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在新冠滅活疫苗預測試的首批30名接種志愿者中,有一個“ZJJ”的姓名拼音縮寫代號。這個人就是朱京津,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生物”)黨委書記。
“要戰勝新冠病毒,我們要有‘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朱京津說。朱京津身上有一種軍人的作風,看起來似乎永遠精力充沛,走起路來腳步生風。他與人說話總是態度和藹、面帶微笑,但骨子里卻有著與生俱來的堅毅與果敢。
2020年12月30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這背后,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熱切期盼,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團隊夜以繼日的科研攻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朱京津一刻也沒閑著。獲批上市這一好消息傳出的時候,作為國藥集團海外臨床長城項目團隊總負責人的朱京津還未歸國,他在異國他鄉激動得熱烈盈眶。此前12月9日、12月13日,阿聯酋、巴林已正式批準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注冊上市。
“疫情防控,照見央企的奉獻與情懷。不計名利、奮勇向前,一切服從國家需要,是央企特有的情懷。”朱京津說。
“中國生物作為疫苗研發‘國家隊,要主動作為,在診斷、治療、預防三方面都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作出突出貢獻。”這是中國生物領導班子在疫情暴發時就達成的共識。從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到率先提出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方法及技術標準,再到現在新冠疫苗上市,中國生物可謂是創造了奇跡。
朱京津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中國生物取得這樣成績的“秘訣”是多方面的。第一是高度敏感,迅速出擊。處處下得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凡事想在前,干在前,是我們取得抗擊疫情成績的關鍵。第二是高效組織,布局清晰。手里有什么牌,什么時候出哪張牌,用在哪個地方,都有系統的謀劃。第三是團結協作,眾志成城。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生人做到了醒得很早,起得利索,走得快健,還做到了協調上下左右各方面的資源,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踐行著關愛生命、呵護健康的企業理念。
“不僅如此,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關鍵還在于中國生物在抗疫斗爭中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這是走好每一步的前提。”朱京津說。
朱京津曾經在主題黨課中講了一個例子,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逆行者”方習靜,春節期間回到了安徽淮南的家中,為了參加抗疫科研工作,她找到多個部門和單位辦理了返漢申請,告別了5歲的兒子,登上不經停武漢的高鐵。原計劃到岳陽下高鐵后再想辦法回武漢,但列車長得知她的工作性質和特殊使命,毫不猶豫地為她在武漢站進行技術特停。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3日,阿聯酋迪拜民眾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中國生物這家百年央企在護佑人民生命健康中的責任與擔當,每一個人中生人孜孜不倦的奉獻精神以及中國生物強勁的科研實力,以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等領導的決策指導,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國家科技部‘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楊曉明精心設計與帶頭攻關等,都是我們在抗疫斗爭中取得重大成績的‘秘訣。”朱京津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我們的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得到了國家衛健委、藥監局、科技部、工信部、聯防聯控機制等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得到了外交部和駐外各領事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些與我們的Ⅲ期臨床試驗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密不可分的。”朱京津表示。
“在全球20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在經歷了3次工業革命之后,中國疫苗能夠跟歐美的發達國家、跨國醫藥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決高下,我們有些方面還領跑世界,這本身就很好地展示了中國科技、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和中國的責任擔當。”朱京津說,作為中國生物的一員,他感到非常自豪。
而這自豪背后,其實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危險。
2020年7月9日,在新冠滅活疫苗研發的關鍵時刻,中國生物長城項目(三期臨床)組臨危受命,遠赴阿聯酋,全球首家組織開展了新冠滅活疫苗的3期臨床研究。
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即將進行第Ⅲ期臨床試驗時,遇到了一個“自豪的煩惱”。因為第Ⅲ期臨床試驗必須要在疫區做,而我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Ⅲ期臨床只能到疫情嚴重的外國去做了。這將使這款疫苗上市的時間至少推遲3個月。7月上旬,國藥集團組成長城項目團隊,朱京津帶隊到阿聯酋、巴林、埃及、約旦等國家進行Ⅲ期臨床試驗。
在臨床試驗期間,作為團長的朱京津帶領核心人員出席了一系列外事和公關活動。一次,朱京津在參加完一次外事會見后回到酒店,外方人員不經意地告訴他,剛剛會見的官員是新冠肺炎感染者,還特意解釋說是輕癥。而當時,朱京津與其會談時的距離不足2米,更為尷尬的是,因對方未佩戴口罩,他出于禮貌也將口罩摘掉了。
聽聞此言,朱京津先是心里一驚,然后釋然地說:“問題不大,咱們不都打疫苗了嗎,我對咱們的疫苗有信心!”結果也正如朱京津所言,在疫苗的保護下,同行所有中方人員并未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的情況。
這樣的事情可能隨時都在發生。阿聯酋阿布扎比入組接種現場的前身就是當地最大的一座方艙醫院,與巴林入組接種現場相通的場館,則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新冠肺炎方艙醫院。
當巴林小分隊的成員們初到巴林,勘察現場、溝通方案的時候,隊員們穿過入組現場旁邊的一個小門,來到隔壁,發現這里有很多的小隔間,每個小隔間都有一張床、一把椅子、一個床頭柜以及相應的電源設備等。正當隊員們好奇的時候,巴方人員介紹道,“這里是我們對輕癥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治療的方艙醫院,大家平時沒事最好不要到這邊來。”
因為這個小門并未上鎖,朱京津帶人與現場負責人溝通,希望關閉這個小門。但兩邊的醫生有時需要相互交流一些信息,關閉小門會帶來諸多不便,這個建議并未被采納。“起先大家有一些顧慮,但忙起來也顧不過來了,是疫苗給予了團隊強大的保護。”
作為生物醫藥臨床專家,朱京津一直有著“造福國人、奉獻世界”的情懷,“疫苗研發臨床是一項關系全人類生命健康的偉大事業。”
從7月到12月,在經歷了5個多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后,終于迎來了阿聯酋與巴林正式批準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注冊上市。這是兩國政府和人民為滅活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投下的最為可貴的信任票。
“阿聯酋為全國人民接種疫苗,體現了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高度負責。阿聯酋希望通過全民免疫,阻止新冠病毒傳播,使人民生活回歸正軌,國家經濟發展得以恢復,同時也為國際樹立了抗疫樣板。”朱京津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
在阿聯酋,朱京津深深感受到了中阿之間的友誼。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阿布扎比、迪拜對武漢人民抱有很大的同情與支持,多處標志性建筑打出廣告為“武漢加油”;中國新冠疫苗臨床團隊來到阿聯酋之后,點燃了中阿兩國聯手抗疫的熱情,十一國慶期間,迪拜的哈利法塔、阿布扎比的石油大廈、首都之門等建筑再次點亮“中國紅”。
“阿聯酋在各個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尤其在一些西方國家故意詆毀中國疫苗的時候,阿聯酋更是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們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并頂住壓力,率先在全球緊急使用中國疫苗,率先科學審評批準中國疫苗在阿聯酋上市。在阿聯酋5個多月的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阿聯酋人民的善良與淳樸,大家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都非常友好、和善。”朱京津說,如今,這個合作正在開花結果,“我們之前所有的付出正在開始回饋世界。我們由此也看到了阿聯酋希望通過疫苗,盡快讓老百姓的生活回歸正軌,讓國家的經濟發展得以恢復的決心。”
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疫苗終于在中國、阿聯酋、巴林上市了。朱京津說:“疫情尚未結束,奮斗不能停止。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進、產品開發的力度,為社會提供優質疫苗這一公共產品,讓更多的人遠離病毒,遠離疫情,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回到正常的生活,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