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雅
摘 要:在新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立足于“大思政”背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的協同育人效應,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任務,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從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質量水平。
關鍵詞:大思政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教學模式 改革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1.1 傳統教學方式削弱了思政課教學效果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對課堂的要求已不是幾頁精美的PPT 就能滿足的,也不是幾句簡單的話就能打發的,他們對課堂的要求更高。課堂教學發展到今天,依然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局面尚未形成。傳統的說教和灌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長達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說教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厭倦,這使課堂實施效果受到沖擊,無疑給思政教師敲響了警鐘。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環境的發展變化聯系緊密,在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個體都是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知識不再是奢侈品,反而可以便捷獲取,這降低了知識的稀有性,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減弱。他們需要新的刺激,以激活內心對知識的狂熱渴求,然后進行知識的再學習、再聯結,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理論體系。
1.2 實用主義導致大學生忽視思政課
在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大學生利用在校期間提升自身的附加值,增加求職競爭力無可厚非。然而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不少大學生很難靜下心來進行學習,他們的學習目標很明確,追求見效快的、容易抓住的、有形的東西,如考證、兼職與考研等,過多關注和學習實用性知識,忽視“無用”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分配給思政課學習的時間明顯不夠,甚至出現了“佛系”心理,抱著“60 分萬歲”的心態,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大學生心思不在思政課上,思政課成為一些學生的“避風港”,這對思政課形成了不小的沖擊。
2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2.1 專題教學模式
相比于其他教學模式,專題式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于在設計教學專題時,教師經常會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并將其與思想政治學習內容聯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政學習效果。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問題引領式專題教學方式,每次上課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相關專題,然后圍繞專題設置諸如課前小組演講、課堂辯論和課后網絡交流等活動,成功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現實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引領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并在問題探索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根據“中美貿易戰”設置相關專題,來讓學生認識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正面臨哪些挑戰,國家又是如何從容應對,有效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自信心,增強學生愛國情感。
2.2 混合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集“課堂-網絡-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追求形式多樣化,而是通過合理搭配不同教學形式,實現各種教學形式的優勢互補,最終達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質量水平的目的。在具體實踐方面,首先在課堂環節,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實際教學內容,并將教材語言轉變為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在展現形式方面更加利于學生接受。其次在網絡上,教師應提前做好選題和內容規劃,深入挖掘教材重難點問題,保證教學內容“形散而神不散”,每部分都是“精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微課”視頻方式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輔助教學方式,通過合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進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練版,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并且也便于學生后續復習,有利于掌握教材核心內容特別是重難點問題。與此同時,微課視頻短小精悍,教師注意做好時長的合理安排。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展開網絡教學,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比如在新聞網站上搜索一些最新的時政新聞,教師可以此作為教學素材直接使用。最后在課堂教學實踐上,教師可以不同課程內容、專業為依據,并結合時政熱點問題,做好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例如兩會 PPT 案例大賽、時政大家談、紅色詩文賞析等活動。
2.3 加強教師培訓,組建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
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順利發展,除了專注于教學模式本身,還應從外部入手,打造一個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環境。比如教師作為大思政教育開展主體,應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才能保證相關教學模式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在培訓過程中,應注重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在培訓過程中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樹立“大思政”格局,增強教學改革意識,加快教學改革進程。二是注重整體教師綜合素質提升,通過培訓強化教師教學能力,使其能夠結合實例將抽象的政治理論具象化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增強學生對當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認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三是進一步強化教師協同育人理念,使其能夠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專業課共同推進“大思政”格局,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水平。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高校各個部門管理者、教師充分聯合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營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學環境,采用豐富的教學模式方法,從而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從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質量水平。
項目: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實現機制研究”(18JD71003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周菊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2):206-207.
[2] 曾寧.“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新探索[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19(03):7-10.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