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病毒何所懼,疫苗傳佳音。2020年的最后一天好消息傳來,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獲批上市,在這場全體人類共同面對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科學的力量得到了最好的彰顯。
“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鐘南山、李文娟、張伯禮、喬杰等院士為代表的無數醫學工作者奔赴前線,用科學的實踐與研判給予國人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希望;大數據與云計算支撐中國科學家快速找到病毒傳播鏈,第一時間向全球共享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結果;以科技賦能的中醫藥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移動互聯網提供的全方位的便利讓我們平穩度過了隔離防控的艱難時刻;以國藥中生疫苗團隊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日夜奮戰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和臨床試驗最前線,中國新冠病毒疫苗始終處于全球第一方陣……
放眼更廣闊的空間與領域。“稻谷香,糧囤滿”,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了60%,“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了大國糧倉的根基;“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帶回了約1731克極為珍貴的月球樣品;“可下五洋捉鱉”,“奮斗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無數航天人夜以繼日協同作戰,“天問一號”帶著全人類的期望飛向火星,與多國火星探測器共同探測這個人類還不甚了解的地球“兄弟”,中國空間站也即將開始建設;北斗導航全球組網提前半年完成,打破了GPS多年來的絕對壟斷;“華龍一號”并網發電,為能源自主打開了一扇窗;“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全球關注……科學的力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福祉,是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當然,中國科技發展路上同時也存在一些“卡脖子”難題:頂級光刻機、高速芯片、自研操作系統……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科學的“阿喀琉斯之踵”對國運民生的深遠影響。全力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重點解決“卡脖子”難題,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
新的一年,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科學的追光者與造夢人,用科學的力量驅散疫情的陰霾,建設美好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