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妝 綦林


摘 要:針對華南農業大學的本科生,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有效樣本525個,并運用分組差異檢驗及獨立樣本t檢驗等統計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是否存在人格特質差異,以及在哪些人格特質上存在差異等問題。研究結果表明,與不具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更具創新性,具有更大的控制源以及更為警覺。高等教育機構可以轉變創業教育內容,通過豐富創業知識儲備、注重創業能力培養等途徑培養大學生人格特質,以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愿。
關鍵詞:創業意愿;大學生;人格特質;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3-0136-04
引言
創業是經濟發展和競爭的主要載體,為不同階層的人提供了社會爬坡的可能性。創業在經濟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創新和創造就業的動力。最近的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使決策者們的注意力轉向自營和創業活動,以作為國家經濟復蘇和繁榮增長的催化劑。而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盡管國家有扶持創業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強調以創業帶動就業,但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還比較低。大學生是國家未來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而言,研究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業意愿,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計劃的客觀需要。
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個人因素(以前的創業經歷、個人特征和能力)以及背景因素(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等[1~2]。Mueller&Thomas指出,人格特質因素在創業活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3]。Utsch&Rauch對企業家和非企業家這兩個群體的人格特質進行調查,研究證明了人格特質是創業的先決條件[4]。Koh將這樣的一種先決條件定義為是人們具備創新性、內部控制源等特征[5]。從國內現有文獻看,基于創業意愿的視角分析大學生人格特質的文獻還較少,因此,通過選取人格特質因素進行研究,在人格特質上選擇創新性、內部控制源以及創業警覺性,以華南農業大學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研究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而解釋說明具有不同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群體在人格特質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一、理論框架與假設
1.創新性。在一些關于創業研究的基礎上,Carland通過研究企業家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在試圖找出影響創業潛能的人格特質中發現,創新性可能是這些特質中最特殊的創業特質[6]。創新是產生創造性的想法,使新思想成為現實,從而誘發新事物產生的過程。創新便是創造新的價值。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它能夠產生新的需求,最終創造財富。因此,創業成功不可能沒有創新,創新是創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干研究表明,創新性與創業意愿存有相關關系。Smith&Miner的研究報告指出,企業家在解決方案方面希望更具有創新性[7]。Koh在研究中發現創業意愿與創新性呈正相關關系[5]。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與無創業意愿的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更具創新性。
2.內部控制源。心理控制源是一個人在他的生活中對事件的掌控能力,反映了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認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是在他們的控制之下或超過其控制范圍。控制源可以是內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具有內部控制源的人相信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認為其取得的成就取決于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而不是外部力量,而這種信念對創業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擁有較高內部控制源的人比內部控制源較低的人更有可能鍛煉其創業行為,并對創業成就有著更高的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對于內部控制源和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學者們的實證結果并不一致。例如,Gürol et al.對409名土耳其和英國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他們對創建一個新公司的意愿,結果表明,內部控制源和創業意愿之間沒有顯著關系[8]。而Ang和Hong通過對新加坡的高校學生進行研究,提出了內部控制源可以決定學生創業意愿的結論[9]。同樣的,Lee和Tsang的研究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源和創業意愿之間具有較高的顯著相關性[10]。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個假設:
H2:與無創業意愿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有更大的內部控制源。
3.創業警覺性。創業警覺性是指有特定技能或能力的企業家對獲取盈利的創業機會的一種識別能力,它是一種獨特的技能,能夠感知和處理信息,并且敏銳地發現商機。在創業活動中,創業警覺性意味著能夠通過關注創業的信息,提高處理信息和從各類資源中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從中發現商機以獲得利潤。在關于創業警覺性的研究中,Busenitz在其報告中指出,創業警覺性與創業意愿之間呈正相關關系[11]。Lim et al.建立了創業警覺性對創業意愿的中介模型,且創業警覺性和創業意愿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12]。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三個假設:
H3:與無創業意愿的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更為警覺。
二、研究設計和分析
1.樣本和數據來源。樣本數據來源于華南農業大學525名本科學生,其中女生264名,占比50.29%;男生261名,占比49.71%,平均年齡為20.7歲。實證研究分析使用SPSS21.0軟件。
2.變量的選取和衡量。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收集,第二部分是關于創業意愿、創新性、內部控制源和創業警覺性這4個變量的五點李克特量量表,從“同意”到“不同意”共五種程度的選項,依序給予1—5的評分,測量方法分別來源于Li?觡án Chen[13]、Mueller[14]以及Kaish 和 Gilad[15]。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各個變量題項的平均數均遠大于標準偏差,由此可以說明數據的離散程度不高,可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3.分組差異檢驗。量表中衡量創業意愿的得分越高(最高分數為20分),表明個人具有較高水平的創業意愿,而得分越低(最低分數為4分)則表明個人的創業意愿程度較低。采用聚類分析將525名被調查者分為兩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從表2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中可看出,創新性、創業警覺性和內部控制源的p值分別為0.003、0.004、0.002,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顯著的,即本文所做出的假設均成立。這說明與沒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創新性更強、更為警覺以及更大的內部控制源。
三、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與沒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相比,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更具創新性,控制力更強,對創業有更高的警覺性。由此可見,創業意愿與某些人格特質是顯著相關的。大學生是潛在企業家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者都強調了創業在創造社會和企業財富中的重要性,創業精神是國家競爭力和增長的推動力,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對創業活動的認知。此外,考慮到人格特質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機構可以轉變創業教育內容,讓創業教育創造性地扎根,以鼓勵學生創業,培養企業家精神。
