組別 例數 種植體邊緣骨高度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 50 2.42±0.25 3.12±0.25* 3.45±0.25*#試驗組 50 2.41±0.15 3.48±0.15* 3.62±0.23*#t值 0.243 8.731 3.539 P值 >0.05 <0.05 <0.05
2.2 牙周健康指標 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PD、SBI、PLI指數均降低,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周健康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牙周健康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D:探診指數;SBI:齦溝出血指數;PLI:菌斑指數。
組別 例數 PD(mm) SBI(級) PLI(分)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 50 4.32±0.67 2.33±0.42* 4.19±0.77 3.19±0.67* 1.88±0.71 0.88±0.40*試驗組 50 4.33±0.70 2.00±0.43* 4.21±0.71 1.21±0.21* 1.81±0.74 0.21±0.10*t值 0.073 3.882 0.135 19.940 0.483 9.1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脂聯素水平與炎性狀態 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脂聯素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脂聯素水平與炎性狀態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脂聯素水平與炎性狀態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RP: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脂聯素(mg/L) CRP(mg/L) TNF-α(ng/L)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 50 9.64±2.40 11.38±2.10* 5.26±1.20 4.20±0.80* 8.62±2.22 7.30±2.12*試驗組 50 9.62±2.00 13.40±2.65* 5.25±1.24 2.30±0.32* 8.70±2.31 5.20±1.30*t值 0.045 4.224 0.041 15.593 0.177 5.97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種植義齒的主要并發癥是種植周圍感染,臨床上牙齒翻瓣手術可治療種植體周圍感染,能夠翻開牙齦暴露上下頜牙槽骨,可以進一步進行探查,較大的翻瓣手術可使視野清楚,容易操作,但遠期療效不顯著[5]。
骨再生術是一種新型的促骨再生技術,能恢復牙槽骨正常外形;同時將牙周膜材料作為最佳屏障,進而阻止牙齦上皮在愈合過程中出現沿根面生長現象的發生,在牙周膜纖維埋入中,能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通過骨粉和膠原膜的填充能夠將潛在的致病菌去除,可進行徹底的清潔,促進患者牙周健康的恢復,加快種植體與骨的結合度,進而改變種植體邊緣高度[6]。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1、6個月種植體邊緣高度高于對照組;PD、SBI、PLI指數低于對照組,表明骨再生術聯合翻瓣刮治能調節牙種植周圍感染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標,改善種植體邊緣體高度。
血清脂聯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成與釋放,抑制牙種植周圍感染患者牙周炎癥,其水平升高利于患者預后;血清TNF-α、CRP能促進趨化因子、黏附因子及炎性介質的產生,參與牙種植周圍感染過程。骨再生術通過對種植體周圍病菌的清潔,有利于種植體周圍感染的炎癥控制,改善種植體周圍感染患者的脂聯素與炎癥因子水平[7-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血清脂聯素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骨再生術聯合翻瓣刮治能有效提升脂聯素水平,降低炎癥反應。
綜上,骨再生術聯合翻瓣刮治治療牙種植周圍感染臨床效果顯著,促進患者牙種植體高度改善,同時能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牙周健康,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