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娟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三江侗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集紡織、剪紙、印染和刺繡于一體的傳統工藝,曾經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禮品饋贈重要嘉賓。揚甜作為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同樂村平溪屯侗族刺繡區級非遺傳承人,帶領侗族婦女一起織錦刺繡,發展侗繡文化產業,將侗繡產品遠銷海內外。目前三江侗繡已成為侗族人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推動了三江侗族的經濟的發展。
在非遺傳承背景下,打造三江侗族文創品牌,將侗繡圖案與文創產品深度結合,實現侗繡圖案在文創產品中真正的活化。一方面有助于加速廣西三江侗族文創產品市場的發展,滿足廣大游客的消費需求,推動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地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挖掘三江侗繡圖案的寶貴藝術價值,提升三江侗族區域文化品牌影響力。
三江侗繡圖案豐富多彩,刺繡工藝精湛,勤勞的侗族人們從生活采集元素,再進行提取、解構和變形。將圖案運用在侗族服飾上,給色彩單一的服飾增加了裝飾效果。侗繡圖案的圖形符號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1]。
目前,學術界對侗族圖案有一定的研究和成果,但多數是針對湖南地區和貴州地區的侗族地區傳統文化研究,對廣西三江侗繡圖案的美學研究和文創產品開發研究較少,圖案提取不完整,沒有形成系統,且沒有打造屬于三江侗族文創產品品牌。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過程、美的形式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抽象總結和經驗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調和對比、單純齊一、節奏韻律、比例和變化統一。探索和研究形式美法則,能提升人們的審美,培養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法則,能夠使人們靈活地運用形式美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2]。形式美法則有著通用性和普遍性,其審美形式與三江侗繡圖案的審美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三江侗繡圖案的審美符合形式美法則中的對稱與均衡,如侗繡圖案中的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圖案多以正方形、菱形、圓形和幾何抽象動物圖形構成,二方連續圖案左右重復,四方連續圖案上下左右可無縫對接。實現了紋樣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形式美法則中的對稱與均衡。再如侗繡圖案中的獨立圖案,體現了形式美法則中的節奏韻律、變化統一,圖案四周一般由花草紋組成,中間的主圖案由龍鳳紋、蜘蛛紋、花鳥紋、蝴蝶紋和植物紋等組成,主次分明有節奏感,圖形元素分布均勻,在變化中尋求統一。
從本質上講,三江侗繡圖案是創造性的意識形態和生產形態,是侗族人們創造性思維在圖案藝術中的感性彰顯。
3.2.1 形象性
三江侗繡圖案獨具藝術魅力的關鍵在于刺繡中的圖形符號來源于侗族人們的生活。勤勞的侗族人們用抽象的圖形反映真實的生活,每一個圖形符號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如:龍蛇紋是吉祥的象征;榕樹紋又被稱為“生命樹”,寓意生生不息;蜘蛛紋是平安喜慶的吉兆,寓意求子求福。圖形符號不是簡單的生活的復制品,而是先人通過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創造出的具有生動鮮明的生活氣息的藝術形象。
3.2.2 審美性
審美,是對美的事物的鑒別和欣賞。三江侗繡的圖案豐富多樣,包羅萬象,圖案解構組成與美感緊密聯系在一起。侗繡圖案的審美價值主要包括色彩之美、工藝之美和結構之美。侗繡的色彩之美體現在侗繡圖案色彩的多樣化。侗繡色彩一般以紫色為主,紅色、藍色、綠色、粉紅色和黃色作為搭配,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侗繡的工藝之美主要體現在其古老的刺繡工藝上,侗族人因地制宜,通過織錦和繡錦工藝,利用高超的技術,按照染色和織布等多道工序進行制作,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用料使侗繡圖案富有工藝美感。侗繡的結構之美體現在侗繡圖案的構圖上,侗繡構圖點中有線,線中有面,面中夾線,結構精美細致,層次豐富。圖案構圖飽滿而復雜,講究對稱和均衡,使用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構圖,在復雜中尋求統一。三江侗繡圖案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3.3 情感性
人的情感主要體現在對象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產生的心理反映,它是人的一種主觀意識。侗繡圖案能對服飾進行裝飾的同時,也能抒發侗族人們的情感,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如侗族人們對“薩歲”的崇拜,主要體現在蜘蛛紋上,相傳薩神中的“薩巴隋俄”神,化身成一只金斑大蜘蛛。“薩”在侗族傳統文化中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也被稱之為“薩瑪”“薩天巴”。因此,三江侗繡圖案具有一定的情感性,侗族人們對薩神的崇拜,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信仰。
從三江侗繡圖案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圖形符號,如龍蛇紋、花草紋、鳳鳥紋、樹紋、蜘蛛紋和幾何紋等,將其打散重構,形成新的視覺效果。使人們從這些圖形符號中了解三江侗族的歷史發展,了解侗族人們的生活習俗。
4.2.1 打散重構
打散重構是以變異為原則,將形象進行分解,再根據形式美法則進行重新組合成新的形象。提取三江侗繡中具有代表性的龍蛇紋、花草紋、鳳鳥紋、蜘蛛紋和幾何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侗族建筑和風景等元素,將圖形符號重新組合,形成全新的視覺效果,傳統而不失時尚感。
4.2.2 四方連續
四方連續,是圖案畫中的一種組織方法。四方連續是由一個紋樣或幾個紋樣組成一個單位,向四周重復地連續和延伸擴展而成的圖案形式。四方連續圖案在現代家居圖案設計中是主流,在文創產品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地位。因此在三江侗繡圖案的組合方式中可采用四方連續的構圖方式,將圖案呈現無縫銜接的效果,使圖案更具裝飾性效果。
品牌設計是在企業自身正確定位的基礎之上,基于正確品牌定義下的視覺溝通,它是一個協助企業發展的形象實體,不僅協助企業正確的把握品牌方向,且能夠使人們正確的、快速的對企業形象進行有效深刻的記憶。打造三江侗族文創品牌有助于三江侗族打造優質的文旅形象,弘揚三江侗繡傳統工藝,激發文化創造力,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創意、創新、創造元素,讓非遺與時俱進,活力傳承。

