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瑞,金 艷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
在山區開展建筑規劃期間,建筑工程在平面、豎向兩個方向,同時完成設計工作。總平面設計工作,具體表現以建筑工程立體視角為切入點,開展各項規劃與設計。豎向設計占據城市規劃中較為關鍵的部分,其設計方法極為重要,直接關乎山地各項建筑工程的日常運作,比如交通、排水等。因此,加強山地建筑豎向設計研究,尤為關鍵。
本工程為山地建筑工程,場地南側緊鄰公租房中央大道,北側為上位規劃道路。西側為現狀臨時民宅,東側為公租房小區內部道路。項目用地約158957.8m2,東西長約648.4m,南北長約540.4m,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為典型的山地建筑形態,南北高差最大約60m,東西最大高差約75m,場地東側有一自然山溝貫穿場地。
針對山地建設開展的工程設計工作,應以建筑區域為核心,綜合開展各項考察工作。借助建筑區域的實際情況,依據地勢特點,完成豎向設計工作。在豎向設計期間,應結合場地的實際情況,科學完成標高設計,便于減少土石方工程任務量。與此同時,在施工期間,應減少施工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維護山區環境的生態性。以山區為視角開展建筑設計時,以豎向設計為主要表現形式。
在設計資料準備齊全條件下,設計單位有序開展豎向設計程序。建筑豎向設計應關注地面樣式設計效果,確定設計地面樣式的基礎性,應保障豎向設計的規范性,同時認真完成地面樣式的設計工作。在設計地面樣式期間,較為關鍵的工藝設計項目為整平場地。平整處理地面,作為建筑設計的關鍵設計項目。然而,在各項客觀條件共同作用下,結合建筑工程區域的實際情況,有序完成地面樣式設計。在此期間,將會面臨坡度設計問題,結合建筑工程區域地勢斜坡變化情況,能夠將山地建筑工程的地面斜坡樣式予以分類,第一類為多坡型,第二類為雙坡型,第三類為單坡型,第四類為水平型。斜坡樣式的劃分依據為:建筑區域內實際含有的平面數量,每種地面樣式設計,對工程建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設計單位應重視地面樣式的設計。
在確定地面樣式的基礎上,繼而開展地面坡度設計。坡度設計,在山地建筑豎向設計體系中,作為較為關鍵的工作項目。在一般情況下,考量施工區域排水問題,結合地勢構造、地質情況,加以設計分析,以此控制山地坡度。坡度設計較大時,對山地施工運輸將會產生一定阻礙,降水較大時,地表將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沖刷。如若坡度設計較小,將會引起山地施工區域內發生廢水沉積,難以在短時間內高效排出。因此,在設計期間,應結合建筑區域的實際需求,完成坡度設計與控制。
坡度設計完成時,有序開展地面標高設計工作。在山地建筑施工區域內,開展地面標高設計,較為關鍵。標高設計成果,將會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設品質,甚至影響施工成本。因此,在開展地面標高設計工作時,應盡可能使用豎向規劃標高的形式,此種設計模式具有設計規范性。或者在設計標高期間,結合山地區域內的災害情況,比如給排水情況、工程建設任務量等因素,以此提升地面標高設計與實際工程建設的契合度[2]。
(1)等高線法,在豎向設計領域中較為廣泛地應用。設計中全部的豎向設計,均可使用高線法予以表達。等高線法的設計優勢在于:能夠清晰繪制豎向設計圖,甚至能夠在高線圖中注明建筑標高。圖1 為等高線法設計的建筑示意圖,圖1 中建筑本身的高度,以及建筑周圍景物的高度,都采用了上述方式設計。圖2 為等高線豎向設計的實景圖。圖2 在與圖1 對比觀看時發現:實際建設完成后,建筑能夠體現出整齊規范的特點,并且實際工程與設計基本相符。由此說明:等高線法具有實用性。

