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

摘要: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設施工的重要子系統。文章通過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設計研究,明確了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設計原則,提出了服務區填方與挖方邊坡景觀設計和服務區房建綠化設計要求,介紹了擬采服務區綠化用植物配置方案,為現有高速公路綠化養管以及未來高速公路整體的綠色施工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綠化設計
0 引言
通過改善服務區的景觀環境,可以有效提高駕駛人員在服務區的休息質量,讓駕駛人員更加輕松,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1]。因此,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景觀綠化工程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每一條高速公路都是一個完整且龐大的系統,而服務區則是該系統中一個最重要的子系統。但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初期,由于重視工程、輕視生態的思想十分嚴重,導致服務區綠化工程投入量占高速公路總工程造價的比例較低,使得高速公路周圍服務區的綠化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3]。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0—2020)》當中,從天峨(黔桂界)到龍邦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該區域公路網絡十分重要的地位。該區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設計主要包括:路基邊坡綠化、互通綠化、中央分隔帶綠化等多種類型綠化工程。本文通過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設計研究,對其進行詳細的設計說明,實現對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1 明確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設計原則
在對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進行設計時,首先應當明確工程設計的理念及原則。根據建設部頒發的《綠化景觀環境設計技術措施》,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以節約建設資源為目的,進行精品創作。同時還應當以升華生態效益和生態景觀為主要目標,實現高速公路景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設計過程中,要以村莊、
起伏丘陵、田野等為背景,在公路兩側通過服務區的景觀綠化形成輪廓清晰、富于變化的天際線,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水體和植被,使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結合沿線地形,展現一條“美麗的壯錦大道”的高速公路[4]。在完成對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現場勘察核實后,應當具有選擇性的,重點突出互通立交、挖方邊坡、填方邊坡、中央分隔帶的景觀節點特色,保護和利用好沿線山林、湖泊、地貌的自然風光。
公路沿線的地質地貌、氣候條件、現狀植被、鄉土風情,是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服務區的設計主體是將高速公路整體展現為一條“綠色飄帶”,通過豐富的色葉及常綠植物構成一條綠色帶狀景觀。公路沿線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鄉土風情,在維護自然生態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展現天然景觀及田野風光,創造出一種“游在自然、享受自然”的風景綠化長廊。
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工程設計還應當突出整體性、功能性、標志性、生態環保性以及地方民族性的特色。在規劃中,應遵循服務區景觀規劃與高速公路的線型布設方式,提高景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景區長期發展作為指導思想,引入傳統綠化學設計手法,實現將景區沿線的景觀與周邊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的目標,進一步展示服務區的整體良好效果,以此提供高速公路交通更為便捷的服務,從而保證行駛車輛的實現通暢,提高道路與服務區立體交叉的視認性[5]。根據高速公路服務區特點和造型特征,通過綠化裝飾、景觀小品等裝飾結構,表現該區域地方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形式,并創建一條更加具備實用性、藝術性以及人文性的服務區景觀藝術帶。服務區域整體綠化應以綠化為主體,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考慮服務區域的功能和景觀需求。同時還應當對服務區周圍的沿線配套設施進行更好的完善,并利用該地區特有的地貌以及水資源提供生態效益以及景觀效益[6]。保護和利用好公路沿線的民族風情建筑、古樹名木、風景區、山林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將當地民俗文化應用于靖西至龍邦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設計當中。綠化范圍達到“黃土不露天,恢復和保護原有植被”的要求,形成片狀、帶狀、自然綠化的效果。綠化工程設計應遵循經濟、美觀和易于養護的原則,故植被應選擇當地易栽的品種,提高成活率,降低綠化成本。
2 服務區填方與挖方邊坡景觀設計
由于高速公路上部分服務區建立在填方及挖方邊坡結構上,因此需要針對填方與挖方邊坡景觀進行設計。填方邊坡景觀設計主要采用拱形骨架護坡及草灌噴播形式,因此綠化設計選擇在拱形骨架及土質邊坡范圍內以草灌噴播為主,點植小喬木、灌木為輔的配置形式。綠化設計范圍包括土路肩、填方邊坡坡面及坡腳上的綠化[7]。由于高速公路填方邊坡一般較陡,所以邊坡綠化不僅要考慮其美化功能,更要注重如何防止在雨水多發季節坡面的沖刷問題,從而起到保護路基、增加高速公路運行穩定性的作用。因此,服務區填方邊坡綠化以草種噴播固土護坡為主,喬、灌木點綴種植為輔。通過巧妙地安排喬灌木等植被的位置,采用“露、透、封、遮”等手法,使高速公路環境成為流動的風景線。在風景優美的路段減少喬木的用量,以點綴低矮灌木和草本為主,形成視野開闊的道路景觀[8]。若填方邊坡為土質邊坡,可在距離路基邊緣1.5 m處列植常綠灌木,并且在距離路基邊緣2 m以外叢植開花灌木,形成景觀層次。當填方邊坡較高時可在距路基邊緣4 m以外點植喬木。