圖1 三江侗族文創品牌設計
在三江侗族文創品牌設計中,標志采用元素置換的手法進行設計,以廣西三江侗族風雨橋的屋檐、建筑和侗錦作為設計元素,和“侗”字相結合,形成新的視覺效果,傳達新的意義與表現形式。主色調從侗繡圖案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和黑色,傳統而不失時尚感。品牌輔助圖形采用三江侗繡中的幾何紋樣,將紋樣打散重構,組成新的幾何紋樣和牛圖案。整套文創品牌視覺識別設計風格和色調統一,品牌標志具有一定的識別性和記憶性(如圖1)。
5.2.1 插畫設計
在打造侗族文創品牌的基礎上,將提取出的三江侗族建筑物、幾何紋、花草紋和動物紋,進行打散重組,整幅插畫構圖飽滿層次豐富(如圖2)。整體的色調體現三江侗繡的民族特色,采用深藍作為底色,搭配亮色花紋。插畫圖案提取三江侗繡圖案中的紅色、紫色、黃色、綠色和藍色,黃色和白色作為點綴,色彩層次豐富,主次分明。

圖2 三江侗族文創產品插畫設計
5.2.2 文創產品設計
文創產品就是文化+創意產品,其核心為“商品”。商品的本質是交易,以商品為核心,以文化屬性為附加值。打造三江侗族文創產品,有助于推動廣西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將圖2的插畫設計運用在侗族文創產品中,如產品包裝、保溫杯、筆記本、手提袋、徽章、U盤、透明膠帶和書簽等,形成系列文創產品(如圖3)。傳承和保護三江侗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能帶動三江侗族經濟的發展。

圖3 三江侗族文創產品設計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非遺傳承背景下,打造三江侗族文創品牌,將三江侗繡圖案元素進行解構重組,運用在侗族文創產品中是一種傳承和保護的延續,有助于實現三江侗繡在文創產品中真正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