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1755年,一位名叫J e a n-M a r cVacheron的杰出制表大師在高級制表業的發源地日內瓦的市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同年,用當時人們對日內瓦鐘表匠的叫法,這位年輕的“閣樓工匠”雇用了一名學徒。他樂于分享自己的技藝和學識,此舉為江詩丹頓品牌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Jean-Marc Vacheron教養良好,知識淵博,思想開明,并且深受啟蒙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熏陶。出自他之手的鐘表品質出眾、精美非凡。他的子孫后代也都展現出各自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藝,將這種藝術熱情薪火相傳。
1819年,Jean-Marc Vacheron的孫子Jacques-BarthélémyVacheron吸納了一位新的合伙人Fran ois Constantin。這是一位有著非凡商業頭腦的商人,同時也是一位鐘表專家。幾十年中,他積極奔走于意大利各地,為制表工坊設計的精巧絕倫的鐘表打開了市場。他們制造的鐘表得到了一直追求更高品質的皇室貴族與歐洲各大家族的推崇。如今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作江詩丹頓。
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江詩丹頓憑借更加合理和更具品質的工藝技巧順勢應時地走在了創新鐘表制造的前沿。1839年,鐘表匠Georges Auguste Leschot被受聘為江詩丹頓的制造工程師,并改寫了鐘表業的歷史。這位極具創見的鐘表匠發明設計出首臺可以重復及大量制造多種鐘表零件的機器——“比例繪圖儀”。江詩丹頓將機器與手工相結合,踏上了鐘表制造的創新之旅,商業化進程也隨之迅速展開。

1880年,江詩丹頓正式將“馬耳他十字”注冊為商標。馬耳他十字是仿照固定在發條盒上的一個機芯零件設計的。該零件呈十字形,作用是通過調節發條盒松緊防止主發條過度上鏈,從而使鐘表運行更為精準。
整個二十世紀,在為越來越多的顧客制造卓越鐘表的過程中,江詩丹頓一直不斷地探索著高級鐘表制造的藝術。年復一年,憑借獨特的工藝技術和美學上的創新追求,江詩丹頓的名聲也逐步享譽世界。

自1755年創立以來,江詩丹頓從未間斷生產和經營。江詩丹頓通過尋找自身真正獨特的價值定位,在超過265年的時間里成功應對各種挑戰。江詩丹頓一直以非凡的激情和堅定的信念捍衛著這種精神理念。
追求卓越——一種召喚
作為高級制表精神的虔誠守護者,江詩丹頓的鐘表匠們掌握了鐘表設計和生產工藝的整個過程和真正精髓。憑借傳統技藝與先進設備的相互結合,江詩丹頓制造出了一系列超凡出眾的機芯,其中有些采用了簡約明了的設計,有些則配備了更多的復雜功能:萬年歷、計時、月相、跳時、陀飛輪及三問報時等,展現了最為精致的制表藝術。
在最后的打磨裝飾過程中,制表師著力進行外觀和技術上的雕琢,這是每一枚鐘表蛻變為超凡時計之前所必須經歷的工序。從品牌座右銘中可以看到江詩丹頓為追求卓越而對每個細節給予的悉心關注,以及對新領域的不斷探索。傳統制表工藝為江詩丹頓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試驗和創新環境,手工機刻雕花、手工雕刻、琺瑯彩繪和珠寶鑲嵌均在其中得到了展示。

支持創新——一種信念
江詩丹頓相信來自內心深處的創意火花,并從方方面面詮釋了這種信念,無論是配備多種復雜功能的機芯設計,還是技術和美學上的創新。為了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江詩丹頓創造了一個不僅擁有具體實在的途徑,而且能進行交流分享的環境,從而完善發明與創新精神。這種促進創新的機制確保江詩丹頓能夠永葆活力,歷久彌新。
尊重及秉承傳統——一項使命
在1755年創立第一個工作坊時,Jean-Marc Vacheron招收了一名學徒。此舉后來世代流傳,并體現出一個根本理念:樂于分享制表知識。江詩丹頓自創立之初就擔負起了傳承的使命,這似乎也是對文明之源的致敬。但是這種傳承不可名狀也無法筆述,只能在與大師和原材料的接觸中了解。由于對藝術制表工藝格外青睞,江詩丹頓將手工機刻雕花、手工雕刻、琺瑯彩繪和珠寶鑲嵌等工藝發揚光大,并鼓勵將這些工藝應用于真正適合的地方。

