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弟紅
摘 要:“多彩·多元·創美”園本課程是我園培育“創美教育”的主要載體?!岸嗖省ざ嘣撁馈眻@本課程為幼兒提供各種大量的、層次豐富的材料,全方位、多元化地為幼兒打造豐富多彩的空間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進行實踐操作,并以其獨有的方式去表現、創造美的創造性活動,讓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享受藝術、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園本課程;游戲教學
美術活動作為藝術表現的一種形式,以其生動、形象等特征,廣受幼兒的喜愛。自2003年以來,我園連續舉辦了十一屆幼兒“多彩·多元·創美”創意作品展,豐富而充滿表現力的創意作品深入人心。“多彩·多元·創美”園本課程培育了“創美教育”特色,“創美教育”已成為我園辦園品牌的一面旗幟,并引領著我園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更好地彰顯幼兒園的美術特色,近期,小中大各年齡班紛紛圍繞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美術活動。用“創美課程”創出辦園特色,我們堅持“寓創美于游戲中”,讓幼兒一起“玩”轉美術。
一、樂在其中:營造游戲環境,引發創作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庇變好佬g創意活動不應從技能開始,它更應是幼兒玩樂的一種游戲。幼兒喜歡把自己當成游戲的主角,把想象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把動物或事物擬人化。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接納幼兒的這一特點,在美術創意創作活動題材的選擇上注重游戲性。
在幼兒美術創意活動中,我們要抓住幼兒的心理,從題材、材料、創意、過程和作品入手,將游戲和美術教育有效結合,刻意營造“玩轉”美術的環境和氛圍,讓幼兒“先游戲后創作”,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玩”,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游戲中創想”帶來的樂趣。如在“勤勞的蚯蚓”中,幼兒扮演小蚯蚓為花籽姐姐松土,在松土的過程中感知身體的“扭來扭去”。教師可讓幼兒首先通過肢體動作、簡單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時幼兒會饒有興致,積極表現,最后采用線條或其他材料創作出來,形成形象生動的“作品”。
在實踐中我們深深感悟到,愛玩是幼兒的天性。當美術創意活動成為游戲,創意藝術才能真正成為幼兒的需要,并且被幼兒接納。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和利用這一形式,“玩轉”美術,讓美術創意教學成為不斷生成、擴展的游戲;讓美術創意教學成為鼓勵幼兒獨立思考、異想天開,挖掘和發揮幼兒藝術潛能的重要教學手段;讓美術創意教學成為師生自由互動、共同玩樂、共享愉悅的創作過程。
二、動在其中:提供多元材料,激發創作欲望
兒童心理學表明,3—6歲的幼兒常常憑借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和動作來思維,他們對接觸到的物質材料充滿好奇,所以不管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還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都非常強調多元材料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幼兒感知經驗少、表象貧乏,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能力與支配能力不強,且重復單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發幼兒的興趣,所以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擺弄材料學習。我們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其提供大量、層次豐富的材料和工具,引導幼兒觀察所要表現對象的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運用幼兒易于接受的“畫、剪、貼、捏”等有趣的方法,分層次地滲透于教學中,引起幼兒的興趣,充分滿足幼兒的創作欲望。
在繪畫材料上,除了常用的蠟筆、水彩筆等基本工具外,我們還提供瓶蓋、木珠、積木、蔬菜等豐富有趣、新鮮的游戲化廢舊材料,這樣幼兒會被吸引,主動操作材料,積極參與美術創意活動。如在一次美術活動中,教師為每一位幼兒各提供一張小魚形狀的畫紙,讓幼兒在魚鱗處進行裝飾。幼兒根據自身對魚鱗形狀的認知,選擇了與之相適應的操作材料,活動中幼兒的作品表現豐富飽滿,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梢娞峁┮恍┖唵我撞僮?、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能讓幼兒在豐富多元的材料上展開想象,大膽進行創作活動,讓他們認為美術創意活動就是“玩”游戲,是輕松、快樂的事。
三、悟在其中:鼓勵自主探究,享受創作快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應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自偏愛或擅長的方式,以及運用多種方式的組合進行美術的表現與表達。”自主性是美術創意活動的最大特點,我們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幼兒,接納、理解幼兒任何的行為,承認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善于運用隱性指導行為引導幼兒學習,發現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亮點,鼓勵他們按自己的意愿操作,親身體驗成功和失敗,在感悟中獲取活動經驗,并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