創業教育是教育者對學生以及學生生活的預期干預,為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做好準備,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創業技能、素質和能力,使他們能夠活躍在商業界,迎接各種挑戰。若干研究從短期和長期的角度強調了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愿的積極影響,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和額外能力,用于創立新公司,而參加創業教育的學生更有可能在畢業后立即開始創業活動。
創新性、內部控制源和創業警覺性等人格特質是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學到的個性特征,教育在創造和促進創業文化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可以通過提供創造和管理企業所需的知識和必要技能等支持,并創造有利于培養企業家的有利條件,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驗創業精神。
1.豐富學生創業知識的儲備,培養創業警覺性。通過教授入門和高級創業課程(如講座、企業家的現場視頻等)來加強創業教育,傳授學生關于職業和勞動力市場的知識、經濟和金融文獻、商業組織和經濟過程的專業術語等,使學生獲得創業基本知識,提高個人在創業信息方面的敏感度,以培養其在創業活動中的創業警覺性,進而提高其創業意愿。
2.注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培養內部控制源。通過舉辦創業計劃寫作、創業演講、商業案例分析等活動,鍛煉學生與人溝通、現場演示、目標規劃、團隊合作以及在實際中利用商業機會等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其內部控制源,而內部控制源經常被用作預測企業家精神,因為個人相信未來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創造的,進而他們更傾向于在取得預期成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并堅持下去,這反過來又有助于建立一個企業并保持成功。
3.強調實際操作的重要性,培養創新性。通過建立高校學生創業孵化中心,與相關企業合作,使學生能積極參與現實生活中的創業環境,并為學生提供專家的建設性反饋。現今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使經濟發生變化,而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創新性亦將是關鍵的優勢技能。實際操作使學生能將知識積累、創業能力綜合應用于現實的創業環境,不斷地創新創造,讓學生在現實體驗中培養其創新性。
參考文獻:
[1]? 范巍,王重鳴.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4,(5):1087-1090.
[2]? 李小玲,何桂美,葉平浩.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評述[J].學習與實踐,2015,(6):45-51.
[3]? Thomas A.S.Cul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A nine country study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innovative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51-75.
[4]? Utsch A.,Rauch A.Innovativeness and initiative as mediators between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0,(1):45-62.
[5]? Koh H.C.Testing Hypotheses of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A Study of Hong Kong MBA Students[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1996,(3):12-25.
[6]? Carland J.W.,Carland J.A.C,Ensley M.D.Hunting the Heffalump: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imensionality of the Carland Entrepreneurship Index[J].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1,(7).
[7]? Smith N.R.,Miner J.B.Motiva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success of technologically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83:488-495.
[8]? Gürol Y.,Atsan N.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amongst university students:some insight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urkey[J].Education&Training,2006,(1):25-38.
[9]? Ang S.H.,Hong D.G.P.Entrepreneurial spirit among East Asian Chinese[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0,(3):285-309.
[10]? Lee D.Y.,Tsang E.W.K.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background and network activities on venture growth[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J].2001,(4):583-602.
[11]? Busenitz L.W.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sampling,measurement,and theoretical issu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6,(4):35-44.
[12]? Lim W.L.,Lee Y.L.,Ramasamy R.Personality,prior knowledge,social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s mediator[J].Glob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Review,2015,(2):538-548.
[13]? Li?觡án F.,Chen Y.W.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3):593-617.
[14]? Mueller S.L.Gender gaps in potential for entrepreneurship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4,(3):199-220.
[15]? Kaish S,Gilad B.Characteristics of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entrepreneurs versus executives:Sources,interests,general alert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1,(6):45-61.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25 effective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group difference test and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were used to study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nd what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differ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start a business are more innovative,have greater control and are more alert than college students who do not have the will to start a busines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transform the cont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enriching the pool of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ial ability,so as to enha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start a busines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college student;personality traits;comparatire study
[責任編輯 百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