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梅等
近日,一名年輕藝人在家中突然死亡,病理解剖結果顯示是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是怎樣一種疾病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張曉慎介紹,主動脈剝離又叫主動脈夾層,是急性主動脈疾病的一種,常可危及生命。相關統計顯示,突發意外死亡患者尸檢發現20%是主動脈夾層,它是導致猝死的一個常見病因。
哪些人群易受主動脈夾層的“青睞”?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且發病者越來越年輕化。主動脈夾層發病急且兇險,如不進行恰當和及時治療,破裂風險很大,死亡率高。
什么樣的人群容易患此類疾病?
1.高血壓患者,特別是高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
2.老年患者,特別是男性患者。
3.已有主動脈或主動脈瓣疾病者。
4.有主動脈疾病家族史者。
張曉慎指出,從上面的高危因素來看,很多高危因素可以通過及早治療而減少患病機會,如高血壓患者堅持吃藥并監測血壓,定期復查,使血壓穩定在安全水平即可使患病風險降低;有主動脈或者主動脈瓣疾病患者及早到醫院進行相應治療,不但可以根治疾病,也有利于預防發展為主動脈夾層。
如何及早識別主動脈夾層?
張曉慎表示,主動脈夾層常見癥狀有以下幾個:①疼痛:最常見為突然的胸痛、后背痛或腹痛;②暈厥;③自測雙手血壓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脈夾層通常發病很快,不適癥狀也無法通過休息緩解。張曉慎特別提醒,做好充足的預防舉措才能有效遠離主動脈夾層:
1.平時注重慢性病的治療,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病的患者,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接受飲食及藥物治療;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要重視疾病的危害,定期體檢,嚴格按照醫生建議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發展。
2.自知有主動脈瓣疾病(包括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和主動脈疾病(包括馬方綜合征、主動脈瘤、主動脈壁間血腫)的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后可有效降低主動脈夾層發生率。
3.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不良嗜好。
4.注重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身體突然出現不適,不要掉以輕心。如有胸痛、胸悶等癥狀,應及早就診,從而能早期發現,并得到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