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東
還沒有接班,我就聽說過小強的“大名”。前任班主任對他的印象是:孤僻,暴躁,不合群,無視班級制度,行為散漫,不服從班干部管理……他是班主任眼中的“刺頭”,同學也都躲著他。
接班的第一天,我搜尋小強的身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搖著椅子,一副懶散的樣子。相視對望,我以為他會挑釁我,沒想到,他竟然一下子低下了頭。我知道,高中的孩子多少有些叛逆,只是希望他不要太讓我頭疼。
這樣相安無事地過了一周,我無意間聽一位同事說起小強:“其實這孩子小時候挺聰明的,大概是初一的時候,成績才下滑了。”我細問之下了解到,小強初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放學后經(jīng)常跟社會幾個小青年混在一起,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是成績下滑了,后來就一直上不去,他自己也自暴自棄了。“這孩子可惜了。”同事輕輕說著這句話,卻重重砸在我的心上。小強是我的學生,我不能放棄他。但顯然,他對我這個老師并不信任。怎么辦呢?
說來也巧。有一天下午我經(jīng)過操場,無意間發(fā)現(xiàn)小強在踢球,基本功還可以,帶球過人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雖然是前鋒,卻很喜歡單干,往往被“敵”攔截。正巧,我也喜歡踢足球,還踢得不錯,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我立馬找了一個上場的機會,與小強一起在賽場奔跑。他看見我,先是一愣,然后繼續(xù)踢球。我默默地配合他,傳球精準到位,他把握機會,一腳遠射。“進球了!”他近乎瘋狂地振臂高呼,我也微笑著向他伸出了大拇指。沒有過多的語言,只有彼此眼神的交流。
我開始對小強格外上心。因為足球的關系,小強對我倒是不再躲避了,走廊里碰見也能自然地打招呼,但是,只要提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不耐煩。他抗拒學習,只是害怕再次失敗,如果一味抓著學習不放,只會讓他逃離。顯然,我想要靠自己一個人幫助他有些困難。是不是可以用同伴學習氛圍去影響他?
我從他最喜歡的足球入手,組建了一支小球隊,說是為學校運動會做準備。訓練場上,小強愈戰(zhàn)愈勇,在與鄰班的友誼賽中,他為了救助另一個同學,不慎摔倒受傷。那天,我狠狠地表揚了他,同學們也真心地為他鼓掌。下課了,幾個男孩子與他勾肩搭背,一同有說有笑地走向食堂。漸漸地,他有了一群自己的伙伴。
我找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私下和他說:“小強其實是一個蠻優(yōu)秀的同學,足球踢得很好。他在家會幫父母做很多家務,很孝順父母的。”并指示他把這個悄悄話告訴其他人。
終于,小強有改變了。他開始主動交作業(yè)了,被老師批評時不會梗著脖子了;上課不睡覺了,還會和同學互動討論;班干部維持紀律時,也不會總是提到他了。他跟同學們有說有笑,打成一片。有一次,他在走廊見到我,從背后調(diào)皮地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老班,今天踢球嗎?”青春少年的氣息又重新回來了。
我經(jīng)常會對他說:“球場上我們配合得那么好,以后我們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還是球友啊。”“球場上有球場上的規(guī)則,班級有班級的規(guī)則,沒有規(guī)則就不成方圓。請記住遵守規(guī)則、團結同學,要不然就不夠意思了。”他笑著對我說:“放心吧,老師。”那一群小子會一起說:“放心吧,不會給你闖禍的。”
同伴力量大,當小強融入了集體,走進了同學們的生活圈,自然就會和同學保持一致,不再特立獨行,進步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白水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