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性繪畫。幼兒美術教育的實質是通過繪畫知識和繪畫語言的傳授,綜合開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培養幼兒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素質和人格品質。創新建立在知識經驗積累之上,創造性的模仿和模仿中的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在美工區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作品裝飾很感興趣,為了能夠拓展他們的思路、鼓勵他們自主探索,我們帶領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圖案。幼兒在大型玩具上找到了許多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這些圖形組合在一起就是裝飾圖案。出乎意料的是,幼兒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他們想要的線條,不僅如此,幼兒還細心地觀察到幼兒園樓道內各種彩色珠子有規律排列組合的藝術輪廓。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收集到的裝飾圖案、線條畫在紙上,他們在創作時無拘無束、大膽地表現自我,享受到創作帶來的快樂。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孩子世界是他們自己去發現的,才是真世界,自己探究到的知識,才是真知識?!痹诿佬g活動中,教師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自我表現,避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標準化要求的取向。實踐證明,教師善于為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機會,使幼兒真正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探索和表現事物,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切實增強幼兒的創新意識。經歷自主體驗和感悟過程,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得到發展,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主動性增強了,創意美術的效果非常明顯。
四、“導”在其中:培養優質師資,強化科研力量
園長的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執行力是園本課程的推進的“引擎”。為此,一方面,園長加強課程意識,做好課程頂層設計和組織實施;另一方面,著力培養與課程發展相適應的優質教師隊伍。
我園的美術專職教師何穎畢業于廣州華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并一直跟隨佛山畫院院長韓浪先生學習中國畫,現任佛山市美術家協會會員“2014年首屆佛山市幼兒美術作品展”的技術總監。何穎老師個人的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舉辦的各類美展并獲獎。在她的帶領下,我園美術教師專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我園教師善于將新的教育理念轉化到幼兒美術活動的實踐中,強調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運用各種有趣的方法把美術技法分層次地自然滲透,讓幼兒在各種易于接觸的事物中感受美,培養幼兒興趣,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欲望,特別注意幼兒彼此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合作,讓幼兒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健康成長。
發揮課題引領特色發展,促進教師成長是我園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高招”。我園啟動了《美術創意創作活動中兒童的學習與發展》課題研究,接下來我們將爭取2個區級以上課題立項,通過課題研究、發表、獲獎的論文,培養一批既能教學又能從豐富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科研型教師,形成健全的科研網絡和良好的科研環境,通過教科研人員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教育和教學改革與發展有實際推動作用的科研成果,深入推進“多彩·多元·創美”教育特色,為構建我園開放性、超前性的教育教學體系,為我園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科研支撐。
五、“守”在其中:搭建展示平臺,收獲創作成果
(一)每年一屆的幼兒創意作品展
從2003年到2014年,我們堅持幼兒創意作品展的舉辦,堅持展示幼兒的創作風采。
在幼兒的藝術世界里,同樣的一個主題,往往會誕生出千萬個“哈姆雷特”。每一屆的創意作品展從籌備到最后成型,都體現了我們共同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我們努力為幼兒創造完美的平臺,讓幼兒展現自我、體驗成功、感悟成長。
