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綠
(宜州聚力混凝土有限公司,廣西河池 546309)
在對水泥施工材料進行分析時,根據相關文獻以及參考資料的記載,發現水泥工藝的外加劑技術其實早已經在100 多年以前的國外發達國家已經被使用。后來,在經過不斷演變和發展之后,逐漸引入國內。我國對于水泥的使用量非常大,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研究結果,我國水泥每年的生產量基本上可以超過10億t,同時水泥的使用量也在一直不斷提升。傳統水泥在生產過程中,會導致大量的資源被消耗,其中甚至還包括自然資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久而久之,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且還會阻礙我國當前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理念和要求。針對這一現狀,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開展了有關水泥工藝的研究,在保證水泥使用性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礎上,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外加劑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就可以實現水泥性能的有效提升。
在與當前的水泥生產現狀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很多因素都會對外加劑的使用效果產生影響。外加劑的使用效果不佳,將會直接影響到水泥的使用性能。在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實踐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對外加劑的適應性產生影響。本文在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時,將堿含量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在與水泥生產現狀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水泥中存在不同含量的堿含量,那么勢必會導致同一類型的外加劑適應性比較差,無法將其自身在應用時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比如某公司在對低堿水逆進行生產時,發現其生產出來的水泥與外加劑的適應性存在非常嚴重的偏差問題[1]。與此同時,其自身的凈漿流動程度也比較小,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堿含量過高,如圖1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如果水泥本身的適應性比較良好,同時其自身的堿含量能夠控制在0.37%~0.52%的范圍之內,那么外加劑在其中的應用,就可以實現小范圍的波動。另外,如果是適應性比較差,或者是不穩定的情況,其水泥的堿含量會在0.54%以上。

圖1 水泥適應性受到堿含量的影響
2.1.1 礦化劑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技術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在水泥生產時,也可以對先進的工藝手段進行引進和利用,為水泥的性能提供保證。外加劑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加劑的使用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水泥的性能。所以要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實現水泥工藝外加劑技術的合理應用。其中,礦化劑技術在提出以及具體應用過程中,其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外加劑,礦化劑一般會直接在實踐中將其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能夠實現對碳酸鹽的加速溶解處理。在實踐中,由于早強礦物本身的形成相對比較早,對于產品本身的質量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2]。一般在對其進行控制時,會將其控制在2%左右。除此之外,使用量如果沒有辦法達到基本的要求,那么將會導致水泥的整個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水泥的使用量一旦無法控制在基本的標準使用范圍之內,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的發生。另外,在水泥的實際生產以及具體加工處理過程中,礦化劑在其中的應用,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復合礦化劑、單礦化劑,如表1 所示。

表1 常用礦化劑及作用
2.1.2 晶種技術
在水泥生產加工處理過程中,可以在其中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要求,在其中增加某一種晶體,這樣做是為了促使結晶率能夠得到改善。這也是晶種技術的應用原理,其實我國在晶種技術的研究以及發展上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根據不斷深入研究和實驗論證分析,總結該技術在實踐中科學合理的應用,可以促使礦物形成的速度有所提升。在生料的制備生產過程中,可以在水泥材料中加入礦化劑以及晶種,將這兩者共同應用其中,可以實現對最終結晶率的改變[3]。但是在具體應用時,必須要與水泥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實現對比例的有效控制。通常情況下,在對兩者進行控制時,要將其分別控制在3%、1.5%即可。
2.1.3 生料助磨劑技術
通常情況下,在水泥的生產加工處理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保證水泥自身的粉末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和優化,就必須要在水泥制備時,對符合實際要求的助磨劑進行合理應用。助磨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直接在水泥物料的顆粒表面進行有效的吸附操作。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盡量避免受到嚴重的摩擦力影響,從而實現對物料表面光滑問題的有效處理。材料在其中的添加,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對物料在其中的流行性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其自身的流行性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其自身的性能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和優化[4]。由此可以看出,在水泥的生產以及加工處理過程中,可以對石墨以及焦炭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應用,將這些材料作為助磨劑,這樣有利于為水泥的生產質量提供有效保證。
在與水泥制備系統外加劑進行結合分析時,發現其中會涉及類型比較多,其中包括緩凝劑、水泥助磨劑等。與其相對應的外加劑技術則包括水泥助磨技術、緩凝劑技術等。
2.2.1 水泥助磨技術
水泥助磨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大體上與生料助磨技術比較相似。水泥助磨劑技術在應用時,也可以直接在物料表面進行自行的吸附。在實踐中,可以對物料相互之間的光滑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其進行適當的改善和優化。這樣做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水泥流動性的有效提升,同時還能夠為粉末質量提升提供有效保證。在實踐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的不同,將其劃分為液態助磨技術以及固態助磨劑。在使用液態助磨劑時,一般情況下需要將其控制在0.01%的比例要求上,而如果是使用固態助磨劑,通常可以將其控制在0.2%~1%的范圍之內。
2.2.2 緩凝劑技術
眾所周知,混凝土是建筑行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于一些大型的混凝土項目建設而言,一般在對混凝土終凝時間進行控制時,必須要保證在7h 左右。但是緩凝劑技術在其中科學合理的引進和應用,對終凝效果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緩凝劑技術在應用時,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直接將水泥表層中的水分全部都吸附干。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避免水泥在遇到水分之后會出現嚴重的水化情況,最終導致終凝的時間越來越長。通過這種方式在其中合理的應用,有利于實現對水泥質量的改善和優化,為水泥的使用性能提供保證。
水泥是建筑工程項目在設計以及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材料,水泥的生產加工質量能夠直接影響到水泥后續在使用時的效果。而水泥的生產加工質量則會受到外加劑的影響,為了保證外加劑技術在其中科學合理的應用,為水泥的生產質量提供保證,需要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對不同類型外加劑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利用。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外加劑的應用效果,而且還能夠提高水泥的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