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夏陽
(漣水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 淮安 223400)
月經不調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其是指月經期間出現顏色、性狀異常的出血,或經期提前、延后等,同時伴隨著小腹墜脹、疼痛等癥狀,主要與患者情緒、溫度、飲食以及生活不良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激素類藥物治療,但患者服用后易產生多種不良反應,且復發率較高。中醫理論認為,月經不調屬氣滯血瘀證,其病因主要在于七情因素導致肝郁氣滯,氣血受阻,損害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從而導致沖任胞宮功能失調。溫經湯中有桂枝、吳茱萸等藥材,具有通行血脈、溫經散寒的功效;桃紅四物湯則具有通經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2]。本研究旨在探討溫經湯配合桃紅四物湯對月經不調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漣水縣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月經不調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8~40歲,平均(27.52±0.54)歲;病程3~9個月,平均(5.81±0.23)個月;月經不調類型:月經提前11例,月經推遲16例,閉經7例;未婚10例,已婚2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8~38歲,平均(27.25±0.31)歲;病程3~9個月,平均(5.80±0.22)個月;月經不調類型:月經提前10例,月經推遲15例,閉經9例;未婚11例,已婚2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婦產科學》[3]中關于月經不調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婦科學》[4]中關于氣滯血瘀證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入組前3個月未使用激素治療者;未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者。排除標準:患有子宮、卵巢等腫瘤者;心、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生理疾病者。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治療:患者根據病情服用復方左炔諾孕酮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372,規格:1.5 mg/片)。月經推遲或閉經患者3 mg/次,3次/d,每隔3 d減少1/3的藥量,直到1.5 mg/d,后再持續服用22 d;月經提前的患者在其基礎體溫上升3 d后,1.5 mg/d,持續服用12 d;月經量過少的患者,從來月經的第5天開始服用,1.5 mg/d,連續服用22 d,中途不能停用,服用完第3天會正常來月經,并在月經第5天繼續服用下個月的藥量,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采用溫經湯配合桃紅四物湯治療,其組方為:當歸、白芍、桂枝、麥冬、法半夏9 g;吳茱萸、川芎6 g,生姜和甘草3 g,人參18 g,阿膠32 g。若患者存在情緒緊張、焦慮癥狀,加入合歡皮12 g和郁金9 g;若患者胃脘有冷痛不適的癥狀,加砂仁4 g;大便塘稀的患者加入山藥12 g和茯苓9 g;小腹墜脹冷痛的患者,加入香附12 g與小茴香6 g;若患者痛經嚴重,則加入白芍20 g,1劑/d,水煎后于早晚各服用1次,月經前服用,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配合桃紅四物湯,方藥為:桃仁和紅花10 g作為基礎方,其他藥材為當歸、白芍和熟地15 g,川芎12 g,赤芍10 g以及甘草6 g。若患者伴有氣虛問題,加入黨參15 g和黃芪20 g;寒凝嚴重者加桂枝和艾葉各10 g,肉桂6 g;氣滯加柴胡15 g以及香附和郁金各10 g。使用清水浸泡藥材后,文火煎煮,煎出350 mL藥汁,1劑/d,于早晚各服用1次,首次服用時間為排卵期開始,至月經來潮為止。1個經期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試行)》[5]進行評定,其中治療后患者月經失調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為顯效;月經失調癥狀明顯好轉,月經周期、月經量、月經顏色等逐漸恢復為有效;治療后月經失調癥狀無變化,且月經周期、月經量等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為5 min取血清,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小腹不適、失眠、頭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性激素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LH及觀察組患者E2、FSH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E2:雌二醇;LH:促黃體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
組別 例數 E2(pg/mL) LH(mU/L) FSH(m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4 24.46±6.71 32.45±7.39* 10.32±3.63 14.68±3.56* 5.63±1.13 8.69±1.73*對照組 34 24.68±6.82 27.92±7.03 10.52±3.57 12.89±3.78* 5.72±1.16 6.01±1.85 t值 0.134 2.590 0.229 2.624 0.324 6.1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月經是女性身體機能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月經不調主要是指女性生理期月經周期、月經經量等發生異常,其臨床表現多為月經量減少、經期不規律等,嚴重者甚至引發臟器功能失調、劇烈腹痛。激素類藥物可通過調節子宮內膜的生長調節月經不調癥狀,但部分患者在服用該類藥物治療時可增加婦科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6]。
中醫學將月經不調的病因歸結于天癸、腎氣以及沖任盈虧的失衡,同時與寒涼、飲食、情志以及酗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在實際治療中,要遵循調和陰陽的原則,使患者氣血充盈,達到疏肝健脾的目的。溫經湯方子選自中醫典籍《婦人大全良方》,是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方劑,溫經湯中桂枝、吳茱萸為主藥方,具有通利血脈、溫經散寒的功效;白芍、當歸和川芎入肝經,三者作為臣藥可養血調經;麥冬味甘性微寒,能夠清熱養陰,而阿膠味甘性平,具有養血、止血、潤燥的功效;半夏入脾經,可健脾和胃,通降胃氣化瘀結;生姜解表散寒;人參大補元氣;甘草緩急止痛,多種藥物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共同使用,補養沖任,起到固本、溫經、散寒、活血的功效。桃紅四物湯出自醫學典籍《醫宗金鑒》,該方劑中紅花和桃仁可通經活血、化瘀止痛;川芎、當歸可行氣活血;白芍能柔肝止痛、養血;赤芍散瘀止痛;熟地滋陰補血;甘草則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升;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溫經湯配合桃紅四物湯可有效緩解月經不調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
E2主要由女性卵巢分泌,其可起到促進性器官和副性征正常發育的作用;LH在促使雌激素分泌以及黃體的形成、分泌孕酮方面意義顯著;FSH的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其可促進卵泡成熟,卵泡顆粒層細胞增生分化,并促進整個卵巢長大。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吳茱萸中的吳茱萸堿可延遲痛覺反應時間,且對子宮收縮有拮抗作用;當歸中的阿魏酸可抑制垂體分泌催產素,并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人參中的人參皂苷可通過調節物質代謝從而調節性激素水平;桃仁中的提取物可調節內分泌紊亂[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性激素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提示溫經湯配合桃紅四物湯可調節性激素水平,從而達到治療月經不調的作用。
綜上,在月經不調的治療中,應用溫經湯配合桃紅四物湯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調節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