針對服務區挖方邊坡進行景觀設計時,應當盡可能利用高速公路周圍生態環境中原有的喬灌木及草皮,起到提高苗木成活率的作用,并進一步降低綠化的成本,從而恢復原有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應當盡可能使用綠化設計達到造型優美、“擋墻不露天”的綠化效果,起到綠化、美化、人性化的科學防護作用。采用拱形骨架護坡及土質邊坡形式,綠化設計選擇在拱形骨架及土質邊坡范圍內以草灌噴播為主,點植灌木為輔的配置形式。當挖方邊坡為二級以上邊坡時,在混播草種中增加3%馬尾松種子,以增強固土功能及后期景觀效果。在拱形骨架及土質邊坡范圍內種植小喬木及灌木,在部分石質邊坡坡腳種植槽內種植爬山虎,詳細設計參考挖方邊坡標準設計圖及數量表。
3 服務區房建綠化設計
服務區內的房屋建筑綠化設計是該工程中的核心,主要考慮為司乘人員提供舒適放松的環境,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綠滿八桂”的要求,在服務區、停車區設計部分胸徑>8 cm規格的景觀喬木,起到很好的景觀及遮陰的效果。在服務區設置大量常綠及開花喬木,點綴種植主景樹,形成景觀亮點,使得在此休息的司乘人員能夠很好地放松。收費站、隧道管理站等地方僅種植行道樹及草皮起到綠化美化功能[9]。為實現對服務區占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可通過取棄土場綠化設計實現。為了滿足綠化美化要求,在場地面層實施混播草種的形式覆蓋土面,地被混播草種狗牙根、結縷草、車桑子、豬屎豆的種植比例為:40∶15∶20∶25。通過取棄土場綠化設計既滿足了服務區的空間需要,同時增加了服務區綠化工程的整體綠化面積,提升綠化效率。
同時,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設增加了人的流動性,因此在地方資源與文化的相互交流過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傳播作用。在對服務區房建綠化設計時還應當增強房建區域的窗口功能,從而充分利用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窗口,突破傳統的簡單為駕駛人員提供放松服務的功能定位,擴展其廣告宣傳的優勢,使其產生對地方文化推廣的作用,成為宣傳地方資源、介紹地方特色的公共平臺。
4 擬采服務區綠化用植物配置
由于該高速公路區域設有地州、龍邦兩處互通式立交,因此,路段互通地形略有起伏,周圍綠化覆蓋率較高。在互通綠化的景觀設計中將一些地形變化較大的地方進行了改造,使整個地形不顯得突兀。除此之外,在擬采高速公路服務區綠化用植物時,應當根據該地區自然條件,例如地形地貌條件、水文條件、土壤條件、氣候條件以及道路條件,包括路基邊坡條件、沿線條件、互通式交互條件選擇適合區域生長的植物。表1為擬采服務區綠化用植物配置表。
上層植物的種植區域為環形匝道和三角地帶內,以高、中喬木結合為主要指示樹種,采用規則式成組布置。中層植物的種植區域為匝道平曲線外側和互通立交主線與匝道圍合的區域內、挖方及填方邊坡的局部地段,將具有一定高度的小喬木進行線狀列植,利于誘導視線,或以點線的形式在視線較為開闊的區域種植具有較高觀賞性的植物[10]。下層植物的種植區域為機動車分流地段、互通立交主線與匝道圍合的區域內及中央分隔帶、挖方邊坡、服務區、觀景臺,運用灌木進行高密度的叢植或片植,或以黃色和綠色作為主色調,結合匝道的走向和線型,運用造型能力較強的灌木和草花,在互通立交主線與匝道圍合的區域和邊坡上進行大色塊的種植和修剪,結合總體的構圖思想,形成構思新穎極具特色的圖案。或以滿鋪和片植為主結合總體圖案構思形式,盡量達到“黃土不見天”的要求。攀爬植物種植區域為城鎮互通立交墩柱及高架橋墩柱、高擋墻、高邊坡等,采用對部分范圍內的墩柱、高邊坡、擋墻進行攀爬立體綠化,局部設置攀爬網架的配置手法。根據該地區的氣候特點,可選擇在春季栽種上述植物。在栽植前對苗木根部作必要修剪,剪掉腐根和過長根。樹冠必須修剪掉病蟲枝和折枝,并適當修剪較稠密的細弱小枝,使樹冠枝條分布均勻。為滿足植物的綠化養護需要,還應當在服務區設置淋灌取水點,采用灑水車淋灌,實現綠化給水。
5 結語
通過本文上述工程設計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景觀綠化,不僅可以為駕駛人員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場所,同時還能間接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維持交通運輸業的平穩發展。除本文上述設計以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對服務區周圍植物的綜合養護和管理,施工階段也要嚴格按照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規范進行施工,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并鞏固和提升對服務區的綠化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智慧.污水生化處理技術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應用與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20,42(3):124-127.
[2]孟春麟.基于AHP法的江蘇省高速公路綠色服務區評價體系研究[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0,16(1):93-95,118.
[3]韓 璐.高速公路生態綠化恢復設計——以西安到漢中高速公路綠化設計為例[J].建材與裝飾,2020,52(2):278-279.
[4]王婷婷,李 琦.高速公路管理養護設施景觀綠化淺析——以廣東省龍川至懷集公路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19,15(12):125-126.
[5] 矯立超,孔祥飛,王建軍,等.高速服務區建筑能耗影響因素定量分析與模型仿真研究[J].建筑節能,2019,47(10):59-62,70.
[6] 王 靜,徐 拓.協調美觀、健康舒適、以人為本——新加坡綠色建筑的立體綠化特色研讀[J].建筑與文化,2019,42(5):99-101.
[7] 歐陽申文,邱 路.山入畫水為脈,客聚家情寓景——井岡山杜鵑山景區入口服務區整體提升改造設計實踐[J].建筑與文化,2019,62(3):193-194.
[8]楊艷麗.探析綠色建筑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9,24(7):271-272.
[9]鄧小燕.高速公路服務區建筑設計的綠色策略——重慶銅梁至合川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J].城市建筑,2019,16(3):90-92.
[10]李 宏.高速公路服務區水資源循環利用經濟性運營方案探索[J].山西交通科技,2018,21(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