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瓏 王婷
每次睡覺就噩夢連連,夢話說得特別響亮;深更半夜,突然手舞足蹈,枕邊人經常被嚇醒甚至打醒,有時還被“揍”得身上烏青;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居然不在床上,而是躺在床底下……10多年來,72歲的林大伯(化名)深受睡眠問題困擾。
經多導睡眠監測,結果發現有幾個時間段,睡夢中的他特別不省心,動手動腳、大幅度翻身……好幾次差點快要把睡眠檢測儀的導線都扯掉了。浙江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劉小利主任醫師分析,林大伯在睡眠中,肌肉并沒有放松,而是把與夢境相關的內容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這就是“快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患有這種睡眠障礙的人,夢境生動逼真,讓人分不清是夢境還是現實;通常出現暴力性或消極夢境,如大聲叫喊、罵人、大笑、哭泣、唱歌,抓、咬,拳打腳踢,將床邊物件打落,跌落床下等。不僅會影響患者睡眠質量,還可能導致患者及同床者受到傷害;更加不容忽視的是,它有可能是帕金森病(PD)的前兆。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運動癥狀表現為運動緩慢,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疾病發展到晚期可至生活不能自理。“快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是比較特異性的早期非運動癥狀,臨床隨訪發現,這種患者以后轉變成帕金森病的風險5年內約為30%,10年內約為70%。而合并這種睡眠障礙的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減退速度更快,需要受到人們的重視。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