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1)
浪漫主義畫派擺脫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聯系,注重發揮創作者的想象力,以自身的現實進行創作,以贊美人的精神價值和人權為創作原則。如果用一詞來概括浪漫主義的特點,那就是個性。浪漫主義徹底擺脫了古典主義那種中庸,死板的繪畫風格,更加注重發揮藝術家自己的獨創性,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想法來自由創作,沒有精確的素描關系,也沒有對色彩嚴格控制,它更加變得感性而非理性克制自己的思維,一切都依靠藝術家的個人意愿來完成,而且取材很多都來源于現實,并要求藝術家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追求。
與先前的畫派相比,浪漫主義畫派對繪畫規則的限制更加寬松,那些奇怪的,充滿幻想的,美好與丑惡的故事,都能成功浪漫主義所烘托下的重要角色,甚至能成為主角,這也是浪漫主義非常具有特點的地方。
浪漫主義畫派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家,但其中作為最具代表性創作者要數威廉·透納,作為英國歷史上獨具創造性的天才藝術家,透納擁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質,從他的作品中我們總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壯麗和無比的威力,感受到創作滿腔激情。與許許多多的浪漫主義藝術家一樣,透納的創作素材往往都是依照自然界來作為參考,從中取得自己想要的靈感,以迷離的光線與大氣相互配合混為一體的畫面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創造出只屬于他的內心世界。透納常常表現的是天光水色渾然一體,云、霧、水融會其中的景象。用耀眼光線、燦爛的色彩、大膽奔放的用筆描繪出充滿力量、速度和運動氛圍感的繪畫作品,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一個動蕩不安、炫人眼目的世界。他一生創作的油畫、水彩以及速寫作品數不勝數,這些作品極大程度上給當時的英國藝壇注入了活力。
透納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多的贊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對畫面的氛圍把控十分到位,不同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萊奧納多·達芬奇那樣通過光影的變換來表達人物的心情和狀態,透納的色彩具有魔幻性,他的畫面通過光影的特殊描繪,使整幅畫既有磅礴的氣勢,又有一股童話般的意境,就如同其本人置身在神話中,親眼看見一樣。這樣有群的繪畫方式對于現代主義的發展也給予了足夠多的啟示,透納也因此被稱作引領現代主義繪畫方向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
真實中摻雜著虛幻是對于透納作品最為真實的評價,著重強調氣氛中光的表現,他所創造的畫面來源于對大自然入微的觀察,他的作品總是帶著一股神秘感,與東方的寫意畫著相似的地方。為了達到這種朦朦朧朧的效果,他的作品中運用的色彩和自然界中看到的畫面并非一模一樣,鮮艷的紅、黃、藍、綠等一些純色都是為了滿足畫面的視覺沖擊而故意添加上去,為的就是那種突破常理的畫面意境,通過這幅《日出》就能比較直觀地感受到。

《日出》90.8x121.9cm 布面油畫
透納十分喜歡通過色彩的冷暖來描繪畫面而不是僅僅通過深淺的明暗來表達,畫面中的陰影部分往往同光亮部分一樣著色。先以深色進行打底,再由深到淺層層涂繪,但是透納并不是這樣做的,他更喜歡直接在原本的白底上作畫,這樣繪制出的效果更接近于水彩用筆的顏色,更能生動表現出空氣變化的微妙氛圍。
水彩畫是透納早期的創作方式,多半以城市建筑以及古跡為繪畫題材,后來受到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普桑和克洛德-洛蘭的影響,從而開始在油畫上嶄露頭角。透納對于威尼斯畫派色彩上的運用有著強烈的好奇與熱情,并以此為契機開始為油畫的色彩革新之路打下基礎。他的繪畫風格違背了當時人們傳統的審美觀,因此爭議不斷。
《無畏戰艦號》是透納晚期較為出名的一幅作品,在金色的落日余暉下,戰艦“特米雷勒號”正在被一艘小型船緩緩拖向港口[1],它要在那里舉行它的退役儀式。晚霞的天空呈現出一片火紅,赤金色的霞光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色帶,海水也在夕陽的映射下分外迷人,變成了迷人的血色。左側的藍、綠、黃紫色相互搭配,又組成了一種新的色調,冷色和暖色在作者筆下非常神奇的劃分出界限。水面上漂浮的幾道淺藍色非常具有戲劇性,一切的一切顯得格外寧靜,黃昏的色調讓人昏昏欲睡,包裹在這其中的戰艦它看上去那樣雄偉卻又那樣的悲涼,色彩的巧妙配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這股悲寂的凄涼的氛圍,這也是透納十分厲害的地方。透過成功的運用色彩將這一幅畫面升華,這是藝術成熟的成功表現。“無畏戰艦號”曾經與拿破侖艦隊的進行戰斗,并取得了卓越貢獻,然而這艘充滿意義的戰艦最終的歸宿依舊是被拆解,被破壞。而畫面正是要描述這樣的場景,它正被拖入“墳墓”,它不再被人需要,這樣的情景能夠讓人有一種“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既視感,產生一種英雄暮年的悲壯氛圍。以畫面來暗示人,賦予畫面人格化,是浪漫主義繪畫中最具有震撼力的地方。

