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曉云
摘 要: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具有綜合育人的作用。目前,學校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勞動教育逐漸弱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不同程度影響著我國全面育人目標的實現。在研學活動中進行勞動教育有助于勞動教育的實現,通過學校的研學活動,將實踐活動融入勞動教育教學。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理解勞動含義;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學習勞動方法;促進學生獲得勞動經驗,提高勞動素質;幫助學生升華勞動情感,養成勞動習慣使學生真正將勞動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勞動教育;研學活動;勞動價值觀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我國提出了新時代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勞動價值取向,勞動技能水平。作為素質教育的傳統手段和現代手段,作為當前課程改革某些弊端的撬動點,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研學活動帶著時代使命被重構,并融勞動教育的一部分。勞動教育與研學活動相輔相成,使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提升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理解勞動含義
勞動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做人的起點。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將來怎么能成為國之棟梁?現代學生最缺乏的不再是物質需求,而是創造勞動的機會。在家里,父母多溺愛學生,比起勞動,父母更關心學習。所以,為什么要參與勞動?勞動的作用是什么?勞動的意義是什么?學生都不理解。在學校創設研學,可以讓學生從小了解勞動的意義,增強他們對勞動的價值觀,從而開始改變學生對勞動的認識。比如,學校操場有一塊空地,就帶領學生利用假期挖地開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手都被弄到受傷流血了,可是他們還是繼續參與。這不就是良好勞動素養的形成嗎?菜地挖好了,邀請班上有種菜經驗的家長做學生的校外輔導員,教導學生種菜的方法。學生興致勃勃,下課就去觀察菜地。不久蔬菜種子就發芽了。他們利用假期為蔬菜松土、澆水、捉蟲。通過研學活動,在第一次收獲蔬菜時,學生一起分享了收獲蔬菜帶來的快樂。當然,學生對勞動有了深刻的認識。下地耕種豐富了學生的研究,提升了勞動技能,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和收獲的艱辛,學習了農業勞動的基本技能,滿足了自己的勞動需求,提升了勞動的實用價值,懂得了勞動的意義。
二、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學習勞動方法
《小學德育綱要》明確指出:“學生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助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研學活動能提供課堂上教師無法指導,家長無法完全理解的知識、技能和實踐幫助,學生在研學活動過程中掌握勞動技能,學習實用的勞動方法。比如,在帶學生走進稻田時,基地工作人員首先耐心地向學生介紹水稻的生長過程,包括播種、育秧、翻地、插秧、除草、施肥、殺蟲、排灌、收割、脫粒、晾曬等十多道工序,無不蘊含著農民叔叔們的技能和方法。學生認真聽,認真學,勇敢試。他們學到了許多技能和工作方法。比如,我們碗里的白米飯是怎么來的呢?學生通過聽、看、試,模仿農民左手抓著稻谷中間,右手拿著一把發亮的鐮刀,在稻谷根部發出“唰”的一聲,將稻苗一根根地剪掉,然后一根根地放在一起。不一會兒,就砍了一大片。一開始,整個金黃色的稻穗消失了。一片片稻田在鐮刀聲中露出整齊的稻稈。勞動技能在這次潛移默化的研學活動中被學生掌握。
三、促進學生獲得勞動經驗,提高勞動素質
勞動教育需要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勞動方案,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了解勞動。要構建學生喜歡的勞動理論,通過研學活動實現創造性引導,使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提高勞動素養。如:號召學生參加一些居民社區組織的研學活動:春季植樹節的植樹活動;協助工作人員夏天滅蚊滅蠅;秋季給小區花壇除草;冬天除了戶外運動,還可以組織清理落葉等。活動之余,鼓勵學生照顧身邊的老人和戰士家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派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孩子等。在這種研學活動中,學生改變了心態,以他人的需要為中心,急他人所急,學會了關愛他人。當然,內容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也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勞動體驗,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
四、幫助學生升華勞動情感,養成勞動習慣
研學活動教育學生體驗野外勞動,開展勞動實踐,滿足勞動需求,提升勞動實踐價值,從而升華勞動情感,養成勞動習慣。高爾基說:“我們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習和思考,勞動的結果使我們了解世界的秘密,因此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為了滿足學生的勞動需求,提升勞動情感,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開展“我是美食大師”活動,在研學農場,讓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做一道菜,在總結會上展示小組的烹飪作品,評選出“最佳菜品”,“最佳創意”等獎項。學生對此總是樂此不疲。在挑選原材料,設計作品,完成作品的過程中,他們也完成了一次研學實踐,當然也滿足了自身的勞動需求。
以“教育”為主線,左攜“研學活動”,右帶“勞動”,需要我們摸索著前行。將勞動教育融入研學活動,確切地落實了勞動教育最核心、最本質的價值目標: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養受教育者對于勞動的內在熱情與勞動創造的積極性等核心素養,打造勞動教育的特殊形式。
參考文獻
[1]祁立杰,張濤.淺談關于新時代初中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9(A0).
[2]張改勝.樹立勞動意識 培養勞動習慣[J].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2020(Z1).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德興小學,廣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