自1901年起,江詩丹頓始終恪守日內瓦印記的嚴格要求。對于卓越的追求使得江詩丹頓成了日內瓦優良制表傳統的最佳代表。
自此以后,為了符合日內瓦印記的嚴格標準,江詩丹頓對制表師進行了培訓,傳授他們各種高級鐘表制造工藝。這樣做不僅使傳統工藝與時俱進,也讓生產工具得到了發展。集極致美學與完美技藝于一體的鐘表由此誕生。
從研發、調校到零件打磨,依托精湛技藝的藝術精神使江詩丹頓成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日內瓦印記最忠實的代表之一。
江詩丹頓遵循日內瓦印記對品質的要求,展現了從(簡單或復雜)機芯設計到銷售和分銷整個鐘表制造過程的真正專業性。


1755年,品牌創建年份,Jean-Marc Vacheron先生創制了第一塊懷表
年僅24歲的制表大師Jean-Marc Vacheron招收了第一位學徒。這份學徒契約可謂是江詩丹頓的出生證明,也讓品牌成為自創立以來從未間斷過生產的歷史悠久的鐘表制造商。
1839年,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比例繪圖儀:一場技術復興
1839年,Georges-Auguste Leschot出任品牌技術總監,創造出首個可以重復及大量生產多種鐘表零件的比例繪圖儀,使鐘表零部件可在確保品質的條件下任意替換,為江詩丹頓乃至整個瑞士制表業帶來了突破性的改革。
1869年,天文懷表
由于科學制表的崇敬,江詩丹頓于1869年發布了一款天文懷表,并參與了享負盛名的日內瓦天文臺所舉辦的首屆天文臺時計大賽并奪冠,取得了一系列創紀錄的成就。
1932年,首款可顯示24個時區的世界時間時計
1932年,江詩丹頓與Louis Cottier聯袂推出第一款國際時區功能懷表“Cottier System”。此懷表搭載獨特的機械機芯能夠顯示24個時區的時間,中央表盤外設有旋轉數字圓盤,而外部表圈上則刻有世界上31個主要城市的名稱。
1955年,超薄腕表面世慶祝江詩丹頓200周年誕辰
1955年,為慶祝江詩丹頓200周年誕辰,搭載著傳奇1003機芯的超薄腕表正式面世。與20生丁的瑞士硬幣薄厚相當,其厚度僅為1.64毫米,這枚1003機芯也由此成為超薄機芯的代表作。

2005年,江詩丹頓慶賀品牌成立250周年
為紀念品牌創立250周年,推出了包括Saint Gervais腕表及Tour de l' le腕表在內的五款時計杰作,集品牌工藝所長,向制表藝術致意。Tour de l' le腕表將16項復雜功能和天文指示集合于表盤兩面,是當時最復雜的時計,于日內瓦鐘表大賞(GPHG)榮獲“金指針獎”。
2019年,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雙重芯率萬年歷腕表:定義高級機械制表的未來
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雙重芯率萬年歷腕表的表盤上顯示著小時、分鐘、日期、月份、閏年周期和動力儲存,在佩戴時會處于高頻活躍模式,與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保持步調一致。當腕表無需佩戴時,品牌自產3610機芯可調至低頻靜待模式,降低運轉速率以保證至少65天的動力儲存。
2019年,區塊鏈技術
為防止偽造并保障表主所擁有的腕表的真實性,江詩丹頓在法國巴黎舉辦的2019年VivaTechnology峰會上,首次推出透過區塊鏈技術,以極具創意和高附加值的認證方式為品牌LesCollectionneurs收藏家系列時計提供數字認證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