圖1 等高線法繪制的豎向設計

圖2 等高線法繪制的豎向設計建筑
(2)剪頭法。具體指在設計期間,使用箭頭完成圖紙信息標注,以此提升施工人員注意力。一般情況下,剪頭發標注的均為關鍵的設計項目,比如標高、道路坡向等。
(3)局部剖面法。此種豎向設計表達形式,適用在地勢較為繁雜的區域,借助此種豎向設計方法,能夠清晰展示施工所需的各項信息,提升豎向設計效果展示的直觀性。
在山地建筑施工期間,豎向設計工作應考量多方因素,比如生產工藝適應性、交通運輸性能、場地排水條件等。由于土方工程施工建設具有一定復雜性,在開展豎向設計期間,應綜合考量土方工程的施工情況,以此控制土方工程施工任務控制。
(1)結合用地的現實情況,利用場地高度的差異進行分臺設計,理性地規劃校園的教學區、體育區和居住區,創造一個自然開放的校園環境,同時改善不同功能之間的聯系。
(2)科學理性地利用走廊和庭院的規劃,來有效地解決陽光和照明問題,減少干擾,將優美的環境引入建筑,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3)建筑的內部功能和循環滿足目前的教學和使用職能,同時充分考慮學校未來發展的需要,并相應地為擴大留出空間。
(4)注意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間的高度差異,以及建筑物和山脈之間的關系,并認識到建筑和環境的和諧共存并且不影響功能的使用。
在山地建筑施工建設期間,土方石量的施工應用,直接關聯著施工全程序的施工任務量、施工成本總量。土方石量較多時,將會增加施工任務、提升施工難度、相應增加工程成本。因此,在施工區域豎向設計期間,應關注土方石量的使用情況。加強土方石量使用量控制,以此有效控制施工任務量,加強施工成本效果。控制土方石量使用的有效防范,具體表現為:
(1)減少擋墻修復,增加護坡設計。
(2)建筑體量盡可能地控制,不宜較大。
在土方石量實際施工期間,應遵守的施工原則為:
(1)道路設計方向,以等高線方向為參考。
(2)地下室、臺階等建筑項目的設計位置,宜設計在凹地區域。具體設計依據地勢情況而定。凹地以載荷小為主,設計方式應以曲線為主。
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高中校園,把“現代、綠色、和諧”等一系列因素,作為設計和規劃的一部分,設計規劃要跟上時代的進步,現代文化也包括在其中,并提高整個學校的運營效率。創建一個綠色符合時代的校園環境。
整體的設計結構如下:
本次規劃設計因地制宜,根據場地的高差進行分臺設計。
1 環:從校園主出入口至次出入口口的一條環路,環路依山而設,貫穿校園。
5 區:依次為校前廣場區,教學區,運動區,后勤區,生活區。
校前廣場區:包含校前廣場,校園露天停車場,校園中軸前廣場。
教學區:教學區的設置于校園西南部,由初中部教學樓、高中部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圖書綜合樓組成、教學區內設置大量的開放廣場及灰空間,以增加學生之間的駐足交流機會,另外教學區遠離體育園,達到動靜分離的目的。
運動區:運動區位于校園東側,全部利用校園場地的填方區,運動場地的集中布置不僅使學校運動場地管理獨立,同時結合景觀營造一個環境優美的體育公園,學生不僅能快樂學習,也能快樂運動,達到素質教育的辦學原則。
后勤區:位于校園東北側,設置有學生食堂。
生活區:生活區位于場地西北側山包上,依山而設,布置有學生宿舍。
綜上所述,在山地區域開展豎向設計工作,具有繁雜性、綜合性等特點,應結合人在山地區域的實際心理狀態、施工成本、工程規劃、工程品質、安全管理等諸多因素,逐一開展豎向設計工作,以豎向設計表達思想為核心,增強各項建筑問題處理效果,以此保障工程建設品質。為此,在開展豎向設計工作期間,應加強山地區域客觀環境把握,減少施工影響,以期獲得優質的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