《無畏戰艦號》90.7 x 121.6 cm 布面油畫
透納曾經劃過大量的風景畫,在其中關于海洋的風景畫占比不少,為了畫好海面上的風景,他潛心對海平面上的光線與空氣效果的變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步創作出自己的風格。他的畫都帶有很強的情感色彩,使參觀者難以保持平靜。光線作為一種純粹和絕對的因素常常作用于透納的畫中,風景畫本身已經并不是重點,有人稱呼他的畫已經表現出了“崇高的自然”,他運用豐富的色彩將虛幻和真實相互融合,進而使得這樣的崇高感到達了頂點。
英國的風景畫在當時的歐洲影響最大,水彩工具是那時風景畫家最愛使用的繪畫工具。水彩畫的繪制方法最初是用鋼筆畫素描或是毛筆加上一些淡彩來繪制的,后來才逐漸開始使用水彩制畫,水彩的使用讓畫面越來越細膩通透,畫面感不僅與充滿意境的中國畫有相似之處,而且整體的作畫上也能與油畫一較高下。
透納對于如何表現自然始終有特殊的偏愛,為了對風暴有一個徹徹底底真實的感受,他甚至將自己綁在桅桿上整整五個小時用來觀察海洋在風暴中的變化,這樣的精神不得不使人感嘆以為杰出的藝術家為自己的藝術生涯做出的何等努力。畫家把觸目驚心的畫面展示在其中,構成了他所要達到的浪漫主義激情。各種色彩融合在一起,交織成燦爛的音響,使觀者的直覺產生效應。英國著名評論家羅斯金也曾對著透納的《奴隸船》這樣評價道:如果藝術是不朽的話,他會去選擇這幅畫。

《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91.4 x 121.9cm 布面油畫
將風景畫作為歷史畫來表現是透納的創舉,使其地位提高到了肖像畫和歷史畫同樣的高度,讓風景畫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而另一幅名作《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就能將這樣的風格體現出來。震動的光線與風暴攪動到一起使畫面都在顫動與咆哮,漢尼拔的軍隊在黑色的云團形成的暴風雨下是那么渺小無力,透納借助這樣一幅激烈的場景對于戰爭進行著無聲的控訴,諷刺那些為了利益而對其他人發動戰爭可恥行徑。
晚年的透納已經走上了與精致有度的學院派漸行漸遠的道路,對光線和色彩的把握已經輕車熟路,畫出了一批又一批抽象性的作品。在他的名作《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中,和古典油畫的平涂相比,透納以螺旋狀的筆觸將動蕩的海浪描繪了出來[2],他的筆觸也成為了在這幅畫中情感表達的重要因素,早在透納前期的作品中對云彩的處理就可以發掘這樣的端倪,遵循這樣的發展直到他的晚年也是同樣的規律。筆觸在整張畫中產生了節奏感,使得整個畫面都在旋轉,這種方法雖然不像古典技法那樣華麗,但是帶來的現實感是別的方法都很難達到的。整幅作品的構圖精妙,各個物件安排的位置也通過了巧妙的設計。透納將畫面處理成了一個向內的半圓,畫中正要行駛的海上輪船成為觀眾視覺的中心,它在距離上處于最遠端,觀察者在這樣的孔中目視輪船的離去,上空灰壓壓烏云向著人的頭頂擠了過來,海面的場景也如此表現,將這些景象融合在一起使整個構圖有著旋風一樣的筆觸感,正在出海的輪船在這樣激烈的畫面里顯得是那樣搖搖欲墜而又顯得是那樣堅強,這樣強烈的沖突對比下的效果能夠使觀眾產生共鳴。
光線的問題成為透納風景畫的核心,與著名畫家倫勃朗的遞降的色法不同,透納的著色法是遞升的,即通過不同程度的光的漸進的純化,使它轉為包括一切的光。透納觀察研究的邏輯結果是指純粹、絕對的光的問題當作抽象的主題來提出,他超越了自然主義的限制。這樣對光線效果的探索,在形式上具有強烈的作用,即輪廓因此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各種各樣的顏色與趨于融合。
透納一生的創作都是對傳統繪畫觀念的革新,他大膽而又奔放的技法,對速度與運動的表現以及氣氛的渲染都給他的畫面帶來了意味深長的效果。他的水彩畫和油畫在藝術家的圈子里占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其成就既能凌駕于過去的畫家,也能對后世的繪畫者給予重大的影響,他曾經以普桑、提香、倫勃朗等古典大師為典范,最終卻能以當代英國畫家的身份超越他們,這不得不說明他的能力的高超。
透納是浪漫主義畫派中典型的代表人物,為了自己畢生的追求,他在付出了很多代價的同時又得到了許多收獲,他一直在追尋自己內心真正的世界,希望能透過自己的雙眼看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即便付出沉重的代價,也一直在尋找著真正的自我,在他眼中,世界充滿著“色彩”,這樣的“色彩”是獨一無二的,它有著自己的靈魂。
他一直都是認真的探索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這些對于他的內心歷程,對于他個人藝術的表達都具有重要作用。他藝術的理念不僅影響著他的專業,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他強烈的競爭意識集中表現了一個生活在底層小人物的吶喊,以及對所謂傳統理念的掙扎,這樣矛盾的代溝將繼續影響后世。
光與影的描繪是占據透納一生的主題,他作為一種單純和絕對的因素,就是這樣純粹的緣由使得他的藝術具有了一種全新的概念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