在創意作品展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梅文鼎、中國著名畫家馮少協親臨指導,每一屆作品展上,我園都得到市、區領導的重視,收獲了同行的贊美,獲得了各界的認同。
(二)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比賽
我園為幼兒爭取每一次美術作品參賽的機會,讓幼兒的美術才能經過比賽,得到質的飛躍。2011年我園參加由禪城區婦聯舉辦的“幸福禪城我的家”,榮獲兒童現場繪畫比賽集體畫一等獎;2011年參加廣東省群眾文化學會、中國兒童創意美術教育網、全國幼兒創意美術大賽組織委員會舉辦的“成長的足跡2011年第九屆全國幼兒創意美術大賽”中,榮獲全國幼兒創意美術大賽教育成果三等獎;2012年參加中國國際兒童藝術教育交流協會、香港兒童創意美術教育研究院、CCP國際童畫創意大賽組委會舉辦的《首屆CCP國際童畫創意大賽》中,集體榮獲優秀獎;2014年參加佛山市婦女聯合會、佛山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童心·童夢·我的家》2014首屆佛山市幼兒美術作品展獲最具影響力獎……美術創意教育已成為我園教育的特色品牌。
(三)開設“創意樂翻天”工作坊
配合“多彩·多元·創美”課程的實施,我們整合資源,開設了“創意樂翻天”工作坊。工作坊既有別于以教師預設為主、具有高控制性的美術集體活動,又不同于空間狹小、材料相對單一的美術區域活動,它是為幼兒美術創意活動拓展空間,以主題館的形式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幼兒盡情地探索、涂鴉、創作。它是一個集創意、創新、傳承、培訓、作品展示的高品位創意基地,符合幼兒成長規律,深受幼兒喜愛的創造性活動。
在“創意樂翻天”工作坊,我們讓幼兒“任性”地“玩”創意。想象是創新的前提,教師應提供發揮想象的內容,喚醒幼兒的經驗和知識,讓每個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美術作品,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四)編印幼兒創意作品集
雖然幼兒的造型能力比較弱,作品也比較粗糙,但細細解讀,會發現孕育其中的童真和靈性。教師應用藝術性的手法巧妙地將幼兒的作品呈現,使作品的呈現更具有美感,更富有情趣,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承載了我們多年的美術堅持的幼兒創意作品集——《童心創想》于2013年誕生,這里的每一件作品,凝聚著我園幼兒無限的創意和智慧,真實地記錄著幼兒成長的足跡。在美術活動延伸中發揮獨特的魅力,從作品到作品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作品集中,幼兒的美術表現興趣和成功感得到激發,審美表現能力也隨之提升。
(五)家園牽手共育創意
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集眾人的智慧,無限的創意才能發揮到極致。我園善于運用家長力量,由教師引領家長、家長帶動幼兒,從作品的初步構思、所需要用的材料到最后的成品,教師、家長、幼兒都是共同討論、共同收集、共同創作。成人也有豐富的想象力,能“變”出不可思議的作品。例如,小班的一位澳大利亞籍的家長把國外的創新元素和創作思維帶到我們幼兒園,與教師、孩子共同探討創造有趣作品:“ET外星人”“侏羅紀恐龍”。在今年的創意作品展中,他更是帶領小班的孩子和家長,變廢為寶,創造出一個2米高、1米寬的大型手工作品——“夢之色”,這讓我們大為驚嘆。
讓家長走進幼兒園,既增強了家園間的雙向交流與溝通,也讓家長參與了幼兒園的活動,能更好地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創意藝術思維的發展。
(六)“走出去、迎進來”互動交流
教師的專業性、對美術專業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將直接導致我們對美術創意題材的深入挖掘,制約著教師從事美術創作活動的水平。為提升我園美術教師創意、技能、審美等能力,我園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一方面,請專家來園指導培訓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另一方面,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參加國內、省內外有關幼兒園美術教育研討會,參加美術活動現場展示等活動。比如,近兩年我們選派教師去上海、南京、深圳、珠海、廣州等地學習取經,開闊了視野、吸收新的信息,回來后及時在全園教師中進行分享,并總結、反思自身的不足,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過程。美術教育是幼兒發現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也是幼兒觀察、想象和動手操作的過程?!岸嗖省ざ嘣撁馈眻@本課程潤澤師生成長,“創美教育”形成了辦園特色品牌。我園在美術活動是如此,其他活動也貫切“播種創新種子”的教育追求。特色教育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為不斷提升幼兒審美品質和教師的專業實力提供了最佳途徑,更讓我園藝術教育特色更加旗幟鮮明,提升我園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徐世貴,龐江,呂振清.教師應用心理學60個案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王小英.學前教育發展史冊的嶄新篇章——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價值蘊含[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2(31).
[3]李本友,羅生全.家庭教育學(幼兒家長篇)[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機關第二幼兒園,佛山528000)